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16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组装于主机板上,包括有绝缘壳体、复数导电端子及迫紧装置。迫紧装置包括有组装于连接器上的导引片、与导引片枢接的迫紧件,其中导引片具有用于枢接并引导迫紧件的导槽、用于焊接于主机板的焊脚及用于与连接器绝缘壳体组装干涉的干涉体。迫紧件具有枢接于导槽的枢轴、与导电端子抵靠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及相对于第一、二定位槽的抵压部。该连接器当可挠性电路板插接于连接器之前,使迫紧件保持在可挠性电路板插入时零摩擦的倾斜位置,以利可挠性电路板无摩擦的置入,而后,以迫紧件的枢轴及导引片的导槽,使迫紧件以横向平移沿第一定位槽滑动至第二定位槽,将可挠性电路板抵压,达到稳固的电讯接触。(*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以低插入力将挠性电路板与主机板电讯连接,且能提供操作定位时手感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挠性电路板借助于其挠性的特点,常被应用于与主机板有一段距离的欲电讯连接的对象上,如:液晶显示屏、电源装置等,因此,挠性电路板的一端设有复数导电接点,用于与设置于主机板上的连接器对接,以便突破空间限制达到电讯连接的目的。传统的一种设置于主机板上用于与挠性电路板电讯连接的连接器,是通过紧迫夹置方式将挠性电路板与一迫紧件夹持,达到电讯接触。如图9所示,传统连接器6的导电端子60具有焊接端601,该焊接端601用于与主机板9焊接,而接触臂602呈U型,其开口端603用于挠性电路板7与迫紧件8的插入,当挠性电路板7与迫紧件8横向推移迫紧插入定位后,挠性电路板7一端上的复数接点70便与接触臂602接触,如此,主机板9与挠性电路板7达到电讯连通。但前述接触臂602的开口603为了确保与挠性电路板7的这些接点70稳固接触,其宽度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且该宽度要同时收容挠性电路板7与迫紧件8,因此,当挠性电路板7与迫紧件8横向推移迫紧插入时,不但推移行程长、摩擦力大,造成操作上的难度,且相对耗费时间,同时,因紧配合的推移迫紧插入,除容易造成导电端子60的焊接端601松动,使得电讯接触不良之外,更会使得接触臂602很容易对挠性电路板7的这些接点70造成损坏,进而影响使用寿命。再者,挠性电路板7推移插入与接触臂602的电讯接触完全无感觉,即,整个推-->移插入的行程至电讯接触都在紧配合的状态,因此,何时达到挠性电路板7与接触臂602的电讯接触无法知悉,因而可能有误判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低插入力进行电讯对接的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以防止电讯对接过程中零组件摩损,确保电讯传输品质,且能够使电讯对接操作更为便捷并具有操作上的手感,达到使用方便、电讯传输稳定确实的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低插入力使得挠性电路板被插入连接器时,对于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焊接端的影响可降至最低,以确保连接器使用寿命的连接器。本技术中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装于主机板上,其包括有绝缘壳体、复数导电端子及迫紧装置,其中迫紧装置包括有组装于连接器上的导引片、与导引片枢接的迫紧件,导引片具有用于枢接并引导迫紧件的导槽、用于焊接于主机板的焊脚及用于与连接器绝缘壳体组装干涉的干涉体;迫紧件具有枢接于导槽的枢轴、与导电端子抵靠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及相对于第一、二定位槽的抵压部。本技术中的连接器当可挠性电路板插接于连接器之前,使迫紧件保持在可挠性电路板插入时零摩擦的倾斜位置,以利可挠性电路板无摩擦的置入,而后,以迫紧件的枢轴及导引片的导槽,使迫紧件以横向平移沿第一定位槽滑动至第二定位槽,将可挠性电路板抵压,达到稳固的电讯接触。另外,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深大于第二定位槽,即,第一定位槽的槽深可使迫紧件位于无摩擦的第一位置,而第二定位槽的槽深使迫紧件位于迫紧的第二位置,因而,本技术在迫紧件由第一定位槽横向平移至第二定位槽时,会有迫紧的力量,而提供明显的操作手感,且从挠性电路板插入至电讯接触的整个过程仅在第一定位槽跨越第二定位槽时才产生迫紧,因此提供了低插入力-->的电讯接触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中所示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图2中所示连接器沿3-3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所示连接器迫紧件的枢轴在横向推移后的剖视图;图5是图2中所示连接器沿5-5线的剖视图;图6至图8是本技术中挠性电路板与连接器电讯连接时的连续动作示意图;图9是传统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挠性基板用连接器1主要包括有:绝缘壳体2、复数导电端子3及迫紧装置4等结构,其中绝缘壳体2为扁长形体,于长轴向的相对两面分别设有插接面20与焊接面21,于插接面20上设有插口201,且插接面20与焊接面21之间设有呈落差的组合面22。另,复数收容孔23设置于插口201与组合面22之间,且组合面22的两侧设有组装槽24,用于组装迫紧装置4。复数导电端子3收容于这些收容孔23内,每一根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30、干涉部31及焊接部32,其中接触部30为U型,组装邻近于插口201,该U型接触部30的一端301,如图5所示,其端缘形成凸弧303,用于抵靠迫紧装置4的组件,另一端302用于与挠性电路板7的接点(图中未示出)接触。而干涉部31用于组装时与收容孔23的内壁干涉,以便将导电端子3组装定位。焊接部32为水平设置,于组装后露出于焊接面21,以利于与主机板进行表面粘着的焊接。如图1所示,迫紧装置4枢设于组合面22与组装槽24之间,包含有导引片40-->与迫紧件41,其中导引片40具有用于枢接并引导迫紧件41的导槽401、用于焊接于主机板的焊脚402、及用于与绝缘壳体2组装干涉的干涉体403。导引片40的导槽401为长圆槽,且平行于绝缘壳体2的组装槽设置,其槽宽为迫紧件41由第一位置移位至第二位置的行程距离。而迫紧件41具有枢接于导槽401的枢轴411、与U型接触部30一端301抵靠的第一定位槽412与第二定位槽413、以及相对于第一、二定位槽的抵压部414,如图5所示,其中,枢轴411与第一、二定位槽412,413之间更设有间距45,为枢轴411提供适当的组装弹性,方便组装。另,第一定位槽412的槽深大于第二定位槽413,即,第一定位槽412的槽深可使迫紧件41位于无摩擦的第一位置,而第二定位槽413的槽深可使迫紧件41位于迫紧的第二位置,因而,迫紧件41由第一定位槽移位至第二定位槽时,才有迫紧的力量。抵压部414为由迫紧件41一体延伸出的弧形凸体,当迫紧件41旋动并横向推移由第一位置(即,第一定位槽412)滑移至第二位置(第二定位槽413)后,可与U型接触部30的另一端302达到对挠性基板夹置并电讯连通。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中迫紧件41的旋动是藉其两侧的导引片40的导槽401为枢转中心,而横向推移时则藉两侧枢轴411沿导槽401滑动并定位。再如图6至图8所示,本技术中的连接器1与挠性基板电讯对接时,如图6所示,先将迫紧件41旋转在零摩擦力的第一位置,此时可将挠性基板7轻松由插口201插入,而后,如图7所示,将紧迫件41旋转呈水平状,此时因为第一定位槽412的槽深较深,于旋转时还不会有摩擦力,其次,再以横向平移由第一定位槽412推向第二定位槽413,如图8所示,此时,因为第二定位槽413的槽深较浅,将使迫紧件41藉抵压部414将挠性基板7抵压而与U型接触部30的一端302达到电讯接触。因而,本技术在迫紧件41由第一定位槽412横向平移至第二定位槽413时的迫紧力量提供明显的操作手感。且从挠性电路板7插入至电讯接触的整个过程中,仅在第一定位槽412跨越第一定位槽413时才产生迫紧,因此,提供了低插入力的电讯接触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中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的确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新颖性与进步性。另外,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组装在主机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为扁长形体,于长轴向的相对两面分别设有插接面与焊接面,于插接面上设有插口,于插接面与焊接面之间设有呈落差的组合面,另于插口与组合面之间设有复数收容孔,该组合面的两侧设有组装槽;    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具有接触部、干涉部及焊接部,其中接触部呈U型,组装邻近于插口,而焊接部组装露出于所述焊接面;    迫紧装置,该迫紧装置枢设于组合面与组装槽之间,包含有导引片与迫紧件,其中导引片具有用于枢接并引导迫紧件的导槽、用于焊接于主机板的焊脚,及用于与绝缘壳体组装干涉的干涉体;迫紧件具有枢接于所述导槽的枢轴、与U型接触部一端抵靠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以及相对于第一、二定位槽且与所述U型接触部另一端一起随迫紧件旋动而可位于无摩擦力的第一位置及具有摩擦力的第二位置的抵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组装在主机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为扁长形体,于长轴向的相对两面分别设有插接面与焊接面,于插接面上设有插口,于插接面与焊接面之间设有呈落差的组合面,另于插口与组合面之间设有复数收容孔,该组合面的两侧设有组装槽;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具有接触部、干涉部及焊接部,其中接触部呈U型,组装邻近于插口,而焊接部组装露出于所述焊接面;迫紧装置,该迫紧装置枢设于组合面与组装槽之间,包含有导引片与迫紧件,其中导引片具有用于枢接并引导迫紧件的导槽、用于焊接于主机板的焊脚,及用于与绝缘壳体组装干涉的干涉体;迫紧件具有枢接于所述导槽的枢轴、与U型接触部一端抵靠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以及相对于第一、二定位槽且与所述U型接触部另一端一起随迫紧件旋动而可位于无摩擦力的第一位置及具有摩擦力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钦
申请(专利权)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