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53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及退卡机构。遮蔽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若干自主体部向下延伸的侧壁,这些侧壁与主体部共同形成具有一端口的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包括靠近绝缘本体的前端及靠近端口的后端,在垂直于电子卡插入方向的横向上,该后端尺寸大于前端尺寸,位于端口两侧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切口,退卡机构用于退出电子卡。(*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卡连接器本专利申请是申请人之前提出的名称为「电子卡连接器,申请日:2005年3月18日,申请号:200520069982.6」专利申请之分案申请。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PC卡是一种用以给计算机及其它通讯和电子设备添加诸如内存、网络及无线通讯等扩展装置的电子卡,几乎所有笔记型计算机侧边均设有PC卡插槽以用于扩充内存或网络等外围功能。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于2003底再一次公布了PC卡的一种新标准,即Express Card。这种Express Card标准的PC卡有两种外型,一种是L型,另一种是矩形,矩形PC卡的宽度与L型PC卡的最小宽度相同。而用于Express Card标准的电子卡连接器包括设有端子的电连接器及形成收容空间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只有一种尺寸标准,而框架结构对应于所述两种卡有L型和矩形两种。具有矩形框架的电子卡连接器只能与矩形的PC卡配接,而具有L型框架的电子卡连接器可与两种卡中任意一种配接,所以对于L型框架而言,其上设置的退卡机构就需要能够退出电子卡,如果采用通常的用推杆(Push button)的退卡机构,如美国专利第6,042,403号所揭示,则需在卡连接器侧边的机壳上设置放置退杆的空间,且Express Card尺寸小于之前的CardBus,推杆机构不能很好的退卡,尤其是在Express Card和与其长度不同得Cardbus堆叠使用时,如果采用一般的存储卡的退卡机构(push-push型,通常在卡收容空间内设置滑块作为slider),如美国专利第6,572,392号所揭示,则Express Card尺寸大于存储卡,卡收容空间内的Slider通常不能起到良好的推卡功能(需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卡收容空间内的Slider难以提供平稳的驱动力),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有一种可满足退出这种新卡的退卡机构,以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式且可方便退卡之退卡机构的电子卡连接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及退卡机构,绝缘本体形成有若干端子槽道,所述导电端子分别收容于这些端子槽道内,遮蔽壳体遮覆于绝缘本体而形成具有一供电子卡插入的端口的收容空间,所述遮蔽壳体前端之侧边形成有狭槽,所述退卡机构具有安装在遮蔽壳体一侧壁外侧之连动杆,且同时具有贯穿所述狭槽之退卡片,其中,卡插入收容空间时,其推动退卡片,从而带动连动杆沿卡插入方向运动,连动杆沿卡退出方向运动时,退卡片产生对卡的推动力实现退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退卡机构部分设置在遮蔽壳体外侧,比滑块机构更能实现良好的退Express Card功能,同时不需设置push button,节省了在机箱上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与一印刷电路板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处于分离状态。图3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及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1包括有绝缘本体10、若干导电端子20、一对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两侧的固持片30、组设于绝缘本体10上的遮蔽壳体50、组设于遮蔽壳体50一侧的退卡机构40、卡扣于遮蔽壳体50内的导轨60、一对分别设置于遮蔽壳体50两侧的支撑装置70。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绝缘本体10大致呈纵长结构,其包括一纵长基部11、一对分别自基部11两端向后延伸的支臂12及自基部11中间部向后延伸而形成于两相对支臂12之间的对接部14。该对接部14上平行设置有若干前后贯穿绝缘-->本体10的端子槽道140。基部11的前端中部处设有一向前凸起的卡块13。每一支臂12的外表面形成有一固持槽120及位于该固持槽120两侧的扣持孔122。请参阅图3至图4所示,若干导电端子20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端子槽道140内,每一端子20具有一与电子卡达成电性连接的接触部22(参图4)、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接部24及固持于绝缘本体10的端子槽道140内的固持部(未标号)。固持片30安装于绝缘本体10的固持槽120内,每一固持片30包括收容于固持槽内的片体31及自片体31延伸出绝缘本体10以用于焊接至印刷电路板上的接地垫片(未图示)的固持脚32。请参阅图2至图6,遮蔽壳体50包覆在绝缘本体10上,其包括一L型板状主体部51及若干自主体部51的相应边缘竖直向下延伸的侧壁,这些侧壁包括自板状主体部51前端缘向下延伸的前挡部52、分别位于该前挡部52两侧的第一侧壁53及第二侧壁54、与第一侧壁53平行且同侧的第三侧壁55、与第二侧壁54平行且位于第二侧壁54外侧的第四侧壁56,及位于第二侧壁54及第四侧壁56之间的纵向壁57。这些侧壁与主体部51形成一容纳电子卡的收容空间58。该收容空间58具有一供电子卡插入的端口,其可分别收容一L型电子卡及一矩形电子卡。所述前挡部52遮覆于绝缘本体10的前端外侧,其与主体部51相连接处形成有一收容绝缘本体10上的卡块13的缺口522。第一及第二侧壁53、54遮覆在绝缘本体10的两支臂12上,并分别设有抵触设置在相应固持槽120内的固持片30的弹性臂531(参图5)、541(参图2)及若干扣持于相应扣持孔122内以将该遮蔽壳体50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扣持片532(参图5)、542(参图3)。第一及第二侧壁53、54于其接近主体部51的边缘还分别形成有一狭槽530、540以用于安装退卡机构40。第二侧壁54于靠近纵向壁57的一端还形成有一孔543。第三侧壁55及第四侧壁56分别包括竖直部550、560及自竖直壁550、560底缘分别向收容空间58内弯折而形成的一水平部551、561,从而与主体部51共同形成引导电子卡插入的导引槽552、562。这些导引槽552、562于与主体部51相对的底面上形成有若干沿电子卡插入方向分布的狭长切口554、564及若干向上突起的凸条553、563。纵向壁57设有一略向收容空间58内延伸的弹片570,自纵向壁57底端向后-->弯折形成一用于容纳导轨60的收容部571。主体部51的两侧缘对应于导引槽552、562的底面的切口554、564及向上突起的凸条553、563相应的设有若干切口510及向下突起的凸条511。这些凸条511与凸条553、563配合可限制收容空间58内的电子卡的上下晃动。主体部51于其后边缘形成有若干与电子卡上的静电释放片接触的弹性触片512。导轨60组装于遮蔽壳体50内,其包括一呈三角形的板体61及自板体61前侧缘向上并向前延伸出一L型竖直壁62。L型竖直壁62与板体61重迭的一部分收容于纵向壁57的收容部571内,另一部分贴靠于第二侧壁54内侧,板体61外侧缘66贴靠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及退卡机构,遮蔽壳体遮覆于绝缘本体而共同形成具有一供电子卡插入的端口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具有安装在遮蔽壳体一侧壁外侧之连动杆、延伸入收容空间之退卡片、弹性元件和扣持装置,其中,电子卡插入收容空间时,推动退卡片,从而带动连动杆运动并使连动杆被扣持装置定位在固持位置,再次推动电子卡,扣持装置将连动杆松开,连动杆在弹性元件驱动下带动退卡片将电子卡退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及退卡机构,遮蔽壳体遮覆于绝缘本体而共同形成具有一供电子卡插入的端口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具有安装在遮蔽壳体一侧壁外侧之连动杆、延伸入收容空间之退卡片、弹性元件和扣持装置,其中,电子卡插入收容空间时,推动退卡片,从而带动连动杆运动并使连动杆被扣持装置定位在固持位置,再次推动电子卡,扣持装置将连动杆松开,连动杆在弹性元件驱动下带动退卡片将电子卡退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可拆卸式的组装于遮蔽壳体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具有上表面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竖直向下延伸的侧壁,侧壁与主体部共同形成之收容空间具有靠近绝缘本体的前端及靠近电子卡插入口的后端,所述后端的尺寸大于所述前端的尺寸,即所述遮蔽壳体的主体部及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均为L型,该收容空间可收容一L型电子卡或一矩形电子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伦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