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23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固定装置,装置于电连接器上并将电连接器固定于基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其上具有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至少一弹性臂,从所述基部第一端缘向外延伸;干涉部,从基部延伸并将所述固定装置卡扣于电连接器内,其上还设有第三端缘;凹陷部,由所述基部的第二端缘及干涉部的第三端缘构成,并将所述固定装置装设于电连接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固定装置,用于将电连接器固定于基板上,并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及固定效果。以往将电连接器固定于基板上,可采用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固定装置,一般此类固定装置大多仅具有定位的功能,少数的设计能以干涉基板插孔的方式固定电连接器,但固定的效果、强度不足,并且在基板锡焊过程中会出现电连接器浮焊现象,此类设计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0204998、81212698、81211344、83200853以及83205670号等。若上述设计改为以金属冲压制成分离式固定装置,则其固定的效果、强度都有显著改善。但是,就双存储模组件(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DIMM)连接器一类的长形电连接器而言,其绝缘本体上可装设前述分离式固定装置的位置十分有限,特别是端子数目较少、长度较短的DIMM连接器加装电路板顶出装置后,几乎已没有空间可容纳固定装置,必须增加绝缘本体的长度以增加收纳固定装置的位置,或在装设顶出装置的空间内增设装设固定装置的收容部。如果增加绝缘本体的长度,会使电连接器占用的基板面积增加,这显然不符合高密度排配的设计原则,因此,朝顶出装置的装设空间增设收容部,显然是较好的设计模式,但如何克服在同一空间内设置两种元件(顶出装置与固定装置),则非常困难。因此,现有技术显然无法有效解决此问题,而与前述相关的现有技术有台湾专利申请第80207178、80202099、80213095、81205296、81201057、81213628、81212824、81211189、82204413、83207736、82107923及83106349号等。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固定装置,其具有特定结构,可配合顶出装置装设,同时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得最大固定面积,且不需增加电连接器的长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固定装置,装置于电连接器上并将电连接器固定于基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其上具有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至少一弹性臂,从所述基部第一端缘向外延伸;干涉部,从基部延伸并将所述固定装置卡扣于电连接器内,其上还设有第三端缘;凹陷部,由所述基部的第二端缘及干涉部的第三端缘构成,并将所述固定装置装设于电连接器。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其能很好利用绝缘本体的有限空间,不增加电连接器长度,对电连接器完好固定,而且还可简化成型模具,降低成本。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固定装置的正视图;图2A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正视图,示出该绝缘本体一侧;图2B为图2A中电连接器俯视图,示出该绝缘本体的同一侧;图3为图2A中沿III-III的剖视图,其中该固定装置装入绝缘本体中;图4为图2B中沿IV-IV的剖视图,其中该固定装置及顶出装置装入绝缘本体中。请参阅图1,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固定装置10主要包括基部12、弹性臂14、干涉部16以及凹陷部18。其中,基部12具有第一端缘121及第二端缘122,从第一端缘121的中央部位向外延伸出弹性臂14,基部12与弹性臂14邻接处设有弧形区141,用以增加弹性臂14插入基板时的弹性,该弹性臂还设有卡扣区142,用以卡扣电路基板(未示)。从基部12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并设有干涉部16,干涉部16上设有倒刺161,用以将固定装置10固定于电连接器90(如图3所示),该干涉部16还设有一第三端缘162,并且与前述基部12的第二端缘122构成一凹陷部18,用以配合顶出装置30的安装(详见后述)。参阅图2A及图2B,固定装置10及顶出装置30安装于电连接器90的绝缘本体20,其中该绝缘本体20的中央部位设有一纵长插槽21,可供子电路板插接(未示)。又如图3及图4所示,该顶出装置30安装于绝缘本体20的第一安装部22,该第一安装部22还具有一收容空间221可供收纳前述子电路板,并容许顶出装置30旋转。该固定装置10安装于绝缘本体20的第二安装部24,该第二安装部24位于第一安装部22下方,其两侧具有第一收纳空间241,其中央部位设有第二收纳空间242,第一收纳空间241与固定装置10的干涉部16发生干涉,当固定装置10装入第二安装部24,干涉部16的倒刺161可刺入绝缘本体20并固定之,而第二收纳空间242配合固定装置10凹陷部18的形状收纳基部12。由于固定装置10设有凹陷部18,因此当顶出装置3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22时,其旋转顶出子电路板,不会与固定装置10发生接触、碰撞。同时由于前述第二安装部24与第一安装部22形成一上下连通的空间,因此不需增加绝缘本体20的长度,也不需在前述第一安装部22空间中凸设另外的收容部,来收容固定装置10,可进一步简化绝缘本体20的模具结构。所以,当电连接器为前述长度较短、端子数目较小的DIMM连接器时,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固定装置具有凹陷部的结构,可装设电连接器的顶出装置的下方部位,并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得最大的固定面积,不影响顶出装置将子电路板顶出,也不用增加电连接器的长度,并简化绝缘本体的射出成型模具。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固定装置,装置于电连接器上并将电连接器固定于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其上具有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至少一弹性臂,从所述基部第一端缘向外延伸;干涉部,从基部延伸并将所述固定装置卡扣于电连接器内,其上还设有第三端缘;凹陷部,由所述基部的第二端缘及干涉部的第三端缘构成,并将所述固定装置装设于电连接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基部邻接处设有弧形凹入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设有用以与电连接器产生干涉的倒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固定装置基部的中央部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设有将电连接器卡扣于基板上的卡扣区。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固定装置,装置于电连接器上并将电连接器固定于基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其上具有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至少一弹性臂,从所述基部第一端缘向外延伸;干涉部,从基部延伸并将所述固定装置卡扣于电连接器内,其上还设有第三端缘;凹陷部,由所述基部的第二端缘及干涉部的第三端缘构成,并将所述固定装置装设于电连接器。文档编号H01R13/73GK2305788SQ9722235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吴荣发, 唐久禹 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固定装置,装置于电连接器上并将电连接器固定于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其上具有第一端缘及第二端缘;至少一弹性臂,从所述基部第一端缘向外延伸;干涉部,从基部延伸并将所述固定装置卡扣于电连接器内,其上还设有第三端缘;凹陷部,由所述基部的第二端缘及干涉部的第三端缘构成,并将所述固定装置装设于电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发唐久禹
申请(专利权)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