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22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切割-连接技术中的电端子,具有外壳(2)、用于被绝缘的导体(3)的接头、至少一个母线(4)、至少两个操纵部件(5)和至少两个切割部件(6),其中该操纵部件(5)分别具有用于要被连接的导体(2)的导体容纳体(7),当操纵部件(5)从一个导体(3)插进导体容纳体(7)里面的第一位置(插入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接触位置)时,所述切割部件(6)使一个插进导体容纳体(7)里面的导体(3)与母线(4)建立电接触。该电端子中由此进一步提高可使用性,其中所述端子的尺寸选择得尽可能地小,使得导体容纳体(7)在操纵部件(5)中构成,使得至少两个绝缘的导体(3)可插进导体容纳体(7)里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割-连接技术中的电端子,具有一个外壳,具有用于被绝缘的导体的接头,具有至少一个母线,具有至少两个操纵部件并具有至少两个切割部件,其中操纵部件相对于切割部件可旋转地设置在电端子里面并且分别具有一个用于要被连接的导体的导体容纳体,当一个操纵部件从一个导体能插进导体容纳体里面的第一位置(插入位置)旋转到一个第二位置(接触位置)时,所述切割部件使一个插进导体容纳体里面的导体与母线建立电接触。
技术介绍
近十几年以来已知电端子、尤其是端线板并且在电设备和仪器的接线中使用数百万次。这种端子大多定位在一个支承汇流排(Tragschiene)上,其本身经常大量地设置在一个开关柜里面。所述端子通常由连接端子构成,因此它们具有至少两个导体连接部件,导体连接部件通过一个导电的连接汇流排、即母线相互间电连接。除了这种基本形式的端线板以外还存在许多不同形式的端线板,它们专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场合。作为示例在这里指出双杆(stock)或三杆端子以及三导体或四导体端子,它们分别具有相应更大量的导体连接部件。作为导体连接部件在端线板中绝大多数使用螺栓端子或拉簧端子。拉簧端子的夹紧原理与螺栓技术的原理类似。在螺栓端子中一个牵引套通过操纵夹紧螺栓使导体相对于接线柱拉紧,在拉簧端子中这个任务由拉簧承担。为此通过一个操纵工具、例如一个螺丝刀打开预紧的弹簧,由此使导体穿过拉簧的弹簧腿中的一个开口引入到接线空间里面。在去掉操纵工具以后使导体通过拉簧的弹簧力相对于接线柱拉紧。不仅对于螺栓端子而且对于拉簧端子都必须在实现电导体接通之前,首先使电导体在截切后去除绝缘。因为为去除电导体绝缘需要使用专用工具并且因为去除绝缘需要相对较多的时间,因此多年以来也使用这样的电端子,电导体可以无需事先去除绝缘地连接到该端子上。为此将电导体插入到端子外壳中的一个导体容纳体里面,接着顶压到一个切割部件中,由此切断导体的绝缘并使导体的芯线与切割部件接通。在此存在着许多连接不去除绝缘的导体的这种端子的实施方案。它们的差别尤其是,如何使插进导体容纳体里面的导体顶压进切割部件,其差别也在于切割部件的实际结构,该切割部件除了使导体芯线接通以外经常使绝缘并由此也使导体总体夹紧固定。例如由DE 199 21 775 A1已知一种上述形式的切割-连接技术的电端子。在这个已知的连接端子中操纵部件通过相对较大的、轮形导向体支承在一个由外壳侧壁构成的旋转支承里面。通过使操纵部件直接可旋转地支承在外壳的一个侧壁里面,对于要被连接的导体提供一个最大的直径供使用。由此对于一个给定的导体横截面可以选择相对较小的电端子的宽度。但是操纵部件在侧壁中的轮形导向体存在缺陷,可能导致保持所需的漏电路径方面的问题并由此导致绝缘问题。由DE 203 12 123 U1和DE 103 47 668 A1也已知切割-连接技术的电端子,它们除了具有一个位于母线端部上的切割部件的母线以外至少还具有两个可旋转地设置在外壳中的操纵部件。在此这些操纵部件通过在侧面上构成的销轴支承在外壳里面,这些销轴在外壳侧壁中的相应开孔中导引。这种电端子、尤其是端线板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其良好且可靠的操作在实践中已经证实是可靠的。因此期望进一步提高这种电端子的使用可能性,其中端子的尺寸要选择得尽可能地小。
技术实现思路
这个目的对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端子由此得以实现,即所述导体容纳体在操纵部件中构成,使得至少两个被绝缘的导体可以插进导体容纳体里面。由此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基本无需加大电端子的尺寸地使两倍数量的被绝缘的导体连接到端子上。在此在原理上存在不同的方法,如何在操纵部件中具体地构成导体容纳体。但是最好这样构成导体容纳体,使得两个被绝缘的导体可以在端子的纵向L上先后插进导体容纳体里面。由此一方面避免电端子的加宽,另一方面使操纵部件只略微难的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能够实现导体的插入(插入位置),在第二位置导体通过切割部件接通,因为两个被绝缘的导体在摆动时先后插入到切割部件的两个切割棱边之间。为了分别将至少两个被绝缘的导体插入到操纵部件里面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体容纳体具有一个长形的横截面。原则上也存在这种可能性,在每个操纵部件中构成两个分开的前后设置的导体容纳体。但是通过只一个具有一个长形横截面的导体容纳体可以进一步减小操纵部件的尺寸并由此也进一步减小电端子的尺寸。所述操纵部件在电端子外壳中的支承可以以不同的、公知的方式实现。按照第一实施例所述操纵部件通过一个在至少一个侧面上构成的旋转销轴可旋转地支承在外壳侧壁中的一个相应的开孔里面。在此附加地可以实现操纵部件以其弧形的端面部分在外壳内部的相应支承面上的支承。为了简化电端子的操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端子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操纵部件不仅可以定位在第一位置(插入位置)而且可以定位在第二位置(接通位置)。为此在操纵部件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分别在外部中间设置定位销轴,该定位销轴可以在插入位置定位在在外壳侧壁中构成的第一定位孔里面,在接通位置定位在第二定位孔里。由此存在这种可能性,在提供给用户时使电端子固定在第一位置、即插入位置,由此在将单各电导体连接到许多并排定位在支承轨上的电端子里面时可以由操作者将各导体毫无问题地插入到相应导体容纳体里面。定位在第二位置、即接通位置中的定位能防止先连接的电导体不期望地可能再从电端子中拔出来。以有利的方式使两个在外壳的侧壁中构成的定位开孔通过一个缝隙相互连接。在此该缝隙能够方便地、如所期望地那样使操纵部件从第一位置摆动到第二位置,反之亦然。在此该缝隙用于定位销轴的导向,其中要选择使该缝隙的宽度略小于定位销轴的直径。由此防止所述操纵部件不期望地从第一位置摆动到第二位置。但是同时期望的操纵部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回转只花费微小的力气,因为所述缝隙由于外壳侧壁的弹性能够轻易地扩展到所需的宽度。按照一个可选择的扩展结构如下实现操纵部件的支承,分别在操纵部件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构成两个销轴并且在外壳的至少一介侧壁上构成两个相应的长孔,其中两个长孔位于一个公共的圆轨迹上并且相互间隔。通过两个销轴与两个在外壳侧壁中相互间隔的长孔的共同作用不仅在摆动时支承操纵部件,如同在旋转销轴的情况那样,而且同时也限制操纵部件的最大可能旋转或倾翻。最后对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端子还规定,所述操纵部件分别具有一个用于嵌合一个辅助机构的容纳体、例如一个螺丝刀的尖端,由此借助于该螺丝刀可以使电端子或操纵部件从第一位置(插入位置)方便地旋转到第二位置(接触位置)。详细地存在许多方法构成并改进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端子。为此一方面请参阅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另一方面请参阅附图和优选 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示出一个电端子的立体图,图2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的一部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去掉侧壁的两个视图,图3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去掉侧壁的两个视图,图4示出按照图2的实施例的操纵部件的放大图,图5示出按照图3的实施例的操纵部件的放大图,图6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按照图2的电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的一部分在两个不同位置的两个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只在图1中全部示出的电端子1主要由一个外壳2组成,其具有用于在图2和3中示出的相关的被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割-连接技术中的电端子,其具有外壳(2),具有用于被绝缘的导体(3)的接头,具有至少一个母线(4),具有至少两个操纵部件(5)还具有至少两个切割部件(6),其中该操纵部件(5)相对于切割部件(6)可旋转地设置在电端子(1)里面并且分别具有用于要被连接的导体(3)的导体容纳体(7),当一个操纵部件(5)从一个导体(3)插进导体容纳体(7)里面的第一位置(插入位置)摆动到一个第二位置(接触位置)时,所述切割部件(6)使插进导体容纳体(7)里面的导体(3)与母线(4)建立电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容纳体(7)在操纵部件(5)中构造,使得至少两个绝缘的导体(3)可插进导体容纳体(7)里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维林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