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49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包括夹持套;卡接在所述夹持套内侧壁用于提高耐磨性的耐磨组件;设置在所述夹持套侧壁用于向夹持套内部注润滑油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贯穿夹持套侧壁且外口大内口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碳化硅制作成耐磨镶块,通过安装孔卡接在夹持套的内壁,通过耐磨镶块伸入夹持套内部的侧壁行程摩擦面,碳化硅的耐磨性相比较金属衬套更高,而且通过卡接的形式后续更换也非常方便,通过注油孔注入润滑油,注油孔的外口大方便与轴座上的注油口连通,通过耐磨镶块伸入夹持套内部的侧壁高于夹持套内表面,使得夹持套内部除了摩擦面其余部分都是存油通道,润滑效果非常好,通过两端的油封能够保持内部润滑油不泄漏。漏。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


[0001]本技术涉及衬套
,尤其涉及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

技术介绍

[0002]在运动部件中,因为长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选用耐磨性较好的材料为轴套或衬套,这样可以减少轴和座的磨损,当轴套或衬套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这样可以节约因更换轴或座的成本,一般来说,衬套与座采用过盈配合,而与轴采用间隙配合。
[0003]衬套主要作用是减少摩擦,延长机械的寿命,因此对衬套的耐磨性要求特别高,传统的金属衬套虽然硬度有了提高,但是随着机械功率的不断增大,对衬套耐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金属衬套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而且现有的衬套结构润滑效果不好,经常出现干摩擦,传统的金属衬套一旦发生干摩擦就会拉伤表面甚至产生粉末造成卡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包括夹持套;卡接在所述夹持套内侧壁用于提高耐磨性的耐磨组件;设置在所述夹持套侧壁用于向夹持套内部注润滑油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贯穿夹持套侧壁且外口大内口小;设置在所述夹持套内侧壁且分别靠近两端的环槽;设置两组所述环槽内侧用于保存润滑油的密封组件。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耐磨组件包括多组分体耐磨环,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均通过安装孔卡接在夹持套内壁,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均由呈相对设置的两组耐磨镶块组成,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按轴向等距离依次分布且每相邻的一组依次沿着夹持套外壁圆周旋转九十度,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轴向之间的间距为耐磨镶块宽度的两倍。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均贯穿夹持套侧壁至内侧,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伸入夹持套的一侧高出夹持套内表面且共同组成与夹持套轴心线共线的圆形摩擦面,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伸入夹持套的一侧棱边均设置有R角。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两条油封,两条所述油封分别套设在两组环槽内侧壁。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多组所述耐磨镶块材质均为碳化硅。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夹持套材质为铸造锡青铜和铸造铝青铜中的任一种。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碳化硅耐磨衬套,采用碳化硅制作成耐磨镶块,通过安装孔卡接在夹持套的内壁,通过耐磨镶块伸入夹持套内部的侧壁行程摩擦面,碳化硅的耐磨性相比较金属衬套更高,而且通过卡接的形式后续更换也非常方便。
[00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碳化硅耐磨衬套,通过注油孔注入润滑油,注油孔的外口大方便与轴座上的注油口连通,通过耐磨镶块伸入夹持套内部的侧壁高于夹持套内表面,使得夹持套内部除了摩擦面其余部分都是存油通道,润滑效果非常好,通过两端的油封能够保持内部润滑油不泄漏,始终保持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的夹持套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的夹持套与耐磨镶块侧面结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的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的耐磨镶块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夹持套;2、耐磨镶块;3、注油孔;4、油封;5、安装孔;6、环槽;7、R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照图1到图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包括夹持套1,夹持套1材质为铸造锡青铜和铸造铝青铜中的任一种。
[0028]设置在夹持套1侧壁用于向夹持套1内部注润滑油的注油孔3,注油孔3贯穿夹持套1侧壁且外口大内口小;设置在夹持套1内侧壁且分别靠近两端的环槽6;设置两组环槽6内侧用于保存润滑油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两条油封4,两条油封4分别套设在两组环槽6内侧壁,注油孔3外口大是为了方便与轴座上的注油口对接,通过两条油封4能够保持夹持套1内部的润滑油不流失。
[0029]卡接在夹持套1内侧壁用于提高耐磨性的耐磨组件,耐磨组件包括多组分体耐磨环,多组分体耐磨环均通过安装孔5卡接在夹持套1内壁,多组分体耐磨环均由呈相对设置的两组耐磨镶块2组成,多组耐磨镶块2材质均为碳化硅,多组分体耐磨环按轴向等距离依次分布且每相邻的一组依次沿着夹持套1外壁圆周旋转九十度,多组分体耐磨环轴向之间的间距为耐磨镶块2宽度的两倍,通过卡接形式使得后续耐磨组件更换更加方便,碳化硅的耐磨性相比较金属衬套更加优秀。
[0030]多组分体耐磨环均贯穿夹持套1侧壁至内侧,多组分体耐磨环伸入夹持套1的一侧高出夹持套1内表面且共同组成与夹持套1轴心线共线的圆形摩擦面,多组分体耐磨环伸入
夹持套1的一侧棱边均设置有R角7,夹持套1内侧壁除了摩擦面的其余部分均可以用于存油,润滑效果非常好, R角7可以避免安装时尖角发生碎裂。
[0031]工作原理:安装时,将耐磨镶块2卡入安装孔5,再将夹持套1压入轴座中,并确保注油孔3对准轴座的注油口,再装转轴,夹持套1内侧壁除了摩擦面的其余部分均可以用于存油,润滑效果非常好, R角7可以避免安装时尖角发生碎裂,注油孔3外口大是为了方便与轴座上的注油口对接,通过两条油封4能够保持夹持套1内部的润滑油不流失,多组耐磨镶块2材质均为碳化硅,碳化硅的耐磨性相比较金属衬套更加优秀。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套(1);卡接在所述夹持套(1)内侧壁用于提高耐磨性的耐磨组件;设置在所述夹持套(1)侧壁用于向夹持套(1)内部注润滑油的注油孔(3),所述注油孔(3)贯穿夹持套(1)侧壁且外口大内口小;设置在所述夹持套(1)内侧壁且分别靠近两端的环槽(6);设置两组所述环槽(6)内侧用于保存润滑油的密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耐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组件包括多组分体耐磨环,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均通过安装孔(5)卡接在夹持套(1)内壁,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均由呈相对设置的两组耐磨镶块(2)组成,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按轴向等距离依次分布且每相邻的一组依次沿着夹持套(1)外壁圆周旋转九十度,多组所述分体耐磨环轴向之间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嘉琪宋炳辉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新星精细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