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83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泵,气泵包括上盖、气囊和出气单向阀,上盖内限定出第一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的一端形成出气口,气囊内限定出第二排气通道,且气囊形成有连通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的连通口,出气单向阀设在连通口处,且包括阀片和配合柱,阀片形成为筒状结构且一体成型于连通口的边沿,阀片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进口和出口,配合柱沿进口朝向出口的方向紧密插配于阀片内侧,以使出气单向阀将第二排气通道内的气流导引至第一排气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泵,组装方便、成本较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泵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泵。

技术介绍

[0002]气泵具有抽气、打气、抽真空、增压、气体循环等用途,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中。相关技术中,气泵组装较为繁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气泵,所述气泵组装方便、成本较低。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泵,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内限定出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一端形成出气口;气囊,所述气囊内限定出第二排气通道,且所述气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连通口;出气单向阀,所述出气单向阀设在所述连通口处,且包括阀片和配合柱,所述阀片形成为筒状结构且一体成型于所述连通口的边沿,所述阀片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进口和出口,所述配合柱沿所述进口朝向所述出口的方向紧密插配于所述阀片内侧,以使所述出气单向阀将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内的气流导引至所述第一排气通道。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泵,通过设置出气单向阀包括阀片和配合柱,并使得配合柱与阀片紧密配合,在避免气泵内部气流逆流的前提下,便于保证气泵的出气压力,且出气单向阀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通过阀片一体成型于连通口的边沿,可以节省阀片与气囊的组装工序,同时降低加工成本。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片包括沿所述阀片的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进口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周壁与所述配合柱的外周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配合柱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进口朝向所述出口的方向,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锥形筒状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部为直筒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为锥形筒状结构。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泵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在所述气囊的背向所述上盖的一侧,所述阀片自所述连通口朝向所述安装座延伸,所述配合柱固设于所述上盖且朝向所述安装座延伸。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柱一体成型于所述上盖。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参与限定出第一连通通道,以连通所述出口和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所述气囊内限定出第二连通通道,以连通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一排气通道。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单向阀为多个且沿所述上盖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
一连通通道为多个且均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每个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一个所述出气单向阀对应设置且沿所述上盖的径向延伸。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具有多个可变形的气囊腔,多个所述气囊腔沿所述上盖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气囊腔限定出一个所述第二排气通道。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参与限定出第三连通通道,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和所述进口,所述第三连通通道围绕所述配合柱设置。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气泵的剖视图;
[0018]图2是图1中所示的气泵的爆炸图;
[0019]图3是图2中所示的上盖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所示的上盖的剖视图;
[0021]图5是图3中所示的上盖的另一个示意图;
[0022]图6是图2中所示的气囊的示意图;
[0023]图7是图2中所示的气囊和推头的剖视图;
[0024]图8是图6中所示的气囊的另一个示意图;
[0025]图9是图2中所示的安装座的示意图;
[0026]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安装座的剖视图;
[0027]图11是图9中所示的安装座的另一个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气泵100、
[0030]上盖1、中心轴线10、第一排气通道1a、出气口1b、第三连通通道1c、
[0031]配合凸起11、导引斜面11a、
[0032]气囊2、第二排气通道2a、连通口2b、第二连通通道2c、安装腔2d、
[0033]气囊腔21、隔板22、出气孔22a、单向阀片23、
[0034]安装座3、第一连通通道3a、安装通孔3b、
[0035]出气单向阀4、
[0036]阀片41、进口41a、出口41b、第一配合部411、第二配合部412、
[0037]配合柱42、
[0038]驱动装置5、驱动器51、连杆组件52、偏心轮521、连杆522、推头523、
[0039]底座6。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1]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4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泵100。
[0043]如图1所示,气泵100包括上盖1和气囊2,上盖1内限定出第一排气通道1a,第一排气通道1a的一端形成出气口1b,气囊2设在上盖1的轴向一侧,气囊2内限定出第二排气通道2a,且气囊2形成有连通第一排气通道1a和第二排气通道2a的连通口2b,则气流进入第二排气通道2a后,可以通过连通口2b流至第一排气通道1a内,并通过出气口1b离开上盖1。
[0044]气泵100还包括出气单向阀4,出气单向阀4设在连通口2b处,且出气单向阀4包括阀片41和配合柱42,阀片41形成为筒状结构,阀片41可以连接在连通口2b处,阀片41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进口41a和出口41b,进口41a与第二排气通道2a连通,出口41b与第一排气通道1a连通,配合柱42沿进口41a朝向出口41b的方向紧密插配于阀片41内侧,以使出气单向阀4将第二排气通道2a内的气流导引至第一排气通道1a,则气流不会自第一排气通道1a逆流回到第二排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泵(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所述上盖(1)内限定出第一排气通道(1a),所述第一排气通道(1a)的一端形成出气口(1b);气囊(2),所述气囊(2)内限定出第二排气通道(2a),且所述气囊(2)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1a)和所述第二排气通道(2a)的连通口(2b);出气单向阀(4),所述出气单向阀(4)设在所述连通口(2b)处,且包括阀片(41)和配合柱(42),所述阀片(41)形成为筒状结构且一体成型于所述连通口(2b)的边沿,所述阀片(41)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进口(41a)和出口(41b),所述配合柱(42)沿所述进口(41a)朝向所述出口(41b)的方向紧密插配于所述阀片(41)内侧,以使所述出气单向阀(4)将所述第二排气通道(2a)内的气流导引至所述第一排气通道(1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41)包括沿所述阀片(41)的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合部(411)和第二配合部(412),所述第一配合部(411)位于所述进口(41a)和所述第二配合部(412)之间,所述第一配合部(411)的内周壁与所述配合柱(42)的外周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部(412)与所述配合柱(42)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泵(1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进口(41a)朝向所述出口(41b)的方向,所述第一配合部(4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配合部(4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泵(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411)为锥形筒状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部(412)为直筒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清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