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80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从下方装配到凹面壳体(10)上的解锁夹具(40)。结果,在解锁夹具(40)的底部分(43)上的引导槽(43A)与在凹面壳体(10)的下表面的凸面(22C)啮合,臂(45)上的引导槽(43B)与凹面壳体(10)侧面上的凸面(22B)啮合。解锁夹具(40)具有解锁爪(a1,a2),当解锁夹具(40)移动时,解锁爪与短锁定元件(38B,38C)啮合并将短锁定元件(38B,38C)从壳体(10)上的锁定件(22B,22C)解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解锁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多个弹性件从锁定凸起解锁的解锁夹具,该锁定凸起用以防止壳体壳体与安装在壳体上的元件之间发生分离。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2000-243505的日本专利申请以及本文的图10披露了一种防水连接器。参见图10,该防水连接器包括一个带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的凹面壳体1,并容纳一个安装在电线3的端部的凹终端接头2。一个防水橡胶密封件4安装在凹面壳体1的后端,用于电线3的防水,并通过安装在凹面壳体1上的夹持元件5固定就位。更具体地,锁定凸起6a和6b形成在凹面壳体1后端的侧面上,而且,弹性元件7a和7b从夹持元件5伸出到与锁定凸起6a和6b相对齐的位置。夹持元件5被压到凹面壳体1上,使得弹性元件7a和7b弹性变形并跨在锁定凸起6a和6b上。然后,弹性元件7a和7b弹性恢复,从而将锁定凸起锁住。通过这种方式,防水橡胶密封件4就夹在了夹持元件5和凹面壳体1之间。弹性元件7a和7b必须从锁定凸起6a和6b上解锁,以将夹持元件5从凹面壳体1上拆除。按照常规方法,在凹面壳体的侧表面和弹性元件的内表面之间插入平头螺丝刀(flat blade screwdriver)以将弹性元件7a和7b从锁定凸起6a和6b上解锁。用这种方法,弹性元件7a和7b逐个解锁。但是,当另一个弹性元件被解锁时,被解锁的弹性元件7a和7b之一可能会重新锁定。这样常规的方法不方便。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做出的。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锁夹具,能够将多个弹性元件从锁定凸起上容易和有效地解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紧固地安装在壳体上的部件拆除的解锁夹具。部件或壳体具有多个弹性元件,这些弹性元件弹性地锁定在另一个部件或壳体上的-->多个锁具上。解锁夹具通过将弹性元件解锁来实现解锁功能。解锁夹具包括操作部分和设置在操作部分一端的解锁部分。解锁爪形成于解锁部分上,并且,其构造成使弹性元件在解锁方向上同时变形。解锁部分有一个接触部分,当解锁爪使弹性元件变形时,该接触部分与部件的一部分接触。然后解锁部分就能够仅通过移动操作部分就在部件拆除的方向上压壳体上的部件。解锁部分优选地具有受引导部分,该部分和安装在壳体外侧面的引导件配合。这样,操作操作部分就可以在部件拆除的方向上引导解锁夹具。移动解锁夹具,使得解锁爪与相应弹性元件啮合。这样,弹性元件在将弹性元件从相应锁具上解锁的方向同时变形。这样部件就可以从壳体上被拆除。解锁夹具允许弹性元件同步地从相应的锁具上被解锁。这样,和常规的现有技术不同,拆除操作可容易和有效地完成,解锁夹具在部件从壳体上分离的方向上移动。这样,当弹性元件在解锁方向变形时解锁夹具的接触面压迫部件,因此,仅仅通过操作解锁夹具就可以将部件从壳体上拆除。当操作操作部分以将部件从壳体上拆除时,引导件和受引导部分啮合。这样可平稳地操作操作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凹面壳体和没有安装在凹面壳体上的夹持件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2-2的夹持件和凹面壳体的剖视图;图3是凹面壳体和安装在凹面壳体上的夹持件以及在解锁夹具还未应用到凹面壳体之前的解锁夹具的透视图(在夹持件还未安装到凹面壳体之前);图4是在解锁夹具还未应用到凹面壳体之前的凹面壳体、夹持件和解锁夹具的主视图;图5是在解锁夹具应用到凹面壳体之后的凹面壳体、夹持件和解锁夹具的主视图;图6是在解锁夹具还未应用到凹面壳体之前的凹面壳体、夹持件和解锁夹具的透视图;-->图7是沿图6的线7-7的在解锁夹具应用到凹面壳体之前以及之后的凹面壳体、夹持件和解锁夹具的剖视图;图8是在解锁夹具应用到凹面壳体之前以及之后的凹面壳体、夹持件和解锁夹具的平面剖视图;图9是解锁夹具的截止部分与夹持件相接触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图10是在壳体上装配部件的常规现有技术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防水连接器,包括由图1和2中的附图标记10指代的凹面壳体。凹面壳体10由合成树脂制成,有前端11和相对的后端。凹面壳体10与前端11相邻的部分基本是块状的,这样凹面壳体10可以装配到凸面壳体的罩壳中(未示出)。插孔12在前后方向上沿凹面壳体10延伸,如图1和2所示。插孔12布置成与凸面壳体的凸面终端接头的位置相对应的7行和3级。一个终端接头插入开口13延伸至每一个插孔12的前部以容纳凸面终端接头,以及在每一个插孔12的底面形成一个撞杆14。撞杆14可以向设置在插孔12的更低部分的挠曲空间15弹性变形。插入开口16延伸入挠曲空间15并容纳用于将凸面终端接头从撞杆14解锁的夹具。在凹面壳体10的后端形成橡胶插头容纳部分17,该橡胶插头调节部分与所有插孔12连通。橡胶插头18设置在橡胶插头容纳部分17内并有分别与插孔12对齐的通孔18A。橡胶插头夹持元件19将橡胶插头18保持在橡胶插头调整部分17中。凹面终端接头(未示出)固定在电线端部并从后插入插孔12,这样凹面终端接头穿透橡胶插头18的通孔18A。当每个凹面终端接头到达预定位置时,撞杆14将凹面终端接头锁住。这时,限定出通孔18A的橡胶插头18的部分与每根电线的外周紧密相接。这样,每个插孔12的入口都被防水密封。锁定臂20形成于凹面壳体10的上表面上,用于锁定凸面壳体并使凸面壳体与凹面壳体10保持装配在一起。锁定臂20是矩形框架结构并有两个安装在靠近锁定臂20后端的右部和左部的支撑件20A。这样,锁定臂20可以像秋千一样绕支撑件20A枢转。在锁定臂20的后端形成有解锁部分20B,-->该部分具有阶梯状的防滑上表面。锁定边20C形成于锁定臂20的矩形框架的开口前端,并且当两个壳体以预定位置装配到一起时可被锁到凸面壳体的锁定凸起(未示出)上。加固件20D将凹面壳体10的上表面后端与锁定边20C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相连,以加强锁定臂20的挠曲刚性。加固件20D将设置在锁定臂20矩形框架内部的开口部分分割成右部和左部。尖角夹具(未示出)可以插入开口部分中。保护框架10A从凹面壳体10的上表面的后端向前悬伸并围绕锁定臂20。保护框架10A的下表面几乎与锁定臂20的下表面齐平。两个导向肋10B从其上表面的前端向后形成于凹面壳体10的上表面上。两个凸面22A在相对于凹面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对称地形成于凹面壳体10的上表面上并沿凸面壳体和凹面壳体10装配的方向延伸。在凸面22A的每个后端形成锁定凸起21A。与凸面22A类似的凸面22B和22C沿着装配方向在凹面壳体10的两个侧面及其各下表面上形成。和在凹面壳体10的上表面形成的凸面22A不同,凸面22B和22C的前部被切割,以分别形成锁定凸起21B和21C。更具体的,在凹面壳体10的侧表面的凸面22B被设置在低于其侧面垂直中心线的平面上。在凹面壳体10下表面上的凸面22C位于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两个导向肋10C形成于凹面壳体10的下表面上并沿凸面壳体和凹面壳体装配的方向延伸。凸面22C位于两个导向肋10C之间。在凹面壳体10下表面上的导向肋10C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与在其上表面上的导向肋10B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以防止凹面壳体10与凸面壳体的装配上下颠倒。连接器还包括通常为帽形的夹持件30,其形状适于夹持防水密封31并将防水密封31定位在凹面壳体10的前端11上。类似凹面壳体10,夹持件30由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30)从连接器的第二部分(10)中拆除的解锁夹具(40),该第二部分(10)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多个锁定件(21B),第一部分(30)有多个分别弹性地锁在锁定件(21B)上的弹性元件(38B,38C),所述解锁夹具(40)包括操作部分(41)和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分(41)一端的解锁部分(42),该解锁部分(42)具有多个设置并构造成与弹性元件(38B,38C)基本同步啮合的解锁爪(a1,a2),这样,操作部分(41)的移动迫使解锁爪(a1,a2)压向弹性元件(38B,38C)并使所述弹性元件(38B,38C)在解锁方向基本同步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1-9 003164/031.一种用于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30)从连接器的第二部分(10)中拆除的解锁夹具(40),该第二部分(10)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多个锁定件(21B),第一部分(30)有多个分别弹性地锁在锁定件(21B)上的弹性元件(38B,38C),所述解锁夹具(40)包括操作部分(41)和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分(41)一端的解锁部分(42),该解锁部分(42)具有多个设置并构造成与弹性元件(38B,38C)基本同步啮合的解锁爪(a1,a2),这样,操作部分(41)的移动迫使解锁爪(a1,a2)压向弹性元件(38B,38C)并使所述弹性元件(38B,38C)在解锁方向基本同步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夹具(4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30)被从所述第二部分(10)中拆除的方向与所述解锁夹具(40)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分(41)而被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以及,所述解锁部分(42)具有对齐以接触所述第一部分(30)的接触部分(47),当通过所述操作部分(41)操作所述解锁夹具(40)时,所述解锁爪(a1,a2)使所述弹性元件(38B,38C)变形,并且该解锁爪的形状适于在拆除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部分(12)对所述第一部分(30)施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锁夹具(40),其中,所述解锁部分(42)具受引导部分(43A,43B),该受引导部分在拆除元件的方向上与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10)外侧面上的引导部分(21B,21C)相配合,以允许所述解锁夹具(40)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分(41)而得到导引。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夹具(40),其中,所述解锁部分(42)基本上为U形,并具有限定出用于与第二部分(10)滑动啮合的凹面的基座(43)和两个臂(4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锁夹具(40),其中,所述解锁爪(a2)形成于每个臂(45)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锁夹具(40),其中,所述解锁爪(a1,a2)还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解锁部分(42)的基座(43)上的解锁爪(a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锁夹具(40),其中,所述每个解锁爪(a1,a2)都具基本与解锁夹具(4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内向表面以及向着相应内表面收敛的倾斜外表面。-->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锁夹具(40),还包括基本与相应的解锁爪(a1,a2)邻接的引导槽(43A,43B),用于相对于第二部分(10)引导解锁夹具(40)的移动。9.一种解锁夹具(40),包括柄(41)以及在柄(41)一端基本上呈U形的解锁部分(42),该U形解锁部分(42)具有基座(43)和两个从基座(43)延伸的臂(45),延伸通过所述基座(43)和所述臂(45)的至少一部分的前表面(47),从解锁部分(42)的前表面(47)伸出的楔形解锁爪(a1,a2)。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解锁夹具(40),其中,所述解锁爪(a1,a2)包括至少一个从解锁部分(42)的基座(43)向前伸出的解锁爪(a1)和至少一个从每个所述臂(45)向前伸出的解锁爪(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田清文田中宣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