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的线束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14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线束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固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的线束安装支架,包括设在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的上半圆夹持槽和下半圆夹持槽;在上半圆夹持槽和上固定座上固定嵌设有套筒,在套筒内设有移动杆、滑块,在移动杆上设卡齿,移动杆分别连接有手柄和弧形夹持板;在上固定座顶部开设有凹槽,在套筒上固定嵌设有限位筒,在限位筒内设有卡杆,卡杆的一端连接有拉杆,在限位筒内设有限位卡板和复位弹簧;在弧形夹持板和上半圆夹持槽之间分别设有压紧弹簧;在下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带安装孔的L形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线束拆装方便、能适应不同规格型号的线束的夹紧固定、线束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的线束安装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线束安装支架
,特别是一种固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的线束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0003]通常为了线束在固定支架内不会晃动,需要根据不同型号的线束购买不同规格的固定支架,增加了购买成本,也导致作业人员根据线束来选择固定支架来安装,加大了作业繁琐度;再者在对线束拆卸时,需要将固定支架一同拆卸,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所以急需一种固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的线束安装支架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的线束安装支架不同规格的线束固定不方便、线束易晃动、磨损、线束拆装不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
[0006]设计一种固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的线束安装支架,包括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在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分别对应设有相匹配的上半圆夹持槽和下半圆夹持槽;
[0007]在所述上半圆夹持槽和上固定座上固定嵌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上固定座的上方和上半圆夹持槽的内部,在所述套筒内设有移动杆,在所述移动杆的一侧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另一端与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杆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卡齿,在所述套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供移动杆和卡齿穿过的开口,所述移动杆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出开口并连接有手柄和弧形夹持板;
[0008]在靠近卡齿一侧的上固定座顶部开设有凹槽,在所述套筒上固定嵌设有一端延伸至凹槽内的限位筒,在所述限位筒内设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延伸出限位筒卡装在相邻的两个卡齿之间,另一端延伸出限位筒至凹槽内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延伸至凹槽的上方,在所述限位筒内靠近卡齿的一端设有限位卡板,在所述限位卡板和限位筒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
[0009]在所述弧形夹持板和上半圆夹持槽之间位于套筒的两侧分别设有压紧弹簧;
[0010]在所述下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有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与下固定座为一体结构,在所述L形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
[0011]优选的,在所述上固定座底部的四角处分别设有支撑板,在所述L形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支撑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延伸至卡槽内,在所述L形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相邻的位置设有固定块,在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插杆,在支
撑板上与插杆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插孔,所述插杆的一端延伸出插孔连接有把手,另一端贯穿插孔,且在所述插杆上位于支撑板和固定块之间设有限位板和压缩弹簧,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插杆上,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和固定块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在所述弧形夹持板的底部设有防滑纹。
[0013]优选的,在所述上半圆夹持槽和下半圆夹持槽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橡胶垫。
[0014]优选的,所述卡杆卡入相邻两个卡齿的一端呈球形,所述卡齿的下侧面为斜面,且尖端向卡杆外侧设置,所述卡杆的球形端与卡齿的斜面相配合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通过在上固定座和上半圆夹持槽上固定嵌设套筒,在套筒内设移动杆,在移动杆顶部和底部设手柄和弧形夹持板,通过在套筒上固定限位筒,通过在限位筒内设卡杆,卡杆的一端延伸卡装在相邻两个卡齿之间,将移动杆锁定,使夹持板将线束夹紧,通过拉动拉杆,使卡杆的端部脱离两个卡齿,使移动杆带动弧形夹持板上、下移动,以调节夹持板至线束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型号的线束的夹紧工作,避免线束在车辆行驶时产生晃动、摩擦,从而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使用不同规格的线束时,频繁更换线束固定支架,降低作业繁琐度,扩大使用范围。
[0017]2.通过在上固定座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支撑板,在下固定座设置与支撑板相对应的卡槽,将支撑板卡进卡槽内,通过插杆和插孔的配合,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便于将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分离,同时便于线束的拆装,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为:1上固定座,2支撑板,3L形连接板,4安装孔,5下半圆夹持槽,6下固定座,7弧形夹持板,8上半圆夹持槽,9压紧弹簧,10防滑纹,11凹槽,12手柄,13移动杆,14把手,15插杆,16通孔,17压缩弹簧,18限位板,19插孔,20固定块,21卡槽,22卡齿,23套筒,24滑块,25拉杆,26限位筒,27卡杆,28复位弹簧,29限位卡板,3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固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的线束安装支架,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6,在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6上分别对应设有相匹配的上半圆夹持槽8和下半圆夹持槽5;
[0025]在上半圆夹持槽8和上固定座1上固定固定嵌设有套筒23,套筒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上固定座1的上方和上半圆夹持槽8的内部,在套筒23内设有移动杆13,在移动杆13的一侧连接有滑块24,滑块24的另一端与套筒23的内壁滑动连接,在移动杆13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卡齿22,在套筒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供移动杆13和卡齿22穿过的开口30,
移动杆13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出开口30并连接有手柄12和弧形夹持板7;
[0026]在靠近卡齿22一侧的上固定座1顶部开设有凹槽11,在套筒23上固定嵌设有一端延伸至凹槽11内的限位筒26,在限位筒26内设有卡杆27,卡杆27的一端延伸出限位筒26,并卡装在相邻的两个卡齿22之间,另一端延伸出限位筒26至凹槽11内连接有拉杆25,拉杆25的顶部延伸至凹槽11的上方,在限位筒26内靠近卡齿22的一端设有限位卡板29,在限位卡板29和限位筒26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28;通过扳动拉杆25使复位弹簧28处于压缩状态,并使卡杆27脱离卡齿22,可以使移动杆13沿套筒23的开口30上、下调节,并带动弧形夹持板7上、下移动,根据线束的规格尺寸调整好位置后,松开拉杆25,复位弹簧28复位,卡杆27在复位弹簧28的作用下卡进相邻两个卡齿22之间,将移动杆13固定,从而将线束夹紧,避免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对线束造成晃动磨损,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线束的夹紧,避免重新更换线束固定支架,增加繁琐的作业的负担。
[0027]在弧形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的线束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6),在所述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6)上分别对应设有相匹配的上半圆夹持槽(8)和下半圆夹持槽(5);在所述上半圆夹持槽(8)和上固定座(1)上固定固定嵌设有套筒(23),所述套筒(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上固定座(1)的上方和上半圆夹持槽(8)的内部,在所述套筒(23)内设有移动杆(13),在所述移动杆(13)的一侧连接有滑块(24),所述滑块(24)的另一端与套筒(23)的内壁滑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杆(13)的另一侧设有多个卡齿(22),在所述套筒(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供移动杆(13)和卡齿(22)穿过的开口(30),所述移动杆(1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出开口(30)并连接有手柄(12)和弧形夹持板(7);在靠近卡齿(22)一侧的上固定座(1)顶部开设有凹槽(11),在所述套筒(23)上固定嵌设有一端延伸至凹槽(11)内的限位筒(26),在所述限位筒(26)内设有卡杆(27),所述卡杆(27)的一端延伸出限位筒(26)并卡装在相邻的两个卡齿(22)之间,另一端延伸出限位筒(26)至凹槽(11)内连接有拉杆(25),所述拉杆(25)的顶部延伸至凹槽(11)的上方,在所述限位筒(26)内靠近卡齿(22)的一端设有限位卡板(29),在所述限位卡板(29)和限位筒(26)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28);在所述弧形夹持板(7)和上半圆夹持槽(8)之间位于套筒的两侧分别设有压紧弹簧(9);在所述下固定座(6)的两端分别设有L形连接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建朝顾秋伟李宗恒牛雷雨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伟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