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77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包括:外接地片和内接地片,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棒、胶壳及设置在该胶壳内的元件、引出在该胶壳外的一组插脚;所述外接地片包括设置在该胶壳外的接触段和穿过该胶壳侧壁底部并设置在该胶壳内的安装段,该外接地片的接触段的布置方向与所述插脚垂直;所述内接地片设置在紧靠该外接地片的侧壁内,该内接地片与插入该胶壳内的插棒的接地位紧密接触;所述内接地片和外接地片的安装段之间通过扣位连接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电连接器接地结构中外接地片尾端容易向上翻折乃至折断等问题,保障了电连接器的接地功能,令电连接器具备了更加稳定的电气性能,工作寿命也得到提高,同时降低了制造加工难度及产品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不同电子装置之间电信号导通的电连接器,特 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常用的电连接器,其接地结构大多是由分别设置在电连接器胶壳内外 的两个接地片组成的,位于该胶壳外的接地片主体方向与电连接器的信号插脚 和开关插脚方向一致,其尾端靠近该电连接器的插脚方向,内外两个接地片由 穿过该电连接器插棒插入口的铆接件连接。由于胶壳外的接地片(外接地片)尾端通常需要翘起一个角度,以便其与 机壳壁接触而实现接地功能,在进行该电连接器针对其他电器件插拔插脚的操 作时,由于受到正好与外接地片主轴自始端至尾端完全相反的牵扯力,该外接 地片的尾端很容易向上翻折甚至折断,造成电连接器接地失败,出现电信号紊 乱等故障,令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不够稳定,工作寿命也大大缩短。此外,上述电连接器接地结构中的铆接结构虽然能确保两个接地片之间的 电连通,却给其产品的制造加工带来一定难度,不利于批量生产,也令产品成 本随之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它改变了外接地片的主轴方向,令其与电连接器的信号插脚和开关插脚方向 垂直,以解决插拔插脚时外接地片尾端的翻折和折断问题,降低加工难度, 提高产品的结构和电气性能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该电连接器包括外接地 片和内接地片,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棒、胶壳及设置在该胶壳内的元件、引出在该胶壳外的一组插脚;所述外接地片包括设置在该胶壳外的接触段和穿 过该胶壳侧壁底部并设置在该胶壳内的安装段,该外接地片的接触段的布置方向与所述插脚垂直;所述内接地片设置在紧靠该外接地片的侧壁内,该内 接地片与插入该月交壳内的插棒的接地位紧密接触;所述内接地片和外接地片 的安装段之间通过扣位连接机构连接。本技术通过上述设置,令外接地片的尾端翘起方向避开了电连接器的 插脚插入方向,从而解决了电连接器接地结构中外接地片尾端容易向上翻折乃 至折断等问题,保障了电连接器的接地功能,令电连接器具备了更加稳定的电 气性能,工作寿命也得到提高。同时,本技术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 接地结构的铆接结构,在外接地片和内接地片之间改用扣位连接机构连接,在 确保两个接地片之间的电连通的前提下,降低了制造加工难度及产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接地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接地结构中内、外接地片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电连接器接地结构中外接地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电连接器接地结构中内接地片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l-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包括外接地 片3和内接地片4,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棒、胶壳l及设置在该胶壳1内的 元件、引出在该胶壳1外的一组插脚5;所述外接地片3包括设置在该胶壳 1外的接触段33和穿过该胶壳l侧壁底部并设置在该胶壳1内的安装段34, 该接触段33的布置方向与所述插脚组5垂直;所述内接地片4设置在紧靠 该外接地片3的侧壁内,该内接地片4与插入该胶壳1内的插棒的接地位紧 密接触;所述内接地片4和外接地片3的安装段34之间通过扣位连接机构 连接。所述扣位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接地片4上的扣位41,以及对应 设置在所述外接地片3的安装段34上并与该扣位41配合的扣位孔31。请参阅附图3:所述外接地片3还包括设置在其扣位孔31下方的接触 弹片32,该接触弹片32是自该外接地片3的安装段34上冲压出来的一个 斜面,其倾斜角度朝向其接触段33。此设置的目的是提高该外接地片3和 内接地片4的接触可靠性,确保两者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相互连通。所述外接地片3的接触段33的宽度小于其安装段34的宽度,此设置的 目的是提高外接地片3接触段33的弹性。请参阅附图4:所述内接地片4还包括设置在中间部位并允许插棒插入 的插入孔46、设置在其扣位41上方的定位凸点43以及设置在该扣位41旁 边的定位凸台42,所述外接地片3的安装段34被卡在该定位凸点43下方 和该定位凸台42远离内接地片4插入孔46的外侧。所述内接地片4还包括自其扣位41下方向下延伸的引导段44,用以在 外接地片的安装过程中引导其正确安装。在现有技术中, 一般都设置有穿过电连接器插棒插入口的铆接结构,该 铆接结构 一方面保证两个接地片之间的连通,另 一方面还是接地片与插棒接 地位接触连通的介质,所以,它在现有技术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本技术 中,由于改变了两个接地片之间的连接方式,这个铆接结构完全可以省略。 此时,为了确保接地片与插棒接地位之间的接触连通,所述内接地片4还包 括设置在其插入孔46内圏并向外弯折的接触折边45,所述内接地片4通过 该接触折边45与插纟奉的4妄地位接触。所述接触折边45的数目为2个,均匀分布在该插入孔46内圈圓周上。所述内接地片4的一端穿出该胶壳l侧壁形成接地片插脚40。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接地结构工作过程如下在电连接器中,其接地结构通过设置在胶壳1内外的内接地片4和外接 地片3来实现。所述外接地片3的接触段33的布置方向与所述插脚组5垂直,其终端翘起一个角度,用于与外机壳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所述内接地片4与外接地片3的安装段34之间通过扣位连接机构连接,该内接地片4 通过设置在中间部位的插入孔46供插棒插入。当保留电连接器插棒插入口 的铆接结构时,该插入孔46被该铆接结构紧紧卡入其内,实现内接地片4 与插棒接地位的紧密接触;当省略掉电连接器插棒插入口的铆接结构时,该 内接地片4通过设置在其插入孔46内圏并向外弯折的接触折边45与插棒接 地位紧密接触。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包括外接地片(3)和内接地片(4),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棒、胶壳(1)及设置在该胶壳(1)内的元件、引出在该胶壳(1)外的一组插脚(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地片(3)包括设置在该胶壳(1)外的接触段(33)和穿过该胶壳(1)侧壁底部并设置在该胶壳(1)内的安装段(34),该接触段(33)的布置方向与所述插脚组(5)垂直;所述内接地片(4)设置在紧靠该外接地片(3)的侧壁内,该内接地片(4)与插入该胶壳(1)内的插棒的接地位紧密接触;所述内接地片(4)和外接地片(3)的安装段(34)之间通过扣位连接机构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 位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接地片(4)上的扣位(41),以及对应设置 在所述外接地片(3 )的安装段(34 )上并与该扣位(41 )配合的扣位孔(31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外接地片(3)还包括设置在其扣位孔(31)下方的接触弹片(32),该 接触弹片(32)是自该外接地片(3)的安装段(34)上沖压出来的一个斜 面,其倾斜角度朝向其接触段(33)。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接地片(3)的接触段(33)的宽度小于其安装段(34)的宽度。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内接地片(4)还包括设置在中间部位并允许插棒插入的插入孔(46)、 设置在其扣位(41)上方的定位凸点(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包括外接地片(3)和内接地片(4),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棒、胶壳(1)及设置在该胶壳(1)内的元件、引出在该胶壳(1)外的一组插脚(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地片(3)包括设置在该胶壳(1)外的接触段(33)和穿过该胶壳(1)侧壁底部并设置在该胶壳(1)内的安装段(34),该接触段(33)的布置方向与所述插脚组(5)垂直;所述内接地片(4)设置在紧靠该外接地片(3)的侧壁内,该内接地片(4)与插入该胶壳(1)内的插棒的接地位紧密接触;所述内接地片(4)和外接地片(3)的安装段(34)之间通过扣位连接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三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