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97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用以电性连接一电子组件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遮蔽模组,其中绝缘本体包括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其特征在于:遮蔽模组至少包括两片对称地安装在绝缘本体左右两侧的遮蔽体,每遮蔽体均包括一主体片,主体片具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自主体片上边缘向内向下弯折设置有两卡持片,这两片卡持片相对于主体片的纵向中心对称设置。(*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指一种应用于移动电话或其它电子设备上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高科技的日新月异,移动电话、PDA或其它通信电子设备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发展,功能也趋于丰富、多样化,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在移动电话、PDA上增设照相功能等,在这些电子设备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支持此功能的相关电连接器以电性连接相机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对应电路板。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068868号揭示了一种将相机模组连接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的方案。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和若干导电端子。绝缘壳体为中空四合式立体结构,其四周壁竖直对称地设有若干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于收容槽中,其包括位于绝缘本体的空腔内的接触部和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相机模组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空腔内,其四周壁上设有电性连接部分与导电端子的接触电性连接,焊接部焊接至电路板以完成相机模组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上述电连接器解决了将相机模组连接至电路板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外界信号的干扰,电连接器一般都需要金属遮蔽体以实现电磁屏蔽的作用。同时由于相机模组缺乏必要的固持装置,从而容易导致相机模组与导电端子不稳定的接触,影响整个产品的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磁屏蔽装置且能将电子组件稳固固定于其中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电连接器,安装在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用以电性连接一电子组件与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遮蔽模组,绝缘本体包括前后、左右四个侧壁,遮蔽模组包括四片分别安装在绝缘本体四侧的遮蔽体,每一遮蔽体均包括一主体片,主体片具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其中安装于绝缘本体左右侧及前侧的遮蔽体上自主体片上边缘向内弯折设置有一卡持部、位于卡持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接地片,安装于绝缘本体左右侧的遮蔽体在其接地片两侧还设有卡持片,安装在绝缘本体后侧的遮蔽体于主体片上边缘处设置有一缺口,缺口两侧对称设置有接地片,电子组件的安装到电连接器上时,遮蔽模组的卡持部、接地片及卡持片均抵接在电子组件的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在绝缘本体上安装一遮蔽模组,满足了电磁屏蔽的要求,且遮蔽模组设有卡持部及卡持片可将电子组件牢固的固持在电连接器上,从而保证电子组件与导电端子的稳定接触,确保整个产品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与一相机模组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与一相机模组组合后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与一相机模组分解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用以收容电子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电子组件为相机模组5),该电连接器100主要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遮蔽模组3及遮蔽座体4。如图4及图5所示,绝缘本体1呈长方体结构,其包括上下表面10、12、前后侧壁11、13、左右侧壁14、16以及底壁17,绝缘本体1设有若干收容腔101用以收容导电端子2,这些收容腔101呈“鱼骨状”自上表面10向下凹设形成。在收容腔101与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2之间为绝缘本体的底壁17。底壁17上设有凹孔171与相应的收容腔101相连通,这些凹孔171贯穿绝缘本体1的底壁17。绝缘本体1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11、13、14、16)上均设有凹槽18用于与遮蔽模组3相配合,在左右侧壁14、16上还设有自上表面10向下凹设形成的通道104及位于收容通道104正下方向外突设的凸块105,这些凸块105的上表面与相应的通道104的下表面共面。在前后侧壁11、12的上部也设有若干凸块19,在底壁17上设有凹槽176用于与遮蔽座体4相配合。另外,在绝缘本体1左右侧壁14、16的内侧与通道104相交处还设有卡持槽106与导电端子2干涉配合。参照图4所示,导电端子2包括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纵长的主体部21、由该主体部21一端向上弯折倾斜延伸的弹性部22及设于该弹性部22自由端且位于主体部21上方的接触部23。该导电端子2还包括自主体部21的另一端竖直向上弯折设置的卡持部24、自卡持部24向外水平延伸的焊接脚26,其中卡持部24上设有若干倒刺28。遮蔽模组3包括两个第一遮蔽体31、一个第二遮蔽体33及一个第三遮蔽体35。在此实施方式中,遮蔽体31、33、35分别由一金属片一体成型而成。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遮蔽体31、33、35也可由一金属片连续弯折一体成型而成。其中,第一遮蔽体31纵长设置,其包括一主体片318。主体片318具有内外两侧面310、311,在主体片318的上部位于纵长方向的中心处设有一向内弯曲设置的卡持部313,位于卡持部313两侧对称设置的接地片314,位于接地片314外侧相对于卡持部313对称分布的卡持片315。接地片314、卡持片315均为自主体片上边缘向内、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弹性臂,且接抵片314的长度大于卡持片315的长度。在主体片318上设有若干大致呈矩形状的通孔319,其中,三个矩形状通孔319的上边缘的中央向外延设有焊接脚321,其延伸方向与主体片318垂直。在主体片318的下部向内垂直弯折有若干插入部316及固持部317用于与绝缘本体1的凹槽18干涉配合。插入部316沿主体片318的下边缘间隔排列,固持部317为两片,其是从主体片318的下部两端冲压及向内弯曲形成。固持部317上还设有倒刺(未标示)。第二遮蔽体33的主体片338上部位于纵长方向的中心处为一防呆缺口333,缺口33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接地片334,左右各两片,且其长度与324的长度相同。第二遮蔽体33的插入部336、固持部337、通孔339、及焊接脚321与第一遮蔽体31的这些结构大致相同。考虑到受力平衡等因素,插入部、通孔及焊接脚的数量有所不同。另外,第二遮蔽体33位于纵向两端的焊接脚341是从对应通孔339的下边缘的中央处向外延设而成,这对焊接脚341与位于中间部位的焊接脚341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三遮蔽体35与第二遮蔽体33结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处是第三遮蔽体35在其与第二遮蔽体33的缺口333对应处设置有一向内弯曲设置的卡持部353,该卡持部353与第一遮蔽体31的卡持部313位置、形状及功效完全相同。遮蔽体模组3的弹性臂(卡持片314、接地片315、335及355)的自由端附近均设有一可抵接在相机模组上的弹性抵接部,在本实施例中将这些弹性抵接部统一标示为322(见图4所示)。另外,遮蔽体模组3的弹性臂和卡持部313的上端与主体片318相接处均设有一弧形导引部,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将这些导引部统一标示为323。如图4所示,遮蔽座体4包括一底壁41及自底壁41的四个侧边垂直向上延伸的前后侧壁42、左右侧壁43。于底壁41上靠近前后侧壁42处各开设有若干插入部411,插入部411为垂直于底壁41向上延伸,其边缘设有倒刺(未标示)。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昭漳陈明庆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