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魁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泊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3570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泊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泊车系统,包括转移小车、一号轨道、二号轨道和动力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移小车和动力部件自动完成车辆从待停区域向停车位的移动,进而节约停车的时间,同时避免车主多次调整车辆使车辆停放在停车板的上,进而减少停车的工作量,进而方便车主停车;车主将车辆停放在待停区域后就能下车,进而避免在停车板上下车,进而避免因车门开启角度较小不方便车主上下车问题的发生,进而方便车主上下车;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向主控制器发送取车信号,从而通过控制转移小车和动力部件使车辆移动到待停区域,进而方便车主取车;停放后车辆的头部始终朝外,进而方便车主自行将车辆开出,进而方便车主取车。主取车。主取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泊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泊车
,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泊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汽车,导致城市中汽车的保有量日益增加,对车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解决停车难题,城市之中建设了很多智慧停车场,其中立体车库因为占地面积少,可以停放两层及以上的汽车,在有限的空间内停放了更多的汽车,被广泛的建设在商场、写字楼等处。
[0003]现有的立体车库为了节约空间,停车板的尺寸紧紧比车辆的尺寸大一点,导致车主在停放车辆的时候需要多次调整车辆才能将车辆停放在停车板的中间,增加停车的难度,给车主带来不便;当车辆不在停车板的中间时,车门只能开启很小的角度,增加车主上下车的难度,给车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泊车系统。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因现有的立体车库车主需要多次调整车辆才能将车辆停放在停车板的中间,增加停车难度的问题,以及当车辆不在停车板的中间时,车门只能开启很小的角度,增加车主上下车难度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泊车系统,包括立体停车架(1)、停车板(2)和主控制器(3);所述立体停车架(1)上设置所述停车板(2);所述停车板(2)与所述立体停车架(1)连接;所述停车板(2)用于停放车辆;所述立体停车架(1)上设置所述主控制器(3);所述主控制器(3)与所述立体停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主控制器(3)用于控制所述停车板(2)在所述立体停车架(1)内的水平移动和升降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移小车(4)、一号轨道(5)、二号轨道(6)和动力部件(7);所述一号轨道(5)设置在停车场的地面上;所述一号轨道(5)与所述停车场的地面浇筑在一起;所述停车板(2)上设置所述二号轨道(6);所述二号轨道(6)与所述停车板(2)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轨道(6)与所述一号轨道(5)连通;所述停车场的地面上设有待停区域(11);所述停车场的地面上设置所述转移小车(4);所述转移小车(4)沿所述一号轨道(5)和所述二号轨道(6)行走;所述转移小车(4)上设有动力部件(7);所述动力部件(7)与所述转移小车(4)连接;所述动力部件(7)用于实现所述车辆的转动和移动;所述动力部件(7)与所述主控制器(3)连通;所述转移小车(4)与所述主控制器(3)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主控制器(3)内还设有捕捉程序、转移程序和取车程序;所述捕捉程序用于捕捉所述待停区域(11)的车辆信息;所述转移程序和所述取车程序均用于驱动所述转移小车(4)和所述动力部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泊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7)包括连接板(71)、支撑板(72)、一号支撑件(73)、二号支撑组件(74)、齿圈(75)、齿轮(76)和一号电机(77);所述转移小车(4)上设有固定轴(41);所述固定轴(41)与所述转移小车(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41)上套设所述支撑板(72)和所述连接板(71);所述支撑板(72)靠近所述转移小车(4)设置;所述支撑板(72)与所述固定轴(4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71)与所述支撑板(72)连接;所述支撑板(72)的下表面上设置所述齿圈(75);所述齿圈(75)与所述支撑板(72)固定连接;所述转移小车(4)上设置所述一号电机(77);所述一号电机(77)与所述转移小车(4)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电机(77)上设置所述齿轮(76);所述齿轮(76)与所述一号电机(77)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76)与所述齿圈(75)外啮合;所述连接板(71)的一端设置所述一号支撑件(73);所述一号支撑件(73)的中部设有连接部(731);所述连接部(731)与所述连接板(71)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件(73)的两端对称设有支撑部(732);所述支撑部(732)为平面结构;所述支撑部(732)用于支撑所述车辆的前轮;所述连接板(71)的另一端设置所述二号支撑组件(74);所述二号支撑组件(74)包括移动件(741)、一号滑块(742)、伸缩件(743)、二号滑块(744)、一号电缸(745)、二号电缸(746)和三号电缸(747);所述连接板(71)上设有一号滑槽;所述一号滑槽内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滑块(742);所述一号滑块(742)沿所述连接板(71)的长边方向滑动;所述一号滑块(742)上端设置所述移动件(741);所述移动件(741)与所述一号滑块(742)固定连接;所述移动件(741)的一端设置所述一号电缸(745);所述一号电缸(745)与所述连接板(71)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电缸(745)的移动轴与所述移动件(741)固定连接;所述移动件(741)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伸缩件(743);所述伸缩件(743)的一端与所述移动件(741)滑动连接;所述伸缩件(743)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移动件(741)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伸缩件(743)的另一端设有两个二号滑槽(7431);所述二号滑槽(7431)对称设置;所述二号滑槽(7431)内滑动连接所述二号滑块(744);所述二号滑块(744)竖向滑动;所述伸缩件(743)的一端设有两个连接杆(748);所述连接杆(748)对称设置在所述伸缩件(743)的两侧;所述连接杆(748)与所述伸缩件(743)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
(748)的一端设置所述三号电缸(747);所述三号电缸(747)与所述伸缩件(743)固定连接;所述三号电缸(747)的移动轴与所述连接杆(74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748)的另一端设有驱动杆(749);所述驱动杆(749)与所述连接杆(748)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滑块(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魁
申请(专利权)人:杨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