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平衡甩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496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的平衡甩油装置,包括安装在电机轴上的主动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主动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之间啮合有传动齿轮组,所述主动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之间还设置有平衡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和所述平衡齿轮组均安装在电机内部且分别位于电机轴的两侧,所述平衡齿轮组包括甩油轮以及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的平衡齿轮,所述平衡齿轮与所述甩油轮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甩油轮上的油槽储存被传动齿轮组甩过来的机油,并在旋转时将机油甩回传动齿轮组,使得机油在齿轮间飞溅,机油分布更加均匀,润滑效果更好,并且机油不会在电机内局部滞留,提升了电机运行时的动平衡效果。动平衡效果。动平衡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的平衡甩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的平衡甩油装置,属于电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机运行过程中需要添加机油,机油对电机内的齿轮起到润滑的作用,使得电机运行更流畅,使用寿命更长。为节省成本,目前的电机内只装配有一组负责传动的传动齿轮组,在与传动齿轮组相对的另一侧设置平衡配重块,平衡配重块与传动齿轮组重量相当且关于电机轴对称,以起到动平衡效果。但实际上,电机运行过程中,传动齿轮组旋转并且不断地将机油甩向另一侧,导致机油在电机内局部滞留,机油分布不均匀,对齿轮的润滑效果不理想,减少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且加重了动力失衡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升电机运行时的动平衡效果,并且使得机油分布更均匀的电机的平衡甩油装置。
[0004]为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电机的平衡甩油装置,包括安装在电机轴上的主动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主动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之间啮合有传动齿轮组,所述主动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之间还设置有平衡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和所述平衡齿轮组均安装在电机内部且分别位于电机轴的两侧,所述平衡齿轮组包括甩油轮以及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的平衡齿轮,所述平衡齿轮与所述甩油轮固定,所述甩油轮和所述主动输入齿轮之间留有空隙。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甩油轮上制有若干个油槽。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油槽呈V字型或U字型。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与所述主动输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平衡齿轮组的重量与所述主动输入齿轮的重量相等。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甩油轮上的油槽储存被传动齿轮组甩过来的机油,并在旋转时将机油甩回传动齿轮组,使得机油在齿轮间飞溅,机油分布更加均匀,润滑效果更好;另外,机油分布均匀,不会在电机内局部滞留,提升了电机运行时的动平衡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轮毂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轮毂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轮毂电机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轮毂电机中转子连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主动输入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6所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轮毂电机,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主动输入齿轮4,所述主动输入齿轮4上连接有用于增大电机转矩的增矩组件1。所述增矩组件1包括安装在电机内部的传动齿轮组2和输出齿轮3,所述传动齿轮组2为同心轮结构。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齿轮组2包括与主动输入齿轮4相啮合的第一齿轮21、与输出齿轮3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2。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齿轮22的一端制有凸出的第一齿轮转轴221,所述第二齿轮22的另一端制有连接柱222,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中部制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222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齿轮21固定,本实施例通过连接柱222与连接孔的过盈配合实现固定。所述连接柱222的远离第二齿轮22的一端制有凸出的第二齿轮转轴223。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齿轮转轴221和第二齿轮转轴22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23和第二轴承24。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3所示,所述输出齿轮3的中部制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安装有齿轮固定座20,所述齿轮固定座20的一端露出所述输出齿轮3并制有第三齿轮转轴,所述第三齿轮转轴上套设有第四轴承10。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2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子总成8以及套设在所述转子总成8上的定子线圈总成15,所述转子总成8与所述主动输入齿轮4相连接。所述转子总成8内还设置有第五轴承19,所述第五轴承19的右端还设置有定子固定块17,所述定子固定块17的右端还设置有第六轴承18。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总成8通过转子连接座6与所述主动输入齿轮4相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转子连接座6内制有与所述主动输入齿轮4啮合的内花键61。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6所示,所述主动输入齿轮4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21啮合的输入转动齿轮41,以及与转子连接座6内的内花键61啮合的输入花键42,所述输入转动齿轮41以及输入花键42之间设有连接部43。如图1、3所示,所述连接部43上穿设有第三轴承7。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主动输入齿轮4安装在电机轴5上。所述电机轴5上制有平键槽52,所述齿轮固定座20上相应制有平键,所述平键位于所述平键槽52内,所述平键52和平键槽的配合使得齿轮固定座20和输入齿轮3固定在电机轴5上,无法相对于电机轴5转动。所述电机轴5与所述主动输入齿轮4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轴5上还制有用于限定转子总成8安装位置的限位环51。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2所示,所述电机轴5上从左往右依次套设有电机左盖12、中联板16、定子固定端盖14以及电机右盖13。所述电机左盖12和电机右盖13分别与所述轮毂11的两侧相连接。所述电机轴5与第三轴承7、第四轴承10、第五轴承19以及第六轴承18配合使得中联板16、电机左盖12以及电机右盖13相对于所述电机轴5可转动。所述定子线圈总成15固定在所述定子固定端盖14上,所述定子固定端盖14与所述定子固定块17固定,所述定子固定块17与所述电机轴5固定,本实施例通过定子固定块17与电机轴5的过盈配合实现固定。所述中联板16与所述电机左盖12相固定,第一轴承23、第二轴承24分别与所述电机左
盖12和所述中联板16相固定。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3所示,还包括平衡齿轮组9,所述平衡齿轮组9与所述传动齿轮组2之间关于电机轴5对称,所述平衡齿轮组9包括甩油轮91以及与输出齿轮3相啮合的平衡齿轮92。所述平衡齿轮92与所述甩油轮91固定。所述甩油轮91上制有若干个油槽911,本实施例中油槽911呈V字型,油槽91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U字型等。本实施例中油槽911设置有八个。所述甩油轮91与主动输入齿轮4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平衡齿轮组9的重量与传动齿轮组2的重量相同或相近,实现运行过程中的动平衡。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衡齿轮92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齿轮22的上述结构相同。所述平衡齿轮组9的两侧设置有第七轴承93和第八轴承94,所述第七轴承93和第八轴承94分别与所述电机左盖12和所述中联板16相固定。齿轮运行时需要机油润滑,主动输入齿轮4带动传动齿轮组2旋转时机油在电机左盖12和中联板16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的平衡甩油装置,包括安装在电机轴(5)上的主动输入齿轮(4)和输出齿轮(3),所述主动输入齿轮(4)和输出齿轮(3)之间啮合有传动齿轮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输入齿轮(4)和输出齿轮(3)之间还设置有平衡齿轮组(9),所述传动齿轮组(2)和所述平衡齿轮组(9)均安装在电机内部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轴(5)的两侧,所述平衡齿轮组(9)包括甩油轮(91)以及与所述输出齿轮(3)相啮合的平衡齿轮(92),所述平衡齿轮(92)与所述甩油轮(91)固定,所述甩油轮(91)和所述主动输入齿轮(4)之间留有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许王健丁伟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金宇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