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及移动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30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及移动护栏,该运载机器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的底部,第二壳体内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升降机构通过电动推杆调节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使第二壳体处于升起状态或支撑状态;第二安装板背离升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载机器人利用电动推杆实现升起和支撑两种状态,在升起状态下移动机构带动整体结构在车道间移动,变更正反向车道数量;在支撑状态下通过第二壳体的支撑作用定位在路面上。此外,利用升降式运载机器人架设形成的移动护栏,排列形式灵活多变,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需求。路交通需求。路交通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及移动护栏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交通用护栏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及移动护栏。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民的汽车保有总量逐年增加,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愈发突出,特别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存在典型的潮汐式拥堵现象。而移动护栏作为解决潮汐式拥堵的方案之一,其主要根据车流量来实时分配道路资源,可有效疏导高峰期交通流;同时,移动护栏的自移动特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路口交通指挥人员的需求量,有利于实现城市道路的精细化、高效化管理。
[0003]相对于传统的固定式护栏,移动护栏可实现移动和固定两种状态的切换,但其状态切换次数越多,受道路环境的影响就越大,使用一段时间后,移动护栏往往偏离预定的轨迹,对来往车辆造成威胁,由于护栏整体重量大、长度长等特点,导致矫正位置的难度相当大。该矫正难度主要基于护栏本身的构造产生,如中国专利ZL201821931772.7公开了一种感应式自动化移动护栏,通过电路控制板、行走传感器监测行走轮的移动距离、速度,实现行走轮的自动化行走,而行走轮由升降控制模组和齿轮传动组件共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使得行走轮只能往复移动,无法实现轨迹纠偏。
[0004]再如中国专利申请202011366729.2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潮汐车道专用升降护栏,通过在潮汐车道两侧设置容纳槽实现护栏的升降,一方面,升降结构复杂,在容纳槽中安装时非常不方便,护栏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对靠近车辆产生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容纳槽的存在势必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也使得护栏的应用场景单一,难以适应多变的道路交通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可靠、安全性好、应用灵活方便的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及移动护栏,能够有效缓解潮汐式交通拥堵。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的底部,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升降机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升降机构通过电动推杆调节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使第二壳体处于升起状态或支撑状态,该升降机构包括相互交叉形成X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交叉处通过调节机构限位,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角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导轨,导轨与第一安装板或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背离升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机构,第二壳体处于升起状态时,移动机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壳体外;第二壳体处于支撑状态时,移动机构位于第二壳体内。
[0007]可选的,移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轮和一个万向轮,两个驱动轮并排设置,且与万向
轮呈三角状排布,驱动轮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二安装板上。
[0008]可选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螺柱和螺母,第一连接板的固定部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固定部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的调节部和第二连接板的调节部均设置有限位槽,螺柱的螺纹端穿过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限位槽后与螺母连接。
[0009]可选的,第一壳体的上方设置有光伏板,光伏板通过支撑柱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一壳体内设置有控制器和蓄电池,控制器和蓄电池均固定于第一安装板上,光伏板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电动推杆电连接。
[0010]可选的,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固定于第一安装板上,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以监测运载机器人的倾斜度。
[0011]可选的,第一壳体朝向车道的侧面上设置有显示屏和障碍检测器,障碍检测器位于显示屏的外围,用以检测靠近运载机器人的障碍物。
[0012]可选的,障碍检测器为超声波传感器、射频传感器、微波传感器或视频检测器。
[0013]可选的,电动推杆跨设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电动推杆的固定部与第一框架固定连接,电动推杆的伸缩部与第二框架固定连接;或者,电动推杆的固定部与第二框架固定连接,电动推杆的伸缩部与第一框架固定连接。
[0014]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移动护栏,包括多个前述的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多个升降式运载机器人间隔设置于正向车道与反向车道的分界线上,且升降式运载机器人朝向分界线的侧面上设置有护栏体。
[0015]可选的,护栏体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相邻的护栏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有连接绳。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及移动护栏,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的运载机器人利用电动推杆调节两安装板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壳体相固定,框架形成的X状结构可以在第二壳体内自由伸缩,进而使得第二壳体具有升起和支撑两种状态,在升起状态下移动机构带动整体结构在车道间移动,变更正反向车道数量,通过调节移动速度可以有效提高变道的效率,降低变道对交通流的影响;在支撑状态下通过第二壳体的支撑作用定位在路面上,同时利用结构整体的自重确保其在路面上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有效确保变道后所形成的潮汐车道的安全性。
[0018](2)本技术的运载机器人在利用移动机构实现变道时,可以通过调节两个驱动轮之间的速度差实现结构整体旋转一定角度或边旋转边直行,进而纠正变道过程中的轨迹偏向,使得变道后的运载机器人能够准确到达目标分界线,无需交警现场手动纠偏,极大地提高了现场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0019](3)本技术利用升降式运载机器人架设形成的移动护栏,排列形式灵活多变,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需求,并且通过连接绳隔离来往车辆,隔离效果明显,还能有效减少行车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升降式运载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在升起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在支撑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4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移动护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移动护栏的一种应用效果图;
[0028]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移动护栏的另一种应用效果图。
[0029]其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21、第一安装板,22、第二安装板,3、升降机构,31、第一框架,32、第二框架,33、轴承,34、导轨,35、电动推杆,4、移动机构,41、驱动轮,42、万向轮,43、电机,5、调节机构,51、第一连接板,52、第二连接板,53、限位槽,54、螺柱,55、螺母,6、控制器,61、倾角传感器,7、光伏板,71、支撑柱,72、蓄电池,8、显示屏,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通过电动推杆调节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使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升起状态或支撑状态,该升降机构包括相互交叉形成X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交叉处通过调节机构限位,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顶角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或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背离所述升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升起状态时,所述移动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移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轮和一个万向轮,两个所述驱动轮并排设置,且与所述万向轮呈三角状排布,所述驱动轮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螺柱和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调节部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螺柱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限位槽后与所述螺母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运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标徐海黎陈妍刘熙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天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