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58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端子结构,用于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与电路基板间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包括: 焊接部,用于与电路基板焊接; 第一接触臂,由焊接部的一端延伸,其端缘设有圆弧状接触部;以及 第二接触臂,由相对于第一接触臂的焊接部的另一端延伸,其上设有抵止部; 借该抵止部卡挚固定,提供该端子的第一接触臂适当的弹性,当该第一接触臂受压时,该接触部圆弧状且具有弹性,能使电性接触面积大且不易断裂,达到电性接触可靠且使用寿命长的效果。(*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端子构造,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与电路基板间的改进的端子结构。鉴于此,有另一种电性连接于中央处理器12与电路基板19间的方式,如图2及图3所示,将中央处理器12底部设置多个锡球13,这些锡球13可直接焊接于电路基板19上,不需进行植针、电镀等繁杂的步骤,使中央处理器12的加工不合格率降低许多。然而,在焊固时若焊接点没对齐或没对准,或是焊胶量不足或过多时,会产生短路等问题,假如焊接成功后,而该中央处理器12与电路基板19其中的一个损坏了,需要维修或更换时,由于以焊锡连接,而无法将其拆开,所以必须将中央处理器12与电路基板19一起都丢弃、更换,不论中央处理器12还具有多快的运算速度,或是电路基板19上有多少功能仍良好的高价值电子组件,都只好丢弃,确实不符合经济性。所以,上述现有的中央处理器与电路基板间的连接方式,设有插接脚的中央处理器具有加工繁复、接触不良、不合格率高等缺点,而设有锡球的中央处理器,虽然中央处理器的前期作业较为容易,但是连接电路基板时需要精密的焊锡,而且焊锡连接后,拆开维修困难,若焊锡时出错、失败,或是使用后中央处理器或电路基板其中一个损坏时,都需将中央处理器与电路基板一起丢弃,非常的浪费、不经济。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借由创新端子的适当弹性与圆弧状设计,在与中央处理器电性接触时,该端子能够提供电性接触面积大且不易断裂,而可达到电性接触可靠且使用寿命长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端子结构,用于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与电路基板间的连接器端子,该端子包括焊接部,用于与电路基板焊接;第一接触臂,由焊接部的一端延伸,其端缘设有圆弧状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臂,由相对于第一接触臂的焊接部的另一端延伸,其上设有抵止部;借该抵止部卡挚固定,提供该端子的第一接触臂适当的弹性,当该第一接触臂受压时,该接触部圆弧状且具有弹性,能使电性接触面积大且不易断裂,达到电性接触可靠且使用寿命长的效果。所述的改进的端子结构,其中该第一接触臂倾斜向上延伸,并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先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向上延伸一小段后,再弯曲回原先的斜度,借以在狭小的空间加大了弹性张力及灵敏度,使得导通的接触面积大,不易脱离、短路。所述的改进的端子结构,其中该端子装配于具有数个斜插槽的绝缘壳体内,且该第一接触臂的接触部部分露出于斜插槽外,使该接触部用于与中央处理器电性接触导通。所述的改进的端子结构,其中该中央处理器借由扣具、螺锁或卡挚的结构方式,或利用散热器的重力,使得中央处理器的导电片与端子的接触部能够电性接触。所述的改进的端子结构,其中该端子的接触部进一步设有延伸臂,其向下往焊接部延伸,且该延伸臂略向内弯曲一角度,正常状态下,与第二接触臂保持一间隙;借由中央处理器与第一接触臂的接触部电性接触时,该接触部只需位移较小距离,即与第二接触臂实现可靠的电性接触。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具有接脚的中央处理器的立体图;图2为现有具有锡球的中央处理器的侧视图;图3为现有具有锡球的中央处理器与电路基板连接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改进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改进的端子结构与中央处理器和电路基板连接组装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改进的端子结构与中央处理器未接触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改进的端子结构与中央处理器已接触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改进的端子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改进的端子结构第二实施例与中央处理器未接触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改进的端子结构第二实施例与中央处理器已接触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焊接部20为圆弧状,用于与电路基板3借锡球30电性连接,其一端延伸为第一接触臂21,而相对于第一接触臂21的另一端延伸为第二接触臂22。该第一接触臂21倾斜向上延伸,设有弯曲部210及接触部211,其中该弯曲部210先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向上延伸一小段后,再弯曲回原先的斜度。该接触部211设置于第一接触臂21的自由端,其为圆弧形,并部分露出所装配的绝缘壳体4之外。该第二接触臂22与第一接触臂21向同一方向倾斜延伸,其具有抵止部220,该抵止部220设置于近焊接部20处,用于与组装的连结器的绝缘壳体4作抵止配合。再如图5至图7所示,其为本技术端子2设置于绝缘壳体4内的侧视图,该绝缘壳体4设置有多数个斜插槽40,该端子2容纳在该斜插槽40中,这些斜插槽40皆具有收容部401及抵止壁402,该第二接触臂22的自由端容纳于该收容部401内,该抵止部220卡挚于抵止壁402上,使第二接触臂22能紧密卡挚固定于绝缘壳体4内,而第一接触臂21的接触部211则部分露出于斜插槽40外,借由抵止部220的抵止及焊接部20的焊接固定,提供第一接触臂21具有适当的移动弹性。当中央处理器5未与端子2电性接触时,该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臂22呈现分离状,而借由扣具、螺锁、卡挚等结构方式或利用散热器的重力,当中央处理器5与端子2电性接触时,其上的导电片50压迫接触于端子2的接触部211上,使该接触部211向第二接触臂22靠拢接触一起,达到电性连通的效果。如图8至图10所示,其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该端子2′的接触部211′继续向下往焊接部20′延伸出延伸臂212′,该延伸臂212′略向内弯曲一角度,正常状态下,与第二接触臂22′保持一间隙t(如图8所示)。当中央处理器5′与本技术第一接触臂21′的接触部211′电性接触时,该接触部211′只需位移间隙t的较小距离,即可与第二接触臂22′电性接触,以确保端子2′电性接触移动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端子可以配合电性导通中央处理器,并可在必要时拆卸、更换中央处理器或电路基板,且本技术的端子的接触端为圆弧造型,又具有弹性,同时,该第一接触臂的弯曲部设计,利用狭小的空间还加大了弹性张力及灵敏度,使得导通的接触面积大,不易脱离、短路,因而端子的电性接触可靠,而不会有移动后的弹性疲劳现象。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凡是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出的等效结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端子结构,用于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与电路基板间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包括焊接部,用于与电路基板焊接;第一接触臂,由焊接部的一端延伸,其端缘设有圆弧状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臂,由相对于第一接触臂的焊接部的另一端延伸,其上设有抵止部;借该抵止部卡挚固定,提供该端子的第一接触臂适当的弹性,当该第一接触臂受压时,该接触部圆弧状且具有弹性,能使电性接触面积大且不易断裂,达到电性接触可靠且使用寿命长的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臂倾斜向上延伸,并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先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向上延伸一小段后,再弯曲回原先的斜度,借以在狭小的空间加大了弹性张力及灵敏度,使得导通的接触面积大,不易脱离、短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装配于具有数个斜插槽的绝缘壳体内,且该第一接触臂的接触部部分露出于斜插槽外,使该接触部用于与中央处理器电性接触导通。4.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嘉泽端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