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密封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263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橡胶密封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密封圈及其制备方法,该橡胶密封圈材料配方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硅橡胶90至100份;聚四氟乙烯0至5份;氟硅橡胶0至10份;硫化剂0.5至2份;防老剂0.4至1份;偶联剂1至3份;炭黑2至7份。硅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但高温摩擦稳定性差,添加氟硅橡胶制作复合橡胶材料,可以增加复合材料的高温耐磨性,聚四氟乙烯可以增加硅橡胶和氟硅橡胶之间的相容性,从而在不牺牲橡胶件的机械性能,从而提高了橡胶件的高温耐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密封圈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密封圈
,具体涉及一种橡胶密封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橡胶密封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和建筑领域的流体机械设备中。橡胶密封件和匹配轴的表面上的往复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摩擦热的积累会引起摩擦界面的局部发热,从而滑动部件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高耐磨的橡胶密封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橡胶密封圈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橡胶密封圈,该橡胶密封圈材料配方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硅橡胶90至100份聚四氟乙烯0至5份氟硅橡胶0至10份硫化剂0.5至2份防老剂0.4至1份偶联剂1至3份炭黑2至7份。基于所述的橡胶密封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硅橡胶组分投入至开炼机中加热至30至50℃,塑炼10至20min,然后经排胶、压片、下片、冷却到室温并停放4至8h得到塑炼胶;S2.将氟硅橡胶组分于塑炼胶混合投入至密炼机内升温至110至150℃,密炼5至15min后经排胶、冷却到室温并停放8至15小时得到混炼胶A;S3.将聚四氟乙烯组分与混炼胶在开练前混合均匀,在80至100℃混炼5至10min,在开练机上挤压出料得到混炼胶B;S4.称取硫化剂、防老剂、偶联剂以及炭黑加入开练机中,混炼温度控制在140至150℃,混炼时间为10至20min,得到母胶;S5.将母胶置于硫化机中硫化,硫化温度为150至160℃,压力范围在20至30Mpa,硫化时间20min。优选的,所述开炼机的辊距为2至3mm。优选的,硫化试样前,先用无转子硫化仪测定母胶的硫化特性,测试温度为170℃。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密封圈及其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硅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但高温摩擦稳定性差,添加氟硅橡胶制作复合橡胶材料,可以增加复合材料的高温耐磨性,聚四氟乙烯可以增加硅橡胶和氟硅橡胶之间的相容性,从而在不牺牲橡胶件的机械性能,从而提高了橡胶件的高温耐磨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硫化特性按照GB/T16584进行测试,试样采用约2mm厚的圆形胶片,注意必须保证胶料充满行腔。测试温度为170℃,测试时间为30min,测试结束后,记录焦烧时间Tc10、正硫化时间Tc90、最低转矩ML、最高转矩MH等参数。橡胶试样的硬度按照GB/T531.1-2008进行测试,试样采用6.5mm厚的硬度试块;拉伸强度按照GB/T528-2009进行测试,试样采用“1”型试样,为2mm厚的哑铃型试样;撕裂强度按照GB/T529-2008进行测试,试样采用2mm厚的直角试样;CFT-1多功能材料表面综合测试仪用于测试橡胶表面的耐磨性,在25℃、100℃以及200℃条件下,测试负载为5N,电机转速为300r/min,每次摩擦实验前后,用氮气吹扫样品表面,并使用电子天平称量橡胶样品的质量,并计算橡胶样品的磨损量。实施例1:S1.称取90份硅橡胶组分投入至开炼机中加热至30℃,塑炼10min,然后经排胶、压片、下片、冷却到室温并停放4h得到塑炼胶;S2.将5份氟硅橡胶组分于塑炼胶混合投入至密炼机内升温至110℃,密炼5min后经排胶、冷却到室温并停放8小时得到混炼胶A;S3.将5份聚四氟乙烯组分与混炼胶在开练前混合均匀,在80℃混炼5min,在开练机上挤压出料得到混炼胶B;S4.称取0.5份硫化剂、0.4份防老剂、1份偶联剂以及2份炭黑加入开练机中,混炼温度控制在140℃,混炼时间为10min,得到母胶;S5.将母胶置于硫化机中硫化,硫化温度为150℃,压力范围在20Mpa,硫化时间20min。实施例2:S1.称取95份硅橡胶组分投入至开炼机中加热至35℃,塑炼15min,然后经排胶、压片、下片、冷却到室温并停放6h得到塑炼胶;S2.将2份氟硅橡胶组分于塑炼胶混合投入至密炼机内升温至120℃,密炼8min后经排胶、冷却到室温并停放10小时得到混炼胶A;S3.将3份聚四氟乙烯组分与混炼胶在开练前混合均匀,在90℃混炼7min,在开练机上挤压出料得到混炼胶B;S4.称取0.8份硫化剂、0.5份防老剂、1.2份偶联剂以及3份炭黑加入开练机中,混炼温度控制在145℃,混炼时间为15min,得到母胶;S5.将母胶置于硫化机中硫化,硫化温度为155℃,压力范围在25Mpa,硫化时间20min。实施例3:S1.称取96份硅橡胶组分投入至开炼机中加热至30℃,塑炼10min,然后经排胶、压片、下片、冷却到室温并停放4h得到塑炼胶;S2.将4份氟硅橡胶组分于塑炼胶混合投入至密炼机内升温至110℃,密炼5min后经排胶、冷却到室温并停放8小时得到混炼胶A;S3.将0份聚四氟乙烯组分与混炼胶在开练前混合均匀,在80℃混炼5min,在开练机上挤压出料得到混炼胶B;S4.称取0.5份硫化剂、0.4份防老剂、1份偶联剂以及2份炭黑加入开练机中,混炼温度控制在140℃,混炼时间为10min,得到母胶;S5.将母胶置于硫化机中硫化,硫化温度为150℃,压力范围在200Mpa,硫化时间20min。对比1:S1.称取100份硅橡胶组分投入至开炼机中加热至30℃,塑炼10min,然后经排胶、压片、下片、冷却到室温并停放4h得到塑炼胶;S2.将0份氟硅橡胶组分于塑炼胶混合投入至密炼机内升温至110℃,密炼5min后经排胶、冷却到室温并停放8小时得到混炼胶A;S3.将0份聚四氟乙烯组分与混炼胶在开练前混合均匀,在80℃混炼5min,在开练机上挤压出料得到混炼胶B;S4.称取0.5份硫化剂、0.4份防老剂、1份偶联剂以及2份炭黑加入开练机中,混炼温度控制在140℃,混炼时间为10min,得到母胶;S5.将母胶置于硫化机中硫化,硫化温度为150℃,压力范围在200Mpa,硫化时间20min。对比2:S1.称取100份硅橡胶组分投入至开炼机中加热至30℃,塑炼10min,然后经排胶、压片、下片、冷却到室温并停放4h得到塑炼胶;S2.将0份氟硅橡胶组分于塑炼胶混合投入至密炼机内升温至110℃,密炼5min后经排胶、冷却到室温并停放8小时得到混炼胶A;S3.将0份聚四氟乙烯组分与混炼胶在开练前混合均匀,在80℃混炼5min,在开练机上挤压出料得到混炼胶B;S4.称取0.5份硫化剂、0.4份防老剂、1份偶联剂以及2份炭黑加入开练机中,混炼温度控制在140℃,混炼时间为10min,得到母胶;S5.将母胶置于硫化机中硫化,硫化温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该橡胶密封圈材料配方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n硅橡胶 90至100份/n聚四氟乙烯 0至5份/n氟硅橡胶 0至10份/n硫化剂 0.5至2份/n防老剂 0.4至1份/n偶联剂 1至3份/n炭黑 2至7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该橡胶密封圈材料配方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硅橡胶90至100份
聚四氟乙烯0至5份
氟硅橡胶0至10份
硫化剂0.5至2份
防老剂0.4至1份
偶联剂1至3份
炭黑2至7份。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密封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硅橡胶组分投入至开炼机中加热至30至50℃,塑炼10至20min,然后经排胶、压片、下片、冷却到室温并停放4至8h得到塑炼胶;
S2.将氟硅橡胶组分于塑炼胶混合投入至密炼机内升温至110至150℃,密炼5至15min后经排胶、冷却到室温并停放8至15小时得到混炼胶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成福季万鹏张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泓相密封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