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76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连接器,包括一本体,连接于本体的端子,一与本体侧部相连的辅助基座,及与该辅助基座连接的辅助端子,所述本体具有一插接端与对应之其它连接器对插,及一设于所述插接端相对端的固定端,用以连接端子与外部的设备或机板相连;其中,该辅助基座的体机恒小于本体,亦设有一连接辅助端子的固定端,该固定端与本体固定端同向且超越本体的固定端,使与本体的固定端之间构成一气隙区,用以承受本体端子所传输的高压讯号。(*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可应用于高压的环境,以免造成绝缘破坏或 伤及所对应的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连接器的功能在提供一可分离的接口,来连接电子系统内部的两个子 系统(或装置),其主要的作用方式,乃是藉由连接器与该系统(或装置)相互装配 时,在接触接口上产生的正向接触力,从而达到传递讯号之目的。如图1所揭露之常用连接器(l),其插接端(10)与导电端子(11)分设于本体(12) 的相对端,若电路板(13)以水平方向摆设,则该连接器(1)与其它对应的连接器C2) 便以水平方向对插;虽连接器(1)之本体(12)薄型设计具有不占据空间的使用优 势,但也因此直接影响两连接器(l、 2滩拔的便利性,特别是当电路板(13)处于 低位时,操作者的视线受到阻碍则更难以完成连接器对插的工作。为了改善上述缺失,只有改变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例如与电路板(13)相对垂 直以免视角受到阻碍。就薄型连接器而言,其竖立起来的体积过于单薄,将无 法承受连接器的插拔力道;再如,该连接器若处于高压环境,例如液晶面板之 背光模块,连接器本体(12)与所连接的设备端过于接近,在没有强化绝缘的条件 下,恐怕无法负荷所传递的高压讯号并对设备端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开发一种薄型连接器,该 连接器可提供无阻碍的正向插拔,特别是该连接器相对于水平置放的电路板以 垂直方向支持对插,且足以承受连接器的插拔力,且适用于高压的环境,能够负荷所传递的高压讯号。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连接器,具有一本体,连接于本体的端 子, 一与本体侧部相连的辅助基座,及与该辅助基座连接的辅助端子,所述本 体具有一插接端与对应的其它连接器对插,及一设于所述插接端相对端的固定 端,用以连接端子与外部的设备或机板相连;其中,该辅助基座的体积小于本 体,亦设有一连接辅助端子的固定端,该固定端与本体固定端同向且超越本体 的固定端,使与本体的固定端之间构成一气隙区,用以承受连接器端子所传输 的高压讯号。与现有技术相关,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相对于水 平置放的电路板以垂直方向支持对插,且足以承受连接器的插拔力,且适用于 高压的环境,能够负荷所传递的高压讯号,使用操作更方便,实用性更强。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l为常用薄型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组合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连接器本体 侧部连接器端子2202213插接端 固定端2122接触部30导通部 31辅助基座 4 辅助端子 5定位部 51 机板 6气隙区 7 转折部 32 固定端 40 本体部 5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连接器包括一本体2,连接于该本体2之端子 3, 一与所述本体2侧部20相连的辅助基座4,及与该辅助基座4连接的辅助端 子5。所述的连接器本体2具有一插接端21与对应的其它连接器(图未表示)对插, 及一设于所述插接端21相对端的固定端22,用以连接端子3与外部的设备或机 板6相连(请同时参考图4)。所述辅助基座4的体积小于连接器本体2,具有一连接辅助端子的固定端40, 该固定端40与连接器本体2固定端22同向且超出于本体2之固定端22,使与 本体2的固定端22之间构成一气隙区7。请同时参考图4,所述的连接器端子3具有一接触部30及一导通部31,该接 触部30自本体2固定端22伸入本体2内,用以与外部对插的连接器(图未表示) 导接,该导通部31则用以与所连接的设备或机板6导通,其中,接触部30与导 通部31之间以一转折部32相连,用以延长讯号导通路径,以匹配所载的高压讯 号;此外,在连接器本体2固定端22的外表设有一容纳端子3的转折部32的容 槽221,用以预先定位该端子3以利后续导接作业。所述的辅助基座4的辅助端子5具有一本体部50及一定位部51,该本体部 50系插入辅助基座4内,且定位部51伸出辅助基座4的固定端40被固定在所 连接的设备或机板6上。如上所述,以图2至图4所揭之薄型连接器本体2为例,当机板6处于水平 位置时,该连接器本体2以竖直方式与机板6相连,即该连接器插接端21位于 顶部,与外部连接器以相对于机板6垂直方向插拔,可以令操作者不受任何视 觉阻碍,且透过辅助基座4的设计加强连接器本体2的结构,而足以承受连接 器插拔的力道;再如,若连接器处于高压环境时,由辅助基座4的固定端40与连接器本体2 固定端22之间所构成的气隙区7,使承受连接器端子3所传输的高压讯号,以 避免连接器绝缘破坏或伤及所连接之设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权 利范围。凡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依照本技术所作的等效修饰 或变化,都仍涵盖于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包括一本体及连接于该本体的端子,所述的本体设有一与其它连接器对插的插接端,及一设于所述插接端相对端的、用以连接端子与外部的设备或机板的固定端;一与前述本体侧部相连的辅助基座,及与该辅助基座连接的辅助端子,所述的辅助基座的体积小于连接器本体,并具有一连接辅助端子的固定端,该固定端与前述连接器本体的固定端同向,所述的辅助端子与外部的设备或机板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为薄型连接器。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基座的固定端 的位置超出于连接器本体的固定端,并与该本体固定端之间构成一气隙区。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具有 一用以与外部对插的连接器导接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自本体固定端伸入本体内,及一用以与所连接的设备或机板导通的导通部, 且接触部与导通部之间以一转折部相连。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固定端的外 表设有一容纳端子转折部的容槽。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基座的辅助端 子具有一本体部及一定位部,该本体部系插入辅助基座内,且定位部伸出辅助 基座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连接的设备或机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具有一用以与外部对插的连接器导接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自本体固定端伸入本 体内,及一用以与所连接的设备或机板导通的导通部, 且接触部与导通部之间以一转折部相连。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固定端的外 表设有一容纳端子转折部的容槽。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基座的辅助端子具 有一本体部及一定位部,该本体部系插入辅助基座内,且定位部伸出辅助基座 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连接的设备或机板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连接器,包括一本体,连接于本体的端子,一与本体侧部相连的辅助基座,及与该辅助基座连接的辅助端子,所述本体具有一插接端与对应之其它连接器对插,及一设于所述插接端相对端的固定端,用以连接端子与外部的设备或机板相连;其中,该辅助基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包括:    一本体及连接于该本体的端子,所述的本体设有一与其它连接器对插的插接端,及一设于所述插接端相对端的、用以连接端子与外部的设备或机板的固定端;    一与前述本体侧部相连的辅助基座,及与该辅助基座连接的辅助端子,所述的辅助基座的体积小于连接器本体,并具有一连接辅助端子的固定端,该固定端与前述连接器本体的固定端同向,所述的辅助端子与外部的设备或机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威李金龙蔡佩伦
申请(专利权)人:全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