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57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这样的插头:可防止成对配置的信号线(5)和接地线(7)发生极性错误的连接,可防止相邻导线(3)间短路,可简化导线(3)的连接作业,并且,具有可连接其它导线(3)的通用性。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案,是在该插头上设有:与一对机器侧端子(131)接触的一对插头侧接触端子(25);对应机器侧的连接凹部(139)的形状,将外形设计成非对称形状的插头外壳(15);可分别自由拆装一对导线(3)的卡紧机构。只要将插头插入连接凹部(139),就可将一对导线(3)电连接到一对机器侧端子(131)上,因为插头外壳(15)设计为非对称形状,所以该连接不会将极性接反。并且,因为用卡紧机构连接导线(3),所以可将任意粗的导线(3)连接到插头侧接触端子(25)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专利技术的简要说明专利技术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头的构造,该插头用于将导线连接到音频机等机器上,而导线由一对信号线和接地线构成。现有的技术对于用导线接线的机器,例如作为音频机器的放大器和扬声器,是依靠由一对信号线和接地线构成的导线连接的。导线与这些机器之间的连接通常是将导线的末端去掉包皮,然后如图11所示那样,连接到机器背面侧端子板101上的被称作手柄式接线柱103的接线器上。也即是,按图中顺时针方向反抗扭转弹簧107的作用力而转动手柄105,并将去包皮后的导线109的末端插入手柄式接线柱103的插入孔111内。然后,将手柄105复位时,导线109即被挟入接头113与接头117之间,与接头117连接。接头113与手柄105设计成一体,而接头117设计在手柄式接线柱103的外壳115内部。但是,近来的音频机,除2信道的以外,还有4信道、6信道等要连接多个扬声器的机器,对各扬声器都要用由信号线和接地线(两根线)构成的一对导线109连接,因此,如图12所示那样,要将多个手柄式接线柱103整齐排列在放大器的背面侧端子板101上。本来在进行连接操作的操作者难以看到的放大器的背面侧端子板101上进行操作就很困难,还要往多个手柄式接线柱103上无错误地连接多根导线109,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另外,由于连接操作困难,难以在导线109的去掉包皮部分完全插入后进行连接,因此可能导致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并且,信号线与接地线通常是将包皮设计成红和黑来加以区分的,由于是难以看到的操作,因此也会发生接错的情况。为此,提出这样一种方法,如图13所示那样,将信号线121和接地线123配成一对作为导线109预先安装到插头125上,再将插头125插入放大器侧的插口127上进行连接。-->也即是,预先将信号线121、接地线123的末端,分别固接在金属材料制成的接插件129上。接插件129的后端部(图中左端部)是一断面为U字型的圆筒,将去掉包皮的导线109的末端插入后,通过挟紧圆筒,进行导线109的固接。接插件129的前端部为大致圆筒形,成为接触端子133,插入后与作为放大器侧端子131的销端子接触。固定导线109后的这两个接插件129设在一个插头125上的各个承接部135中,不能拔出。在设在放大器背面的端子板137侧,利用与这些插头125插合的插口127,形成连接凹部139。在连接凹部139的内部,设计与信号线121和接地线123相对应的突出的作为两个机器侧端子的销端子131、131。另外,为了使插入插头125时的姿势不会发生180度的错误,在连接凹部139的内侧,沿插入方向设计凸缘141,并在插头125的外侧,形成与该凸缘141相嵌的凹槽143。并且,对应的插头125和插口127采用同一种颜色。根据图13所示的连接器,(1)利用分别设在插头125与插口127上的凹槽143与凸缘141的配合,可消除插头125插入姿势上的错误,防止信号线和接地线的极性接反。(2)通过插头125与插口127用同样颜色来进行区分的方法,使与多个信道对应的扬声器的导线109不发生配线错误。(3)由于不露出导线109的去包皮部分,相邻的导线109之间也不会接触发生短路。(4)即使是在难以看到的放大器的背面进行连接操作,由于不需要如图11所示的手柄式接线柱103那样,依靠对手柄105的转动操作和插入导线109的操作这两项操作,而只需进行将插头125插入的操作即可,因此,只要单手就可简单地进行连接操作。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图13所示的连接器,不能如图11的手柄式接线柱103那样进行连接,因此不能适应当无线电爱好者要用较粗的导线等特殊的导线连接扬声器的情况。即,因为只能使用预先连接在插头125上的导线109,所以,不具有通用性。-->在希望同时具有图13所示插头125的方便性和图11所示的手柄式接线柱103的通用性的时候,必须将插口127和手柄式接线柱103这两种连接器都设在放大器等的背面板,这样,部件的数量会增加,同时背面镶板的空间也不足,因此不是实用的解决方法。以上的课题,只是就设在扬声器上的导线与放大器连接时的情况进行的说明,构成音响器材的其它机器之间的连接,或者是在音响器材以外的其它机器上,也存在着同样的由信号线和接地线成对构成的导线的连接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以上问题的插头,该插头可以防止成对配置的信号线和接地线接反及相邻导线的短路,可简化导线的连接作业,并具有通用性,即,也可用其它导线连接。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方案1的插头,是一种将由第1导线和第2导线构成的一对导线连接到机器上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设有,具有可从设在机器侧的连接凹部上自由拔、插的外形的插头外壳;设在该插头外壳内,与对应第1导线和第2导线的一对机器侧端子接触的一对插头侧接触端子;对应非对称形状的连接凹部,将插头外壳的外形设计为非对称形式,使其只能以特定姿势拔、插的插反防止机构;以及将一对插头侧接触端子分别与第1导线和第2导线连接的连接机构,在该插头上,所谓连接机构,是一种使第1导线或第2导线能自由拆装的卡紧机构。由于设有可在机器侧的连接凹部上自由拔、插的外形,并设有插反防止机构,所以,插头外壳可以使在接插件上固定导线末端的插头与机器侧的插口插合连接。另外,由于连接机构是一种卡紧机构,所以,可将任意粗的导线连接到插头侧接触端子上。方案2的插头,是一种将一对导线在作为音频机器的放大器和扬声器之间配线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设在该放大器或扬声器上的插口上形成连接凹部,所谓插反防止机构,是由连接凹部和插头外壳的任何一方上形成的凹部及另一方上形成的与之配合的凸部构成。可以将任意粗的导线作为一对导线用作放大器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线。-->利用插反防止机构,由于只能以凹部和凸部嵌合的方式将插头插入连接凹部。所以放大器与扬声器之间的电极不会接反。方案3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卡紧机构设有板簧和转动手柄,板簧与插头侧接触端子一体形成,而转动手柄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插头外壳上,并压迫板簧将插在插头外壳内的第1导线和第2导线卡紧在板簧与插头外壳的内壁之间。当转动转动手柄压迫板簧时,第1导线或第2导线被卡紧在板簧与插头外壳的内壁之间,与一体形成的插头侧接触端子实现电连接。另外,当反向转动转动手柄解除对板簧的压迫时,因为对第1导线或第2导线的卡紧被解除,所以,(导线)可以拔出。方案4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设有按压卡齿和按压凹部,按压卡齿设在转动手柄上,用来进行按压,而按压凹部形成于板簧的被压迫部位,只有在转动手柄往松开方向转动时,按压卡齿才可以越过按压凹部。因为在卡紧状态时,按压卡齿压迫在按压凹部上,所以,当处于卡紧状态的转动位置时,会有一种限制感。并且,在按压卡齿越过按压凹部之前,由于转动手柄不会转动,所以,不会由于不经意的外力转动使其移到松开的状态。方案5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卡紧机构设有板簧和转动手柄,板簧是与插头侧接触端子一体形成的,而转动手柄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插头外壳上,将插入插头外壳的第1导线或第2导线夹在其与板簧之间实现卡紧。当转动转动手柄时,第1导线或第2导线就被卡紧在板簧与插头外壳的内壁之间,与一体形成的插头侧接触端子实现电连接。另外,当反向转动转动手柄时,因为对第1导线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用于将由第1导线(5)和第2导线(7)构成的一对导线(3)连接到机器上,设有,具有可以从设在机器侧的连接凹部(139)自由拔、插的外形的插头外壳(15);设在该插头外壳(15)内,与对应第1导线(5)和第2导线(7)的一对机器侧端子(131)接触的一对插头侧接触端子(25);为了与非对称形状的连接凹部(139)相对应而将插头外壳(15)的外形设计为非对称形式,使其只能以特定姿势拔、插的插反防止机构;以及将一对插头侧接触端子(25)分别与第1导线(5)或第2导线(7)连接的连接机构, 其特征在于:该插头的连接机构是一种第1导线(5)或第2导线(7)能自由拆装的卡紧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用于将由第1导线(5)和第2导线(7)构成的一对导线(3)连接到机器上,设有,具有可以从设在机器侧的连接凹部(139)自由拔、插的外形的插头外壳(15);设在该插头外壳(15)内,与对应第1导线(5)和第2导线(7)的一对机器侧端子(131)接触的一对插头侧接触端子(25);为了与非对称形状的连接凹部(139)相对应而将插头外壳(15)的外形设计为非对称形式,使其只能以特定姿势拔、插的插反防止机构;以及将一对插头侧接触端子(25)分别与第1导线(5)或第2导线(7)连接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插头的连接机构是一种第1导线(5)或第2导线(7)能自由拆装的卡紧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将一对导线(3)在作为音频机器的放大器和扬声器之间配线的设备,在设在该放大器或扬声器上的插口(127)上形成连接凹部(139),所谓插反防止机构,是由连接凹部(139)和插头外壳(15)的任何一方上形成的凹部(19)和在另一方上形成的与之配合的凸部(141)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卡紧机构设有板簧(33)和转动手柄(39),其中,板簧(33)与插头侧接触端子(25)一体形成,而转动手柄(39)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插头外壳(15)上,并压迫板簧(33),将插在插头外壳(15)内的第1导线(5)或第2导线(7)卡紧在板簧(33)与插头外壳(15)的内壁(51)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设有按压卡齿(43)和按压凹部(49),其中,按压卡齿(43)设在转动手柄(39)上,用来进行按压,而按压凹部(49)形成于板簧(33)的被压迫部位,只有在转动手柄(39)往松开方向转动时,按压卡齿(43)才可以越过按压凹部(49)。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野伸之松田健野崎文雄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