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性叠层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862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性叠层体,其包括: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设置在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的至少一个面的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和进一步设置在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上的具有凹凸形状的硬涂层,该防眩性叠层体满足下述条件(i)和(ii):(i)上述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厚度为10~250μm,上述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与上述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合计厚度为100~3,000μm;(ii)将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测得的光透过上述叠层体时的透射清晰度设为T1,且将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以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眩性叠层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眩性叠层体。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防眩性能、并且具有高耐擦伤性、形状稳定性也优异的作为车载用液晶显示装置或便携式电话终端、个人电脑、平板PC的前面板使用的防眩性叠层体。
[0002]为了保护液晶面板等,在液晶显示装置设置有前面板。作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前面板所使用的材料,可以列举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代表的(甲基)丙烯酸树脂。
[0003]近年来,从高耐冲击性、耐热性、2次加工性、轻量性和透明性等方面出发,作为前面板使用由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片材。特别是在聚碳酸酯树脂片材的表层叠层有丙烯酸树脂的多层片材上实施了硬涂的前面板由于具有与现有的带有硬涂层的丙烯酸树脂匹敌的表面硬度和耐擦伤性,并且具有聚碳酸酯树脂的优异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加工性和透明性,因而广泛地用作前面板。
[0004]关于上述具有聚碳酸酯树脂片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前面板,通常与丙烯酸树脂一同通过熔融挤出法形成。
[0005]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在最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防反射的光学叠层体。这样的防反射用光学叠层体利用光的散射、干涉来抑制像的映入或者降低反射率。
[0006]作为防反射用光学叠层体之一,已知在透明性基材的表面形成了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能够利用表面的凹凸形状使外部光线散射来防止外部光线的反射、和像的映入所导致的辨识性的降低。另外,由于该光学叠层体通常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为了在操作时不受损伤,还要求赋予硬涂性。
[0007]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等的显示面,通常将微粒与粘合剂树脂或固化性树脂的混合物涂布于基材,通过在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来防止镜面反射,防止像的映入。然而,在为了防止像的映入而赋予凹凸形状时,会使直行的透过光的散射增加,使像素的轮郭发虚,引起文字虚化。
[0008]而且,在为了生成表面凹凸而添加微粒时,最外表面的微粒在耐擦伤试验中脱落且作为研磨剂起作用,因此,与不添加微粒的情况相比,使耐擦伤性显著降低,因而不优选。
[0009]如上述,作为车载用液晶显示装置或便携式电话终端、个人电脑、平板PC的前面板,还没有一种前面板能够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耐热性、防止像的映入的同时兼顾抑制文字虚化的性能的防眩性,并且具有高抗擦伤性,形状稳定性也优异。
[0010]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提高透射清晰度且降低文字虚化而添加了微粒。添加微粒能够提高铅笔硬度,但会使耐擦伤性降低,因而不优选。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0398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而且,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兼顾像映入防止性能和文字虚化的抑制的防眩性能,且具有高抗擦伤性,形状稳定性也优异的防眩性叠层体。
[0016]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7]上述技术问题能够通过以下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即,本专利技术如下述。
[0018]<1>一种防眩性叠层体,其包括: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设置在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的至少一个面的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和进一步设置在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上的具有凹凸形状的硬涂层,其中,上述防眩性叠层体满足下述条件(i)和(ii):(i)上述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厚度为10~250μm,上述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与上述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合计厚度为100~3,000μm;(ii)将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测得的光透过上述叠层体时的透射清晰度设为T1,且将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以45
°
的光入射角测得的上述叠层体的反射清晰度设为T2的情况下,T1/T2为2.0以上。
[0019]<2>如<1>所述的防眩性叠层体,其中,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测得的光透过上述叠层体时的透射清晰度T1满足30%≤T1≤50%,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以45
°
的光入射角测得的反射清晰度T2满足10%≤T2≤20%。
[0020]<3>如<1>或<2>所述的防眩性叠层体,其中,高硬度树脂(B)含有选自以下树脂(B1)至(B5)中的至少一种,
[0021]上述树脂(B1)是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的共聚树脂,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与上述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的合计比例为上述共聚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的90~100摩尔%,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的比例为上述共聚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的65~80摩尔%,
[0022][0023](式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
[0024][0025](式中,R3为氢原子或甲基,R4为可以具有碳原子数1~4的烃基的环己基。)
[0026]上述树脂(B2)是含有上述树脂(B1)35~65质量%和苯乙烯

不饱和二羧酸系共聚物(C)35~65质量%的树脂,其中,上述苯乙烯

不饱和二羧酸共聚物(C)含有苯乙烯系单体单元(c1)65~90质量%和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c2)10~35质量%,
[0027]上述树脂(B3)是包含含有乙烯基系单体的树脂(D)55~10质量%和苯乙烯

不饱
和二羧酸系共聚物(E)45~90质量%的树脂,其中,上述苯乙烯

不饱和二羧酸系共聚物(E)含有苯乙烯系单体单元(e1)50~80质量%、不饱和二羧酸单体单元(e2)10~30质量%和乙烯基系单体单元(e3)5~30质量%,
[0028]上述树脂(B4)是含有苯乙烯结构单元5~20质量%、(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60~90质量%和N-取代型马来酰亚胺单体5~20质量%的树脂共聚物(G),或者是作为树脂共聚物(G)与上述共聚物(E)的合金的树脂,
[0029]上述树脂(B5)是含有下述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H)和任选的下述式(4)所示的结构单元(J)的共聚物。
[0030][0031]<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叠层体,其中,上述具有凹凸形状的硬涂层不含无机颗粒或有机颗粒。
[0032]<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叠层体,其中,上述具有凹凸形状的硬涂层具有选自防反射性能、防污性能、抗静电性能和耐候性中的至少1种特性。
[0033]<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性叠层体,其中,在与上述具有凹凸的硬涂层相反的面具有第二硬涂层。
[0034]<7>如<6>所述的防眩性叠层体,其中,上述第二硬涂层具有选自防反射性能、防污性能、抗静电性能和耐候性中的至少1种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防眩性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设置在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的至少一个面的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和进一步设置在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上的具有凹凸形状的硬涂层,所述防眩性叠层体满足下述条件(i)和(ii):(i)所述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厚度为10~250μm,所述包含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1)的树脂(A)的层与所述含有高硬度树脂(B)的层的合计厚度为100~3,000μm;(ii)将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测得的光透过所述叠层体时的透射清晰度设为T1,且将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以45
°
的光入射角测得的所述叠层体的反射清晰度设为T2的情况下,T1/T2为2.0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叠层体,其特征在于: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测得的光透过所述叠层体时的透射清晰度T1满足30%≤T1≤50%,使用2.0mm宽度的光梳以45
°
的光入射角测得的反射清晰度T2满足10%≤T2≤2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叠层体,其特征在于:高硬度树脂(B)含有选自以下树脂(B1)至(B5)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树脂(B1)是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的共聚树脂,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与所述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的合计比例为所述共聚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的90~100摩尔%,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的比例为所述共聚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的65~80摩尔%,式(1)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式(2)中,R3为氢原子或甲基,R4为可以具有碳原子数1~4的烃基的环己基;所述树脂(B2)是含有所述树脂(B1)35~65质量%和苯乙烯

不饱和二羧酸系共聚物(C)35~65质量%的树脂,其中,所述苯乙烯

不饱和二羧酸共聚物(C)含有苯乙烯系单体单元(c1)65~90质量%和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c2)10~35质量%;所述树脂(B3)是包含含有乙烯基系单体的树脂(D)55~10质量%和苯乙烯

不饱和二羧酸系共聚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泽归心
申请(专利权)人:MGC菲尔须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