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16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包括成型模具,用于成型密封圈,成型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成型后的复数个密封圈阵列于下模上;卸料辊,用于将密封圈从下模上卸走,卸料辊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贴合下模沿X轴方向滚动,卸料辊的辊壁上沿圆周方向阵列有复数个塞块,塞块在卸料辊的滚动过程中卡入密封圈的内圈中与该内圈过盈配合,使密封圈脱离下模的模腔;顶料组件,安装于卸料辊上,用于将卡在塞块中的密封圈顶离塞块,顶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安装于第二驱动件上的顶块,顶块由第二驱动件驱动而将密封圈从塞块上顶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密封圈成型下料时作业效率低、以及下料过程不稳定的问题。以及下料过程不稳定的问题。以及下料过程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密封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密封件是防止流体或固体微粒从相邻结合面间泄漏,以及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与水分等侵入设备内部的零件。橡胶密封圈是一种常用的密封件,其采用注塑成型,为提高生产效率,可在一模中成型若干个密封圈。
[0003]由于密封圈为非平面结构,且中部设有内圈,因此注塑成型后,在下料时如果使用吸盘将密封圈吸附下料,则由于吸附面积小,导致吸附力小,造成下料过程不稳定。而手工下料则作业效率低;若使用夹爪抓取式下料,由于密封圈在下模板上的排列空间有限,夹爪很难灵活地活动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以解决密封圈成型下料时作业效率低、以及下料过程不稳定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包括:
[0007]成型模具,用于成型密封圈,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成型后的复数个密封圈阵列于所述下模上,
[0008]卸料辊,用于将密封圈从所述下模上卸走,所述卸料辊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贴合所述下模沿X轴方向滚动,所述卸料辊的辊壁上沿圆周方向阵列有复数个塞块,所述塞块在所述卸料辊的滚动过程中卡入所述密封圈的内圈中与该内圈过盈配合,使密封圈脱离下模的模腔;
[0009]顶料组件,安装于所述卸料辊上,用于将卡在塞块中的密封圈顶离塞块,所述顶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的顶块,所述顶块由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而将密封圈从所述塞块上顶落。
[0010]优选的,所述卸料辊的辊壁上还阵列有复数个定位块,同一圆周上的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塞块交替分布,所述定位块紧靠密封圈的外侧。
[0011]优选的,所述塞块的根部直径大于所述塞块的自由端直径。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直线模组和安装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卸料辊旋转,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电机沿X轴方向移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卸料辊的边缘设置安装槽,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电磁铁,所述顶块包括铁磁性的块体和固定于所述块体上的杆件,所述块体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之间由弹性件连接,所述杆件伸出所述卸料辊外;所述第二驱动件
通电后吸附所述顶块,所述第二驱动件断电后,所述杆件由弹性件顶出而推挤所述密封圈。
[0014]优选的,所述块体的左右两侧固定有导向块,所述卸料辊内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可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块体的接触面上相对地设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弹性件安装于由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拼接成的弹簧腔内。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储料杆,所述卸料辊上最底部的密封圈位于顶料工位,顶料工位上的密封圈正对着所述储料杆的顶部,所述储料杆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圈的直径,所述杆件将所述密封圈顶入所述储料杆上。
[0017]优选的,多根所述储料杆沿X轴和Y轴方向间隔地排列安装于第三直线驱动件的滑块上,所述第三直线驱动件可将任一根所述储料杆移动至正对于所述顶料工位的密封圈。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利用旋转的卸料辊将下模模腔内阵列的密封圈高效地卸走,卸料辊的辊壁上分布有若干圈塞块,在卸料辊的滚动过程中,塞块卡入密封圈的内圈内而与内圈过盈配合,从而将密封圈从模腔内“吸走”,本下料机构利用特色的机械结构,取代吸盘对密封圈卸料,卸料动作更高效稳定。
[0020]本技术的卸料辊上安装顶料组件,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顶块,第二驱动件可驱动顶块将密封圈从塞块上顶落,从而将密封圈自动从卸料辊上取下,不需要人工二次卸料,顶料组件可顶下卸料辊上的同一列密封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下模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顶料组件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为:1.上模;2.下模;3.密封圈;4.卸料辊;5.第一直线模组;6.塞块;7.定位块;8.第二驱动件;9.安装槽;10.块体;11.杆件;12.弹性件;13.导向块;14.导向槽;15.第一腔体;16.第二腔体;17.储料杆;18.第三直线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包括成型模具、卸料辊4和顶料组件。
[0028]成型模具用于成型密封圈3,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模1和下模2,密封圈3成型后,上模1向上移动而与下模2分离。成型后的复数个密封圈3阵列于所述下模2的模腔内,密封圈3的阵列方式为沿X轴、Y轴方向纵横阵列。下模2的模腔内有对密封圈3进行定位的定位槽。
[0029]卸料辊4用于将密封圈3从下模上卸走,卸料辊4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贴合下模2沿X轴方向滚动,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直线模组5和安装于第一直线模组5上的伺服电机,伺
服电机驱动卸料辊4以较低的速度旋转,第一直线模组5驱动电机和卸料辊4沿X轴方向移动。卸料辊4的辊壁上沿圆周方向阵列有复数个塞块6,塞块6在卸料辊4的滚动过程中卡入密封圈3的内圈中,与该内圈过盈配合,将密封圈3“吸走”,使密封圈3脱离下模2的模腔。塞块6具有一定的锥度,即塞块6的根部直径大于塞块6的自由端直径,使塞块6可以顺利地插入密封圈3内,且随着卸料辊4的旋转,塞块6逐渐牢固地卡入密封圈3中。塞块6的间距分布于下模上的密封圈的间距相适应,即在卸料辊4的移动过程中,各列塞块6正好卡入相应列的密封圈3内。
[0030]卸料辊4的辊壁上还阵列有复数个定位块7,同一圆周上的定位块7与塞块6交替分布,定位块7紧靠密封圈3的外侧,定位块7的高度低于塞块6的高度,定位块7辅助塞块6对密封圈定位,特别是塞块6嵌入密封圈内之前,由定位块7抵住密封圈的外侧,防止密封圈晃动。
[0031]顶料组件安装于卸料辊4上,用于将卡在塞块6中的密封圈顶离塞块6,实现自动顶料。顶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8和安装于第二驱动件8上的顶块,顶块由第二驱动件8驱动而将密封圈3从塞块6上顶落。
[0032]具体地,卸料辊4的边缘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分布若干个安装槽9,第二驱动件8固定于安装槽9内,第二驱动件8为电磁铁,顶块包括铁磁性的块体10和固定于块体10上的杆件11,块体10与第二驱动件8之间由弹性件12连接,杆件11伸出卸料辊4外。第二驱动件8通电后吸附顶块,使杆件11不接触密封圈3,当第二驱动件8断电后,杆件11由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模具,用于成型密封圈,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成型后的复数个密封圈阵列于所述下模上;卸料辊,用于将密封圈从所述下模上卸走,所述卸料辊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贴合所述下模沿X轴方向滚动,所述卸料辊的辊壁上沿圆周方向阵列有复数个塞块,所述塞块在所述卸料辊的滚动过程中卡入所述密封圈的内圈中与该内圈过盈配合,使密封圈脱离下模的模腔;顶料组件,安装于所述卸料辊上,用于将卡在塞块中的密封圈顶离塞块,所述顶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的顶块,所述顶块由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而将密封圈从所述塞块上顶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辊的辊壁上还阵列有复数个定位块,同一圆周上的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塞块交替分布,所述定位块紧靠密封圈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的根部直径大于所述塞块的自由端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直线模组和安装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卸料辊旋转,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电机沿X轴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件成型加工的下料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成福季万鹏张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泓相密封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