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线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71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6
本申请公开一种夹线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夹线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夹线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盖件、导电扁平电缆、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第一本体具有一卡槽。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嵌设在第一本体中,多个第二导电端子与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相对设置且交错排列。每一第一导电端子具有第一上接触部。每一第二导电端子具有第二上接触部。导电扁平电缆设置在第一本体,盖件设置在导电扁平电缆上并且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本体。导电扁平电缆中的每一导体电性接触每一第一上接触部或每一第二上接触部。上接触部或每一第二上接触部。上接触部或每一第二上接触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线连接器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夹线连接器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化组装的夹线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板对板连接器(Board to Board Connector)通过将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PCB)上,使得导电扁平电缆(例如软扁平电缆(FFC))与板对板连接器通过电路板的桥接来进行讯号传输。然而,这样的作法会增加制作电路板需要的相关制程,制作成本随之增加。此外,由于需要将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因此既耗时又不利于自动化组装。
[0003]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减少导电扁平电缆与板对板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组件,并且简化导电扁平电缆对接到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流程,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领域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夹线连接器组件。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夹线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夹线连接器与一对接连接器。夹线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多个第二导电端子、一导电扁平电缆以及一盖件。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形成在第一表面的相对侧的一卡槽。多个第一导电端子以固定间隔排列且嵌设在第一本体中,每一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上接触部与一第一下接触部,第一上接触部外露于第一表面,第一下接触部外露于卡槽中。多个第二导电端子以固定间隔排列并且嵌设在第一本体中,且多个第二导电端子与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相对设置且交错排列,每一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上接触部与一第二下接触部,第二上接触部外露于第一表面,第二下接触部外露于卡槽中。导电扁平电缆设置在第一本体上,导电扁平电缆具有多个呈长条形的导体。盖件设置在导电扁平电缆上并且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本体,使每一导体以压接方式电性接触于每一第一上接触部或每一第二上接触部。第一本体、导电扁平电缆以及盖件是沿一直线进行组装。
[0006]可选地,夹线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一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包括一第二本体、多个第三导电端子以及多个第四导电端子,其中,多个第三导电端子与多个第四导电端子相对设置且交错排列,每一第三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脚与一第三上接触部,每一第四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二接脚与一第四上接触部,第一接脚与第二接脚外露于第二本体且向相反两侧延伸,以焊接在电路板上,第三上接触部与第四上接触部外露于第二本体的两侧表面。
[0007]可选地,夹线连接器沿着一第一方向对接于对接连接器,且第一本体通过卡槽盖设在第二本体上;其中,当夹线连接器对接于对接连接器时,每一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下接
触部与对应的第三导电端子电性接触,每一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下接触部与对应的第四导电端子电性接触。
[0008]可选地,第一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长边与一第二长边,以及连接在第一长边与第二长边之间且相对的一第一短边与一第二短边,且第一本体在第一长边、第一短边及第二短边分别设有至少一凸块,盖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三长边与一第四长边,以及连接在第三长边与第四长边之间且相对的一第三短边与一第四短边,且盖件在第三长边、第三短边及第四短边设有对应至少一凸块的至少一卡扣部;其中,当盖件与第一本体及导电扁平电缆相互组装时,至少一卡扣部扣接在对应的至少一凸块。
[0009]可选地,盖件还具有至少一限位肋条与至少一导引柱,至少一限位肋条与至少一导引柱设置在盖件的其中一表面上,至少一限位肋条沿着第四长边的边缘设置且平行第四长边,至少一导引柱设置在靠近第三短边或第四短边的位置。
[0010]可选地,导电扁平电缆的两侧形成至少一凹槽,第一本体包括至少一导引孔,导引孔形成在第一表面且邻近第一短边或第二短边;其中,当盖件、第一本体及导电扁平电缆相互组装时,至少一导引柱插入对应的至少一凹槽及至少一导引孔中。
[0011]可选地,导电扁平电缆还包括一绝缘壳体以及一补强板,绝缘壳体包覆每一导体且使每一导体的其中一部份裸露,补强板黏接在绝缘壳体的一外表面上;其中,当盖件、第一本体及导电扁平电缆相互组装时,每一导体裸露出的部分电性接触每一第一上接触部或每一第二上接触部,补强板在垂直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抵接于限位肋条。
[0012]可选地,第一本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一防呆结构,至少一第一防呆结构形成于卡槽中且邻近第一短边或第二短边,第二本体还包括对应至少一第一防呆结构的至少一第二防呆结构,至少一第二防呆结构形成于第三短边或第四短边;其中,当第一本体通过卡槽盖设于第二本体时,至少一第一防呆结构卡设于至少一第二防呆结构。
[0013]可选地,当第一本体通过卡槽盖设于第二本体时,每一第一下接触部与对应的第三上接触部相互干涉,每一第二下接触部与对应的第四上接触部相互干涉。
[0014]可选地,夹线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一对接连接器,电路板开设一槽孔,对接连接器卡设在槽孔中,对接连接器包括一第二本体、多个第三导电端子以及多个第四导电端子;其中,多个第三导电端子与多个第四导电端子相对设置且交错排列,每一第三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脚与一第三上接触部,每一第四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二接脚与一第四上接触部,第二本体包括一中央凸部与围绕中央凸部的一外周壁,第一接脚与第二接脚外露于外周壁的两侧表面而焊接在电路板上,第三上接触部与第四上接触部外露于中央凸部的两侧表面。
[0015]可选地,夹线连接器沿着一第一方向对接于对接连接器,且第一本体通过卡槽盖设在中央凸部;其中,当夹线连接器对接于对接连接器时,每一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下接触部与对应的第三导电端子电性接触,每一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下接触部与对应的第四导电端子电性接触。
[0016]可选地,第一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长边与一第二长边,以及连接在第一长边与第二长边之间且相对的一第一短边与一第二短边,且第一本体在第一长边、第一短边及第二短边分别设有至少一凸块,盖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三长边与一第四长边,以及连接在第三长边与第四长边之间且相对的一第三短边与一第四短边,且盖件在第三长边、第三短边及
第四短边设有对应至少一凸块的至少一卡扣部;其中,当盖件与第一本体及导电扁平电缆相互组装时,至少一卡扣部扣接在对应的至少一凸块。
[0017]可选地,盖件还具有至少一限位肋条与至少一导引柱,至少一限位肋条与至少一导引柱设置在盖件的其中一表面上,至少一限位肋条沿着第四长边的边缘设置且平行第四长边,至少一导引柱设置在靠近第三短边或第四短边的位置。
[0018]可选地,导电扁平电缆的两侧分别形成一凹槽,第一本体包括至少一导引孔,导引孔形成在第一表面且邻近第一短边或第二短边;其中,当盖件、第一本体及导电扁平电缆相互组装时,每一导引柱插入对应的凹槽及导引孔中。
[0019]可选地,导电扁平电缆还包括一绝缘壳体以及一补强板,绝缘壳体包覆每一导体且使每一导体的其中一部份裸露,补强板黏接在绝缘壳体的一外表面上;其中,当盖件、第一本体及导电扁平电缆相互组装时,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夹线连接器,其包括: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的相对侧的一卡槽;多个第一导电端子,以固定间隔排列且嵌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中,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上接触部与一第一下接触部,所述第一上接触部外露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下接触部外露于所述卡槽中;多个第二导电端子,以固定间隔排列并且嵌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中,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相对设置且交错排列,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上接触部与一第二下接触部,所述第二上接触部外露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下接触部外露于所述卡槽中;一导电扁平电缆,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导电扁平电缆具有多个呈长条形的导体;以及一盖件,设置在所述导电扁平电缆上并且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使每一所述导体以压接方式电性接触于每一所述第一上接触部或每一所述第二上接触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所述导电扁平电缆以及所述盖件是呈直线组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一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一第二本体、多个第三导电端子以及多个第四导电端子,其中,多个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与多个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相对设置且交错排列,每一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脚与一第三上接触部,每一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二接脚与一第四上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脚与所述第二接脚外露于所述第二本体且向相反两侧延伸,以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三上接触部与所述第四上接触部外露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两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连接器沿着一第一方向对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且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卡槽盖设在所述第二本体上;其中,当所述夹线连接器对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时,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下接触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电性接触,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下接触部与对应的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电性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长边与一第二长边,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长边与所述第二长边之间且相对的一第一短边与一第二短边,且所述第一本体在所述第一长边、所述第一短边及所述第二短边分别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盖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三长边与一第四长边,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长边与所述第四长边之间且相对的一第三短边与一第四短边,且所述盖件在所述第三长边、所述第三短边及所述第四短边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凸块的至少一卡扣部;其中,当所述盖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导电扁平电缆相互组装时,所述至少一卡扣部扣接在对应的所述至少一凸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件还具有至少一限位肋条与至少一导引柱,所述至少一限位肋条与所述至少一导引柱设置在所述盖件的其中一表面上,所述至少一限位肋条沿着所述第四长边的边缘设置且平行所述第四长边,所述至少一导引柱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短边或所述第四短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扁平电缆的两侧形成至少一凹槽,所述第一本体包括至少一导引孔,所述导引孔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且邻近所述第一短边或第二短边;其中,当所述盖件、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导电扁平电缆相互组装时,所述至少一导引柱插入对应的所述至少一凹槽及所述至少一导引孔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扁平电缆还包括一绝缘壳体以及一补强板,所述绝缘壳体包覆每一所述导体且使每一所述导体的其中一部份裸露,所述补强板黏接在所述绝缘壳体的一外表面上;其中,当所述盖件、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导电扁平电缆相互组装时,每一所述导体裸露出的部分电性接触每一所述第一上接触部或每一所述第二上接触部,所述补强板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抵接于所述限位肋条。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一防呆结构,所述至少一第一防呆结构形成于所述卡槽中且邻近所述第一短边或所述第二短边,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对应所述至少一第一防呆结构的至少一第二防呆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星陈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