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401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电芯、极耳本体与外壳,外壳的内壁设有弹性垫,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内仓,内仓的正面一侧安装有管理芯片,且管理芯片的正面上方一侧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内仓内部等距安装有电芯,电芯的正面上方安装有保护夹,电芯的内部安装有密封仓,电芯的顶部两侧通过通孔与绝缘片的配合安装有两组极耳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芯的正面上方安装有保护夹,利用保护夹可对电芯的外侧顶部进行夹持,可提高极耳本体与电芯之间的紧密度,通过与限位脊的堵塞配合可有效防止密封仓内部的液体从极耳本体处泄露,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装置的安全性。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地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电池外表的那个铜片,而是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锂电池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容易因震动导致电池正负极材料冲破隔离膜,锂离子析出,出现液漏等安全隐患,为此需要使用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
[0003]现有的锂电池存在的缺陷是:
[0004]1、现有的锂电池极耳在锂电池内部安装使用时,因极耳是贯穿于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体,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容易从极耳的贯穿位置泄露,在电解液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锂电池的安全性一般;
[0005]2、现有的锂电池在使用时,如极耳处发送液漏,或电池出现其他故障时不易被使用人员发现,装置无法向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提示,导致人员在使用锂电池时的安全隐患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包括电芯、极耳本体与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弹性垫,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面盖,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内仓,所述内仓的正面一侧安装有管理芯片,且管理芯片的正面上方一侧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内仓内部等距安装有电芯,所述电芯的正面上方安装有保护夹,所述电芯的内部安装有密封仓,所述密封仓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正极材料,所述电芯的顶部两侧通过通孔与绝缘片的配合安装有两组极耳本体,且绝缘片套在极耳本体的外部。
[0008]在电池日常使用过程中,利用弹性垫的弹性力可在装置发生碰撞震动时,增加装置的缓冲能力,降低装置的漏液几率,利用保护夹可对电芯的外侧顶部进行夹持,可提高极耳本体与电芯之间的紧密度,通过与限位脊的堵塞配合可有效防止密封仓内部的液体从极耳本体处泄露,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当电芯出现破损故障时,利用管理芯片可检测电池的运行状态,并将故障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远程发送给工作人员的移动端,其中管理芯片可采用锂电池常用的BMS电池管理系统,而无线传输模块的型号可采用G

DTU设备,是专门用于将串口数据转换为IP数据或将IP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送的无线终端设备,以便工作人员对装置及时进行检修维护,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09]优选的,所述电芯的正面上方设有两组凸脊,且凸脊的底部与保护夹的顶部抵触连接。利用凸脊可对保护夹的夹持位置进行限制,可防止保护夹在夹持时发生脱落。
[0010]优选的,所述极耳本体延伸至密封仓内部的一端安装有限位脊,且限位脊的顶部与密封仓的内壁抵触连接。利用限位脊与密封仓内壁的接触可对极耳本体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制,同时可对密封仓内部的液体进行封堵。
[0011]优选的,所述正极材料的内部一侧安装有隔离膜,且隔离膜的内部一侧安装有负极材料。隔离膜可将负极材料与正极材料隔开,为锂电池的基础构件。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安装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支脚。利用支脚与底座的配合可便于将锂电池稳定地安装在指定位置。
[0013]优选的,所述面盖的顶部安装有轴栓,且轴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握把。利用面盖可对电池内部构件进行保护,利用握把可便于工作人员将锂电池进行搬移。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在电芯的正面上方安装有保护夹,利用保护夹可对电芯的外侧顶部进行夹持,可提高极耳本体与电芯之间的紧密度,通过与限位脊的堵塞配合可有效防止密封仓内部的液体从极耳本体处泄露,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16]2、本技术通过在管理芯片的正面上方一侧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当电芯出现破损故障时,利用管理芯片可检测电池的运行状态,并将故障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远程发送给工作人员的移动端,以便工作人员对装置及时进行检修维护,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电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内仓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电芯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正极材料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外壳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电芯;101、凸脊;102、保护夹;2、极耳本体;201、绝缘片;202、限位脊;3、密封仓;301、正极材料;302、隔离膜;303、负极材料;4、外壳;401、弹性垫;402、底座;403、支脚;5、内仓;501、管理芯片;502、无线传输模块;6、面盖;601、轴栓;602、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包括电芯1、极耳本体2与外壳4,外壳4的内壁设有弹性垫401,外壳4的顶部安装有面盖6,外壳4的内部安装有内仓5,内仓5的正面一侧安装有管理芯片501,且管理芯片501的正面上方一侧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502,内仓5内部等距安装有电芯1,电芯1的正面上方安装有保护夹102,电芯1的内部安装有密封仓3,密封仓3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正极材料301,电芯1的顶部两侧通过通孔与绝缘片201的配合安装有两组极耳本体2,且绝缘片201套在极耳本体2的外部。
[0026]基于实施例一的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工作原理是:在电池日常使用过程中,利用弹性垫401的弹性力可在装置发生碰撞震动时,增加装置的缓冲能力,降低装置的
漏液几率,利用保护夹102可对电芯1的外侧顶部进行夹持,可提高极耳本体2与电芯1之间的紧密度,通过与限位脊202的堵塞配合可有效防止密封仓3内部的液体从极耳本体2处泄露,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当电芯1出现破损故障时,利用管理芯片501可检测电池的运行状态,并将故障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502进行远程发送给工作人员的移动端,其中管理芯片501可采用锂电池常用的BMS电池管理系统,而无线传输模块502的型号可采用3G

DTU设备,是专门用于将串口数据转换为IP数据或将IP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送的无线终端设备,以便工作人员对装置及时进行检修维护,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1、3、4或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电芯1的正面上方设有两组凸脊101,且凸脊101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包括电芯(1)、极耳本体(2)与外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内壁设有弹性垫(401),所述外壳(4)的顶部安装有面盖(6),所述外壳(4)的内部安装有内仓(5),所述内仓(5)的正面一侧安装有管理芯片(501),且管理芯片(501)的正面上方一侧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502),所述内仓(5)内部等距安装有电芯(1),所述电芯(1)的正面上方安装有保护夹(102),所述电芯(1)的内部安装有密封仓(3),所述密封仓(3)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正极材料(301),所述电芯(1)的顶部两侧通过通孔与绝缘片(201)的配合安装有两组极耳本体(2),且绝缘片(201)套在极耳本体(2)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防漏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的正面上方设有两组凸脊(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球徐悟宇江灿灿邱耀忠杜厚胜韩永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立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