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76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一检测端子组、一退卡机构,及一装配于该绝缘本体上遮蔽上述元件的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上设有一供电子卡插置的插卡空间。该遮蔽壳体包含一顶壁,该顶壁上设有一用于电子卡插置的防呆件。该防呆件具有一自顶壁上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该连接部上向插卡空间内延伸的止挡部。该止挡部的形状与插入的电子卡的防呆缺角相应。由于将防呆设计设置于遮蔽壳体上,因而绝缘本体上具有更多的空间用于增加新的端子,避免了电子卡连接器尺寸的无谓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成本、适应产品小型化的优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是关于一种具有防呆 设计的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卡的使用日益广泛。基于对产 品稳定性及人性化设计的考虑,相应的电子卡连接器大都设有供电子 卡插入的防呆结构,以引导用户正确插入电子卡,避免误操作对产品的损害。如图1所示,中国专利第00217954号公开一种现有电子卡 连接器8,其用于插置一具有缺角90的用户身份识别卡(SIM)9。该电 子卡连接器8包括一上盖80及一接点模块81 ,该接点模块81包括绝 缘本体82和导电端子83。绝缘本体82 —端两侧设有枢接上盖80的 枢座820,相对于枢座820的另一端两侧设有锁固部821,其中一锁 固部821上端有一缺角822。该缺角822与SIM卡9的缺角90对应 而用作SIM卡9插入的防呆结构。应用时首先将电子卡9的缺角90 与接点模块81的锁固部821上的缺角822相对应,然后将电子卡9 插入上盖80中,合上上盖80与接点模块81,这样就可保证电子卡9 与导电端子83间正确的对接。然而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为满足用户高速传输图像 与数据的要求,新的SIM卡规格较之前的增加了一对高速信号传输端 子。另外为了更准确稳定的电性连接,通常还会在电连接器上增设用 于检测电子卡插拔状态的检测端子组,因而绝缘本体上需设置更多的 端子收容槽收纳增加的端子。如为满足产品小型化的趋势维持而现有 电连接器尺寸不变,绝缘本体上就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设置防呆结构。 因此,现有电子卡连接器需作相应的改进,才能在适应技术发展的同 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在实现电子卡插入 的防呆条件下,允许绝缘本体增加更多的端子,而且避免了电子卡连 接器尺寸的增加。本技术提供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一绝 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一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底壁及两 侧壁,底壁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各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 该遮蔽壳体罩覆于绝缘本体上方,包括有一顶壁及由该顶壁弯折延伸 的两侧板,并且与绝缘本体共同形成一具有插卡口的插卡空间。在遮 蔽壳体顶壁上远离插卡口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插卡空间内延伸的防呆 件。在一实施例中,防呆件进一步包含自该顶壁向插卡空间内弯折延 伸的连接部,及自该连接部另一端向插卡空间内垂直延伸的一止挡部。 止挡部与该电子卡连接器所要连接的电子卡的形状相配合。电子卡具 有一防呆缺角,止挡部具有与该防呆缺角相贴合的延伸平面。该遮蔽 壳体上进一步设有若干抵压片,各抵压片是自该顶壁向插卡空间内倾斜 延伸。导电端子为八根,呈两排排列。该电子卡连接器进一步包含收容 于绝缘本体的一侧的检测端子组和另一侧的退卡机构。本技术较现有技术,其供电子卡插入的防呆结构是设于遮蔽 壳体上,从而为绝缘本体节省了较多的空间用于增加新的元件以满足 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同样的防呆效果下,避免了电子卡连接器尺寸的 增加,节省成本、适应产品小型化的趋势。附图说明图1是一现有电子卡连接器与一 SIM卡的立体图2是一根据本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设置于一电路板上的立体图3是图2中电子卡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4是一根据本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5、 6是一电子卡正确插入一根据本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的 立体分解图7是一电子卡正确插入一设于电路板上的根据本技术的电 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8是一电子卡错误插入一根据本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的立 体分解图9是一电子卡错误插入一根据本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中符号说明:<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 其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 一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卡连接器1可固定 于一电路板P上,其包含一绝缘本体2、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 导电端子3与一检测端子组4、 一退卡机构5,及一装配于绝缘本体2 上遮蔽上述元件的遮蔽壳体6。进一步结合图3、 4,该绝缘本体2大致呈长方体形,其包括一底 壁20及一第一侧壁21a与第二侧壁21b。该底壁20具有一面向电路 板P的下表面200,及与该下表面200相对的上表面201。自该上表 面201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21 a和21b共同形成的一插卡空间22, 该插卡空间22具有一供电子卡插入的插卡口 23。对应插卡空间22, 底壁20上自前端10 (插卡口23的一端,下同)向后端11贯穿有若 干导电端子收容槽24a及检测端子收容槽24b。第一侧壁21 a与第二 侧壁21b位于该插卡空间22两侧,且各侧壁21a、 21b外侧上设有若 干凸块25。各导电端子3收容于相应的导电端子收容槽24a内,分别包含用 于对接的对接部30、焊接至电路板P的焊接部31,及连接该对接部 30与焊接部31的连接部32。各对接部30突伸于插卡空间22内,而 焊接部31则延伸于绝缘本体2夕卜。检测端子组4收容于检测端子收容 槽24b。退卡机构5设于第二侧壁21b上,包含一基座50、 一可移动地安 装在该基座50上的传动件51、至少一提供该传动件51复位的弹簧 52,及一选择性定位该传动件51相对移动位置的止动件53。遮蔽壳体6包含一顶壁60,及延伸于顶壁60两侧的侧板61。各 侧板61上设有若干卡孔62,可与绝缘本体2上的凸块25配合而将两 者装配在一起。顶壁60后端靠近一侧板61处向插卡空间22内延伸一 防呆件63,靠近该防呆件63处及顶壁60前端两侧向插卡空间22内 分别延伸一抵压片64;且对应退卡机构5的止动件53向插卡空间22 内延伸一弹性压接件65。该防呆件63的形状与适用的电子卡的防呆设计相对应。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卡连接器1是供一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SIM 卡7插置。该SIM卡7的后端70—侧具有一防呆缺角71。因而本实 施例中电子卡连接器1的防呆件63为一金属片,包含一自顶壁60上 弯折延伸的连接部630,及自该连接部630延伸向插卡空间22内的止 挡部631,该止挡部631具有可与SIM卡7的缺角71贴合的延伸平 面。当插置该SIM卡7时,使SIM卡7的防呆缺角71对准遮蔽壳体 6上的防呆件63插入插卡空间22, SIM卡7会带动退卡机构5的传 动件51 —起推进,直到受到止挡不能再进为止,此时该SIM卡7的 防呆缺角71且与防呆件63的止挡部631贴合;停止对SIM卡7施力 后,该SIM卡7会在退卡机构5的弹簧52作用下回退至正确插置位 置。此时SIM卡7还受到顶壁60上的抵压片64的抵压,因而可稳定 的收容于电子卡连接器1的插卡空间22内并且能够在该抵压片64的 抵压作用下与所述导电端子3保持良好的电性连接。当需要退卡时, 对该SIM卡7施力向前带动所述的退卡机构5的传动件51 ,直至所述 SIM卡7的防呆缺角71与所述防呆件63的止挡部贴合后,停止施力 后,所述SIM卡7会在弹簧52的作用下弹出所述插卡空间22。如图8、 9所示,如用户未注意需要将S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含:    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底壁及两侧壁,所述底壁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    若干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中的导电端子;    及一遮蔽壳体,包括有一顶壁及由该顶壁弯折延伸的两侧板,该遮蔽壳体罩覆于绝缘本体上方,并且与绝缘本体共同形成一具有插卡口的插卡空间;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蔽壳体顶壁上远离所述插卡口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插卡空间内延伸的防呆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乐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