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P2X3抑制剂的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59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抑制P2X嘌呤受体3的式I的化合物(在下文中称作P2X3抑制剂);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的化合物,制备这样的化合物的方法,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治疗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可用于治疗许多与P2X3受体机制有关的障碍,诸如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咳嗽、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塞性肺疾病(CO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为P2X3抑制剂的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
专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P2X嘌呤受体3(在下文中称作P2X3抑制剂)的化合物;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的化合物、制备此类化合物的方法、包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治疗用途。
[0002]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可用于治疗许多与P2X3受体机制相关的障碍,诸如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包括咳嗽、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003]专利技术背景
[0004]P2X受体是由细胞外5

三磷酸腺苷(ATP)激活的细胞表面离子通道。P2X受体家族是由七个不同的亚基亚型(P2X1

7)组成的三聚体组件,它们组装为同聚体(homomeric)和异聚体(heteromeric)通道。所有亚基共享一个共同的拓扑结构,其含有细胞内末端、形成离子通道的两个跨膜螺旋和一个含有ATP结合位点的大细胞外结构域。同聚体P2X1、P2X2、P2X3、P2X4、P2X5和P2X7通道和异聚体P2X
2/3
和P2X
1/5
通道在异源表达后已被完全表征。P2X受体分布广泛,并在神经元、神经胶质、上皮、内皮、骨、肌肉和造血组织中可见功能应答。在平滑肌上,P2X受体对从交感运动神经释放的ATP作出应答(例如在射精中)。在感觉神经上,它们参与多个内脏(例如膀胱、肠)中传入信号的启动,并在感知组织损伤和炎症刺激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P2X受体传递ATP信号的旁分泌作用可能是在神经垂体、导管腺、气道上皮、肾、骨和造血组织中(RA.North:Molecular Physiology of P2X Receptors;Physiol Rev,第82卷,2002年10月)。所有P2X受体都是可渗透Na+和Ca+离子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并被ATP激活;但是,受体亚型的药理学在对ATP和小分子拮抗剂的敏感性方面有所不同(K Kaczmarek

Hajek等人: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2X receptors

recent progress and persisting challenges;Purinergic Signalling 8:375

417,2012)。
[0005]在人类中,已经在mRNA水平在心脏和脊髓中报道了P2X3受体,并在蛋白水平在DRG、肠(肠肌丛神经元)、膀胱(泌尿道上皮和下泌尿道上皮)和牙髓中报道了P2X3受体(Garcia

Guzman M等人: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human P2X
3 purinoceptor:Brain Res Mol Brain Res.1997;47(1

2):59

66)。
[0006]P2X3受体在气道的感觉神经功能中的神经生理学作用类似于介导躯体伤害感受的神经生理学作用(Undem BJ和Nassenstein C:Airway nerves and dyspnea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ory airway disease,Respir Physiol Nerobiol 167:36

44,2009)。这种相似性已经推动关于P2X3受体参与气道功能障碍的症状的假设,所述症状包括咳嗽和支气管高反应性(Ford AP:In pursuit of P2X
3 antagonists:novel therapeutics for chronic pain and and afferent sensitization,Purinergic signal 8(增刊1):3

26,2012;North RA,Jarvis MF P2X Receptors as Drug Targets;Mol Pharmacol,83:759

769,2013)。P2X3亚基也共定位在许多神经元中,尤其是在DRG、结状神经节、孤束核和味蕾
内(Cheung KK,Burnstock G:Localization of P2X
3 receptors and coexpression with P2X
2 receptors during rat embryonic neurogenesis.J Comp Neurol 443(4):368

382 2002)。
[0007]P2X3拮抗剂已被提议用于治疗糖尿病性神经性疼痛(Guo J等人:Contributions of purinergic P2X
3 receptors within the midbrain periaqueductal gray to diabetes

induced neuropathic pain,J Physiol Sci Jan;65(1):99

104 2015)。
[0008]P2X3和P2X
2/3
通道在关节炎关节的关节痛觉过敏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eixeira JM等人:P2X
3 and P2X
2/3
Recepto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Articular Hyperalgesia Development Through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in the Knee Joint Experimental Synovitis,Mol Neurobiol Oct;54(8):6174

6186,2017)。
[0009]P2X3也是膀胱疼痛的治疗性处理的潜在靶标。它们还被提议作为治疗输尿管绞痛和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的镇痛靶标(Canda AE等人: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of the human ureter:basis for current and future treatments,Urol Int.78(4):289

98,2007)。
[0010]P2X3过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无复发存活率差有关,并将P2X3确定为潜在的治疗靶标(Maynard JP等人:P2X
3 purinergic receptor over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Oncotarget Dec 1;6(38):411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式(I)的化合物其中X1、X2和X3独立地是CH或N,Z是H或选自(C1‑
C4)烷基

、杂芳基、芳基,其中这样的杂芳基和芳基中的任一个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C1‑
C3)烷基、卤代、CN、(R
A
R
B
)NC(O)

的基团取代;R1是H;R2选自杂芳基(C1‑
C4)烷基

、(C3‑
C8)杂环烷基

(C1‑
C6)烷基

,其中这样的烷基、杂芳基和杂环烷基中的任一个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C1‑
C3)烷基、卤代、R
A
O(C1‑
C4)亚烷基

、(C1‑
C6)卤代烷基、R
A
O

的基团取代;R
A
和R
B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H或(C1‑
C4)烷基

,或R
A
和R
B
可以与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6元饱和杂环单环环系,其任选地含有为氮的另外的杂原子,其可以任选地被R
C
(O)C

取代;R
C
是(C1‑
C6)烷基;J是H或(R
A
R
B
)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选自:(R)
‑6‑
(4

氟苯基)

N

(1

(6

甲基哒嗪
‑3‑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6

甲基哒嗪
‑3‑
基)甲基)
‑6‑
(5

甲基吡啶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R)
‑6‑
(5

甲基吡啶
‑2‑
基)

N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R)
‑6‑
(5

氯吡啶
‑2‑
基)

N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R)
‑6‑
(4

氟苯基)

N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6

甲基吡啶
‑3‑
基)甲基)
‑6‑
(对甲苯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6

甲基吡啶
‑3‑
基)甲基)
‑6‑
(5

甲基噻吩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3,5

二氟吡啶
‑2‑
基)甲基)
‑6‑
(4

氟苯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1R)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6

甲基哒嗪
‑3‑
基)甲基)
‑6‑
(5

甲基吡啶
‑2‑
基)吡啶并[3,2

d]

嘧啶
‑4‑
胺,N

[(6

甲基哒嗪
‑3‑
基)甲基]
‑6‑
(5

甲基噻唑
‑2‑
基)吡啶并[3,2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6

甲基吡啶
‑3‑
基)甲基)蝶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1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
6

(4

氟苯基)

N

[1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1,6

(4

氟苯基)

N

[1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2,6

(5

甲基噻唑
‑2‑
基)

N

[[3

(三氟甲基)

1,2,4

二唑
‑5‑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5

甲基噻唑
‑2‑
基)

N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甲基]
‑6‑
(5

甲基噻唑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6

甲基哒嗪
‑3‑
基)甲基]
‑6‑
(5

甲基噻唑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2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5

甲基吡啶
‑2‑
基)

N

((3

(三氟甲基)

1,2,4

二唑
‑5‑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5


‑2‑
吡啶基)

N

[(1R)
‑1‑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R)
‑6‑
(5

氟吡啶
‑2‑
基)

N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1R)
‑1‑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
‑6‑
(5

甲基嘧啶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1R)
‑1‑
[6

(三氟甲基)哒嗪
‑3‑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5

氟吡啶
‑2‑
基)

N

((3

(三氟甲基)

1,2,4

二唑
‑5‑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5

甲基

1,2,4

二唑
‑3‑
基)甲基]
‑6‑
(5

甲基噻唑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5

甲基

1,3,4

二唑
‑2‑
基)甲基]
‑6‑
(5

甲基噻唑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5

甲基

1,3,4

二唑
‑2‑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5

甲基噻唑
‑2‑
基)

N

[(2

甲基噻唑
‑4‑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1

[3

(三氟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3

甲基异唑
‑5‑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5

甲基

1,3,4

噻二唑
‑2‑
基)甲基]
‑6‑
(5

甲基噻唑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2

甲基噻唑
‑4‑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5

甲基

1,2,4

二唑
‑3‑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
N

[(3

甲基异唑
‑5‑
基)甲基]
‑6‑
(5

甲基噻唑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5


‑2‑
吡啶基)

N

[1

(5

甲基

1,3,4

噻二唑
‑2‑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1,6

(5


‑2‑
吡啶基)

N

[1

(5

甲基

1,3,4

噻二唑
‑2‑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2,N

(1

(5

甲基

1,3,4

噻二唑
‑2‑
基)乙基)
‑6‑
(5

甲基吡啶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1,N

(1

(5

甲基

1,3,4

噻二唑
‑2‑
基)乙基)
‑6‑
(5

甲基吡啶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2,6

(4

氟苯基)

N

[(5

甲基

1,3,4

噻二唑
‑2‑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3

(三氟甲基)

1,2,4

二唑
‑5‑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5


‑2‑
吡啶基)

N

[(1S)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苯基

N

[(1R)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1

[3

(三氟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1,6

(4

氟苯基)

N

(1

(5

甲基

1,3,4

噻二唑
‑2‑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1,6

(4

氟苯基)

N

(1

(5

甲基

1,3,4

噻二唑
‑2‑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2,N

[1

(3,5

二氟
‑2‑
吡啶基)乙基]
‑6‑
(4

氟苯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1,N

[1

(3,5

二氟
‑2‑
吡啶基)乙基]
‑6‑
(4

氟苯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2,N

[1

(3,5

二氟
‑2‑
吡啶基)乙基]
‑6‑
(4

氟苯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5

甲基噻唑
‑2‑
基)

N

[(1R)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的化合物,其中X1是N,X2和X3是CH,所述化合物由其由式(Ia)表示
其中Z是H或选自(C1‑
C4)烷基

、杂芳基、芳基,其中这样的杂芳基和芳基中的任一个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C1‑
C3)烷基、卤代、CN、(R
A
R
B
)NC(O)

的基团取代;R1是H;R2选自杂芳基(C1‑
C4)烷基

、(C3‑
C8)杂环烷基

(C1‑
C6)烷基,其中这样的烷基、杂芳基中的任一个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C1‑
C3)烷基、卤代、R
A
O(C1‑
C4)亚烷基

、(C1‑
C6)卤代烷基、R
A
O

的基团取代;R
A
和R
B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H或(C1‑
C4)烷基

,或R
A
和R
B
可以与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6元饱和杂环单环环系,其任选地含有为氮的另外的杂原子,其可以任选地被R
C
(O)C

取代;R
C
是(C1‑
C6)烷基;J是H或(R
A
R
B
)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选自:6

(4

氟苯基)

N

[1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4

氟苯基)

N

[1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1,6

(4

氟苯基)

N

[1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的单一对映异构体2;(R)
‑5‑
(1

((6

(4

氟苯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
‑2‑
(三氟甲基)吡啶1

氧化物;(R)
‑6‑
(4

氟苯基)

N

(1

(6

甲基哒嗪
‑3‑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S)
‑2‑
((6

(4

氟苯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基)氨基)
‑2‑
(6

甲氧基吡啶
‑3‑
基)乙烷
‑1‑
醇;6

(4

氟苯基)

N

(2

吗啉代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甲酸盐;N

(1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
‑6‑
(5

甲基噻唑
‑2‑
基)吡啶并[2,3

d]

嘧啶
‑4‑
胺;N

((6

甲基哒嗪
‑3‑
基)甲基)
‑6‑
(5

甲基吡啶
‑2‑
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5

氯吡啶
‑2‑
基)

N

((6

甲基哒嗪
‑3‑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R)
‑6‑
(5

甲基吡啶
‑2‑
基)

N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
6

(5

甲基吡啶
‑2‑
基)

N

((6

甲基吡啶
‑3‑
基)甲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R)
‑6‑
(5

氯吡啶
‑2‑
基)

N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6

(5

氯吡啶
‑2‑
基)

N

(1

(3

甲基

1,2,4

二唑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R)
‑6‑
(4

氟苯基)

N

(1

(2

(三氟甲基)嘧啶
‑5‑
基)乙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6

甲基吡啶
‑3‑
基)甲基)
‑6‑
(对甲苯基)吡啶并[2,3

d]嘧啶
‑4‑
胺;N

((6

甲基吡啶
‑3‑
基)甲基)
‑6‑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奇斯药制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