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82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主要具有一具绝缘效果的支架,该支架上为设置有连接装置,且该连接装置的二侧为分别与信号导线及螺旋状的共振导体相固定,该信号导线具有一中央导线蕊,且借由前述连接装置的固定使信号导线的中央导线蕊及共振导体电连接,使天线装置装设于笔记型计算机内时,该信号导线可将共振导体所接收的调频信号传至笔记型计算机,使笔记型计算机具有接收广播信号的功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天线装置,尤指一种可以内建于笔记型计算机内部的天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来接收广播信号的天线装置大多为单极(Mono pole)天线,而且一般该单极天线是用来接收频率范围约介于88到108MHz(百万次/秒)之间的信号。为使该单极天线具有良好的信号接收能力,因此一般用来接收广播信号的单极天线多采接近信号波长的四分之一设计,即约七十五公分长。为使该单极天线被广泛采用,因此将该单极天线设计为可伸缩。由于此种单极天线尺寸较长而无法直接放入笔记型计算机中,即使以伸缩方式放入笔记型计算机中,使用时拉长或缩短该单极天线,不仅破坏笔记型计算机的整体美观,且使用上相当不便。市面上为有另一种改良型的单极天线,其利用耳机信号线作为调谐用,此种天线的总长度亦约为发射信号的四分之一波长,但此种天线使笔记型计算机以外接喇叭播放音效时,也必需接上耳机信号线作为天线,使笔记型计算机外观线缆复杂化,且此种天线无固定的形状,容易产生噪声,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且可以内建于笔记型计算机内部的可接收广播信号的天线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其主要是由一共振导体、一支架、一信号导线及一连接装置所组成,该共振导体大致以螺旋形状环绕于前述支架外围,该信号导线具有一中央导线蕊,前述连接装置为一种固定于前述支架上的金属导体,且该连接装置同时与共振导体及信号导线的中央导线蕊电连接,借以固定共振导体、信号导线与支架间的相对位置。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的简要说明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局部构件组合后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天线装置的一实施例,其主要由一支架1、一连接装置2、一共振导体3及一信号导线4所组成。该支架1的材质具有绝缘效果,该支架1设置有一座体11,该座体11上具有相向的二扣持爪12,且该二扣持爪12与座体11间界定有一扣持槽13,并于座体11一侧延设一限位部14。该支架1两端分别具有一穿孔111,利用该两端的穿孔111可以将支架1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5内。该连接装置2为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该连接装置2具有一第一扣持件21,该第一扣持件21的一端则弯折有一扣指部212。该连接装置2是被装置并固定于前述支架1的扣持槽13内。该共振导体3呈螺旋状,且该共振导体3的原始长度约为信号波长的四分之一,该共振导体3的一端被连接装置2第一扣持件21的扣指部212扣住,使共振导体3与连接装置2形成电连接。该信号导线4一般是采用同轴导线传输无线信号,该同轴导线由外而内依序具有一外绝缘层41、一金属编织网层42、一内绝缘层43及一中央导线蕊44。该同轴导线在本技术中可以焊接的方式使信号导线4的中央导线蕊44与连接装置2形成电连接。为了组装上的方便,前述被固定于支架1扣持槽13内的连接装置2可以是具有一弹片211,并配合该连接装置2的弹片211而在支架1扣持槽13内增设一止退槽112,该连接装置2的第一扣持件21至少具有防止第一扣持件21沿一特定方向退出支架1的扣持槽13的功效。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2另外具有一第二扣持件22,而且该第二扣持件22两端各具一有扣指部222,该二扣指部222分别用以扣住前述信号导线4的外绝缘层41及金属编织网层42,借此加强连接装置2与信号导线4间的扣持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上可以增设二卡挚槽113,且连接装置2的第二扣持件22的延伸有二定位板223,该二定位板223设有卡挚部2231与支架1的二卡挚槽113干涉,第二扣持件22的二定位板223可以延伸穿出支架1而与笔记型计算机(图中未示出)里的接地电路电连接,借以使信号导线4的金属编织网层42可以借第二扣持件22的二扣指部222及定位板223与笔记型计算机里的接地电路电连接。由于该第二扣持件22的二定位板223是分别插入支架1的二卡挚槽113内,因此使连接装置2的第一扣持件21及第二扣持件22分别可以借扣持槽13及二卡挚槽113而固定在支架1上。本实施例于组装时,先使共振导体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扣持件21的扣指部212,且使共振导体3位于限位部14上,并将第一扣持件21推入支架1的扣持槽13内,且使弹片211位于止退槽112内而形成定位,再将信号导线4固定于第二扣持件22所设置的数扣指部222上,并使其中一扣指部222与信号导线4的金属编织网层42呈电连接,续将第二扣持件22的定位板223插入座体11的卡挚槽113内,使卡挚部2231于卡挚槽113内形成干涉定位,并将信号导线4的中央导线蕊44连接至第一扣持件21以形成电连接,即完成本技术的组构。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于使用时,利用固定组件(图中未示出)将座体11的穿孔111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5的机壳51内,并使信号导线4与笔记型计算机5内所设置的电路呈电连接,而让共振导体3所接收的调频信号,可借由信号导线4传导至笔记型计算机5内所设置的电路,使笔记型计算机5可将此调频信号播放出来。另外,因信号电场方向大多维持于垂直方向,所以接收的天线装置会在垂直时达到最好的接收效果,即笔记型计算机5于使用时将屏幕打开约成90度角,恰好与一般笔记型计算机5的使用状态相同,所以,当笔记型计算机5于使用时,可让天线装置维持在约成垂直状,而得到较好的接收效果。依前述的揭露,由于共振导体3为螺旋状,而且组装于便于携带的笔记型计算机5内,因此共振导体3有可能在笔记型计算机5内产生晃动。为了减缓共振导体3的晃动幅度,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可轻易想到利用橡胶或热缩性塑料套在该螺旋状的共振导体3外,借此减缓其晃动幅度。所以,本技术的可接收调频广播的天线装置为可改善现有的技术关键在于(一)本技术为利用螺旋状的共振导体,使天线装置整体体积小型化,而可设置于笔记型计算机的机壳内,且不会破坏笔记型计算机的整体外观,又使笔记型计算机具有收听调频广播的功能。(二)本技术为利用支架来稳固地固定共振导体,且支架将天线装置固设于笔记型计算机所设置的机壳内,使天线装置不会因震动而产生噪声,让使用者可具有较佳的收听质量。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一共振导体、一连接装置及一信号导线,该支架上具有至少一扣持爪,该扣持爪与支架间形成一扣持槽;该共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一共振导体、一连接装置及一信号导线,该支架上具有至少一扣持爪,该扣持爪与支架间形成一扣持槽;该共振导体呈螺旋状且套设于前述支架外;该连接装置具有一第一扣持件,该第一扣持件为一导体,卡固于前述支架的扣持槽内,且与前述共振导体电连接;该信号导线具有一中央导线蕊,且该信号导线的中央导线蕊与前述连接装置的第一扣持件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生刘伦廷廖炎璋曾杰琳
申请(专利权)人:宣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