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居车副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48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旅居车副车架结构,包括车架框体,所述车架框体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同一个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蓄电池槽,所述蓄电池槽呈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蓄电池槽均与车架框体连接,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逆变器槽,所述车架框体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进水箱槽,所述进水箱槽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孔一,所述孔一呈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减震盘,减震盘与进水箱相接触,车载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行驶时,水在进水箱中来回晃动,减震盘通过进水箱受力,利用减震弹簧将水晃动产生地力抵消,进而达到对进水箱保护的效果,使进水箱不易受损。使进水箱不易受损。使进水箱不易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旅居车副车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旅居车
,尤其涉及一种旅居车副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旅居车又称旅居房车简称房车、RV等,旅居车是一种可移动的,具有居家必备基本设施的车种,旅居车是为了满足人们旅游和野外生活、工作的需要而设计的集房与车功能于一身的结合体,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形象地说,可称之为"可移动的家",其车上的居家设施有: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旅居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您"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居车,喜欢品尝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作为一款休闲车,它最大的优势是舒适性和方便性。
[0003]但现有技术中,旅居车所行驶的场所基本上都是在郊外,路面上避免不了坑坑洼洼,由于旅居车体型较大,承载人数较多,所用的进水箱容量也比较大,导致水在进水箱中左右晃动,进而使进水箱容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旅居车副车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旅居车副车架结构,包括车架框体,所述车架框体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同一个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蓄电池槽,所述蓄电池槽呈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蓄电池槽均与车架框体连接,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逆变器槽,所述车架框体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进水箱槽,所述进水箱槽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孔一,所述孔一呈对称分布,所述孔一的内壁插接有限位杆,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限位杆连接有同一个减震盘,所述减震盘的一侧外壁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进水箱槽连接,所述进水箱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减震海绵,所述车架框体的一侧内壁设置有黑水箱槽,所述车架框体的另一侧内壁设置有灰水箱槽,所述黑水箱槽和灰水箱槽设置在同一边,两个所述蓄电池槽设置在另外一边。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水箱槽的四周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水箱槽的底部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流通孔,所述流通孔呈对称分布,所述流通孔呈矩形。
[0009]优选的,所述车架框体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车架框体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互对称。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相对一边外壁均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块均与进水箱槽连接。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蓄电池槽的外壁均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车架框体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对称分布,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车架框体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车架框体的底部外壁连接有若干个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的外壁连接有横向支撑板,所述横向支撑板呈对称分布,所述横向支撑板与车架框体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减震盘,减震盘与进水箱相接触,车载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行驶时,水在进水箱中来回晃动,减震盘通过进水箱受力,利用减震弹簧将水晃动产生地力抵消,进而达到对进水箱保护的效果,使进水箱不易受损;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不仅通过固定块对进水箱槽起到固定的效果,也将本副车架上的水箱与蓄电池和逆变器相隔开,避免水箱破损而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旅居车副车架结构的俯视结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旅居车副车架结构的仰视结构立体图。
[0021]图中:1、车架框体;2、蓄电池槽;3、限位块;4、连接杆;5、第一限位板;6、进水箱槽;7、第二限位板;8、黑水箱槽;9、灰水箱槽;10、支撑板;11、固定块;12、纵向支撑板;13、放置板;14、逆变器槽;15、限位杆;16、减震弹簧;17、减震盘;18、散热孔;19、减震海绵;20、流通孔;21、横向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旅居车副车架结构,包括车架框体1,车架框体1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同一个放置板13,放置板1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蓄电池槽2,蓄电池槽2呈对称分布,两个蓄电池槽2均与车架框体1连接,放置板1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逆变器槽14,车架框体1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进水箱槽6,进水箱槽6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孔一,孔一呈对称分布,孔一的内壁插接有限位杆15,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限位杆15连接有同一个减震盘17,减震盘17的一侧外壁连接有减震弹簧16,减震弹簧16的一端与进水箱槽6连接,进水箱槽6的底部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减震海绵19,车架框体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黑水箱槽8,车架框体1的另一侧内壁设置有灰水箱槽9,黑水箱槽8和灰水箱槽9设置在同一边,两个蓄电池槽2设置在另外一边,减震盘17与进水箱相接触,车载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行驶时,水在进水箱中来回晃动,减震盘17通过进水箱受力,利用减震弹簧16将水晃动产生地力抵消,进而达到对进水箱保护的效果,使进水箱不易受损。
[0024]进一步,进水箱槽6的四周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18,利用散热孔18散热。
[0025]进一步,进水箱槽6的底部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流通孔20,流通孔20呈对称分布,流通孔20呈矩形,利用流通孔20起到排水效果。
[0026]进一步,车架框体1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第一限位板5,车架框体1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第二限位板7,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7相互对称,利用第一限位板5将本副车架上的水箱与蓄电池和逆变器相隔开,避免水箱破损而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0027]进一步,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7的相对一边外壁均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块11均与进水箱槽6连接,利用固定块11对进水箱槽6起到固定效果。
[0028]进一步,两个蓄电池槽2的外壁均连接有限位块3,限位块3与车架框体1连接,利用限位块3对蓄电池槽2加强固定效果。
[0029]进一步,限位块3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呈对称分布,连接杆4的一端与车架框体1连接,利用连接杆4起到分力效果。
[0030]进一步,车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旅居车副车架结构,包括车架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框体(1)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同一个放置板(13),所述放置板(1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蓄电池槽(2),所述蓄电池槽(2)呈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蓄电池槽(2)均与车架框体(1)连接,所述放置板(1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逆变器槽(14),所述车架框体(1)的相对一侧内壁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进水箱槽(6),所述进水箱槽(6)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孔一,所述孔一的内壁插接有限位杆(15),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限位杆(15)连接有同一个减震盘(17),所述减震盘(17)的一侧外壁连接有减震弹簧(16),所述减震弹簧(16)的一端与进水箱槽(6)连接,所述进水箱槽(6)的底部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减震海绵(19),所述车架框体(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黑水箱槽(8),所述车架框体(1)的另一侧内壁设置有灰水箱槽(9),所述黑水箱槽(8)和灰水箱槽(9)设置在同一边,两个所述蓄电池槽(2)设置在另外一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居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箱槽(6)的四周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居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箱槽(6)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边疆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拓普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