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81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夹持一软排线或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讯号端子,各该讯号端子插接于该绝缘本体,且具有露出于该绝缘本体的接触部和正向勾部;至少一对焊接补强片,各该焊接补强片插接于该绝缘本体,且具有露出于该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和反向挡部,各正向勾部和各反向挡部构成围绕空间;一盖体,盖合于该绝缘本体,且该盖体具有多个对应于该等讯号端子和该等焊接补强片的缺口,各缺口内均连接有一转轴,各转轴收容于各勾部内,部分转轴收容于所述由勾部和挡部所围绕的空间内而轴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夹持软排线或软性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的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如JP7-142130A,其包括一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1a、多数插接于该外壳1a且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端子2a、及轴接于各该端子2a适当处且为绝缘材料制成的加压构件3a,藉以利用该加压构件3a的掀起再盖合,而将一可挠性基板4a电性夹持于其间。但是该等现有的电连接器却具有如下的缺失有待解决一、其加压构件3a仅以其两端来轴接,因此该加压构件3a的中段部分乃悬空而易于弯折,致造成该加压构件3a无法紧密盖合的缺失,相对则使该可挠性基板4a必有电性接触不良的缺失。二、其加压构件3a于掀开后,抵接于该外壳1a的点接触部11a位置,其则由于仅为“点”的接触,造成其在稍有掀开过度的情形时,即易于使其加压构件3a折断。三、其纵使具有用以进行表面粘着(SMT)的焊接补强片,但是该等焊接补强片与外壳1a之间,仅为彼此卡接,致易于在多次插拔后,使该等焊接补强片脱落。四、其加压构件3a除仅藉由其两端与端子2a轴接之外,该端子用以轴接的轴接部亦仅为开放状的C形,致使该加压构件3a的轴有易于脱出的缺失或因为震动而脱落。五、其加压构件3a与端子2a之间的轴接,由于仅为单纯将加压构件3a的轴部容置于该端子的C形轴接部内,造成该加压构件3a的轴部,并无法确实设置于该端子的轴接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利用对讯号端子、焊接补强片、盖体及绝缘本体的结构同时加以改进,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五项缺陷。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夹持一软排线或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讯号端子,各该讯号端子插接于该绝缘本体,且具有露出于该绝缘本体的接触部和正向勾部;至少一对焊接补强片,各该焊接补强片插接于该绝缘本体,且具有露出于该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和反向挡部,各正向勾部和各反向挡部构成围绕空间;及一盖体,盖合于该绝缘本体,且该盖体具有多个对应于该等讯号端子和该等焊接补强片的缺口,各缺口内均连接有一转轴,各转轴收容于各勾部内,部分转轴收容于所述由勾部和挡部所围绕的空间内而轴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1)由于绝大部分转轴收容于讯号端子的勾部,小部分转轴收容于所述由勾部和挡部所围绕起来的空间内,因此其轴接效果绝佳,而极不易脱出;2)因为能够紧密夹持而具有电接触较佳与防震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电连接器的局部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盖合);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侧视图(盖合);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于掀开后的侧视图; 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前视图(盖合);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7-7剖面图;图7a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于掀开盖体时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上视图(盖合);图9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9-9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a外壳;11a点接触部;2a端子;3a加压构件4a可挠性基板;1绝缘本体;11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13侧壁;131端部;132斜面;133凹槽;14凹部;15顶面;2讯号端子;21接触部;22勾部;3焊接补强片;31挡部;32凸部;33焊接部;4盖体;41缺口;42转轴;43凸体;46抵接侧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9,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材质的绝缘本体1、多个数金属材质的讯号端子2、至少一对金属材质的焊接补强片3及一盖体4。该绝缘本体1设有多个第一、第二插槽11、12,且该绝缘本体1的两侧各形成一侧壁13,各该侧壁13的自由端为具有斜面132的端部131,且各该侧壁13各具有一位于各该端部131下方的凹槽133,该绝缘本体1还具有一顶面15,于该绝缘本体1的第二插槽12内部设有多个如图9所示的凹部14。各讯号端子2分别插接于该绝缘本体1的各第一插槽11内而定位,各该讯号端子2还具有露出于该绝缘本体1的接触部21和正向勾部21,该勾部21和该接触部22上、下相对。各焊接补强片3分别插接于绝缘本体1的各第二插槽12内而定位,各焊接补强片3还具有露出于该绝缘本体1的焊接部33、反向挡部31和凸部32,该挡部31和该凸部32上、下相对,该焊接部33自该绝缘本体1的底侧伸出后再朝侧向弯折,以利于SMT焊接于图中未示的电路板上。其中,各正向的勾部22和各反向的挡部31共同组成围绕型式(如图7所示);至于其凸部32则相对于该绝缘本体1的凹部14,藉以在各焊接补强片3插接于绝缘本体1的第二插槽12后,各该焊接补强片3的凸部32与该绝缘本体1的各该凹部14能彼此卡扣在一起而稳固定位。盖体4盖合于该绝缘本体1,且该盖体4具有多个对应于该等讯号端子2和该等焊接补强片3的缺口41,各缺口41内均连接有一转轴42,各该转轴42收容于各勾部22内,部分转轴42则收容于所述由勾部22和挡部31所围绕起来的空间内(组装时,其顺序当然为先组装讯号端子2,再组装盖体4,最后才组装焊接补强片3),藉以使该盖体4能据以轴接,并能利用该轴接处而掀开或盖合该盖体4。此外,盖体4还设有多个在盖合后能相对于各该凹槽133的凸体43,各凸体43的自由端为在盖合前能作用于前述斜面132而产生推拔作用的弧状,因此,藉由该等推拔作用,该盖体4在盖合时能朝各该端子的插接方向平移,使该盖体4的转轴42能顺势落入于各该讯号端子3的勾部22内,而达到让转轴42确实收容于勾部22内的目的。另外,该盖体的一侧另形成有一抵接侧面46,该盖体4于掀开超过九十度后(如图5所示),该盖体4的抵接侧面46能抵接于该绝缘本体1的顶面15,藉以形成面接触的抵接型式而使盖体4不易于折断。藉由上述构件的组合,能构成本技术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盖体4能依据其轴接处而掀开、盖合,并据以使图中未示的软排线或软性电路板能夹持于该盖体4与绝缘本体1之间,并藉各该讯号端子2来与软排线或软性电路板电接触。本技术藉由对讯号端子2、焊接补强片3、盖体4及绝缘本体1的结构同时加以改善,藉以具有以下功效一、其盖体4的转轴42除了并非仅为两端轴接之外,其绝大部分转轴42收容于讯号端子2的勾部22,小部分转轴42收容于所述由勾部22和挡部31所围绕起来的空间内,因此其轴接效果绝佳,而极不易脱出。二、其盖体4的转轴42已非仅为两端轴接,而为全面轴接,因此该盖体4的中段部分绝不悬空而不易于弯折,相对使该盖体4具有紧密盖合的优点,进而则在夹持软排线或软性电路板的效果上能因为紧密夹持而具有电接触较佳与防震的功效。三、其盖体4增设有凸体43,而其绝缘本体1增设有相对的斜面132与凹槽133,因此,该盖体4在盖合时乃能朝各该端子的插接方向平移,使该盖体4的转轴42能顺势落入于各该讯号端子3的勾部22内,而达到让转轴42确实收容于勾部22内的目的。四、其盖体的一侧的抵接侧面46能使该盖体4于掀开超过九十度后(如图5所示),适能让该盖体4的抵接侧面46抵接于该绝缘本体1的顶面15,而藉以形成面接触的抵接型式,使盖体4于过度掀开且施力过当的情形下,仍不易于折断。五、其焊接补强片3的凸部32相对于该绝缘本体1的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夹持一软排线或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    多个讯号端子,各该讯号端子插接于该绝缘本体,且具有露出于该绝缘本体的接触部和正向勾部;    至少一对焊接补强片,各该焊接补强片插接于该绝缘本体,且具有露出于该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和反向挡部,各正向勾部和各反向挡部构成围绕空间;及    一盖体,盖合于该绝缘本体,且该盖体具有多个对应于该等讯号端子和该等焊接补强片的缺口,各缺口内均连接有一转轴,各转轴收容于各勾部内,部分转轴收容于所述由勾部和挡部所围绕的空间内而轴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星
申请(专利权)人: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