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394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涂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将锂离子电池固定在电池仓上的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1.通过具有粘接性能的双面胶直接将锂离子电池粘接到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内。该方式中,锂离子电池的表面与双面胶直接粘接,在锂离子电池维修和更换时,需要将锂离子电池从电池仓内拉出,如果操作不当容易使锂离子电池的表面被双面胶拉扯变形、起皱、破损等。表面破损的锂离子电池再次使用时容易出现发热鼓胀,使得锂离子电池在维修和更换后的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导致锂离子电池维修和更换后无法再进行重复使用。2.为了降低锂离子电池维修和更换时的拆卸难度和成本,避免锂离子电池的表面与双面胶直接粘接,利用包裹膜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包裹后,通过双面胶将锂离子电池固定在电池仓。
[0003]利用包裹膜将锂离子电池包裹后通过双面胶固定在电池仓中,为了保证锂离子电池可靠性,需要包裹膜与双面胶具有非常强的粘接强度,以及在进行可靠性测试(高温高湿或高低温冲击)时能够保持这种粘接强度。不作任何处理的包裹膜与双面胶粘接强度一般,起不到很好的固定效果,CN207418650U公开了一种用于包裹电池的易撕贴,该易撕贴表面未进行处理,与双面胶粘结性能差。
[0004]同时,为了方便识别,通常需要对包裹膜表面进行印刷处理。不作任何处理的包裹膜,在进行UV油墨印刷时,UV油墨对不作任何处理的包裹膜表面附着力差,容易导致掉墨。CN110834457A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用包裹膜材料,其表面未作处理,用于动力电池的标签时可能存在掉墨问题。
[0005]再者,包裹膜原材料在使用前需与含硅离型膜贴合收卷,含硅离型膜的硅转移会降低包裹膜原材料的表面能,从而影响进行UV油墨印刷时的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该可印刷涂层对双面胶具有很强的粘接强度,保证了锂离子电池的可靠性;对UV油墨附着力强,不易掉墨;能够耐硅转移,在使用中不影响包裹膜的表面能和印刷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所述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
[0008]树脂
ꢀꢀꢀꢀꢀꢀꢀꢀꢀꢀꢀꢀꢀꢀꢀꢀꢀꢀꢀꢀꢀꢀꢀ
20

40份;
[0009]交联剂
ꢀꢀꢀꢀꢀꢀꢀꢀꢀꢀꢀꢀꢀꢀꢀꢀꢀꢀꢀꢀꢀ1‑
5份;
[0010]附着力促进剂
ꢀꢀꢀꢀꢀꢀꢀꢀꢀꢀꢀꢀꢀꢀꢀ1‑
5份;
[0011]所述树脂分子链上包括羧基和/或酯基,室温可交联。
[0012]本方案所选用的树脂可形成连续涂层。现有材料中,双面胶多为聚丙烯酸树脂,包
裹膜多为PET树脂,所选用的树脂中包括羧基和/或酯基,增大树脂的极性,使树脂与双面胶和包裹膜的相容性好,所制得的涂层与双面胶的粘结强度大、与包裹膜的附着力强。此外,树脂分子链上的羧基和/或酯基活泼基团能与交联剂发生反应,增强涂层强度和硬度;且树脂室温下可交联,无需使用催化剂、引发剂或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交联反应,节省了化合物原料,生产工艺简单、经济合理。所选用的交联剂可与树脂或附着力促进剂发生交联反应,增强树脂与附着力促进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制备得到的涂层的分子间形成的交联网络结构,能有效的防止离型膜的硅面的小分子硅油转移到涂层上,即能够耐硅转移。所选用的附着力促进剂与树脂相容性好,能与包裹膜形成化学结合,提升印刷涂层对包裹膜的表面附着力,同时能与双面胶形成化学结合,增强树脂与双面胶的粘结强度。
[0013]优选地,所述树脂选自聚酯树脂、聚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方案所先用的树脂极性大,与双面胶和包裹膜的相容性好、作用力大,使制得的可印刷涂层对双面胶具有很强的粘接强度,与锂离子电池表面之间的附着力强,包裹效果佳,对UV油墨附着力强,不易掉墨。
[0014]更优选地,所述聚酯树脂的相对分子量1000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50℃以上,酸值和羟值10mgKOH/g以下。当聚酯树脂的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0时,所制得的涂层硬度和强度低,且手机在充电过程中温度较高,分子量小的聚酯树脂的分子结构容易被破坏;当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50℃时,所制得的涂层硬度低,容易软化,涂层性能差;当聚酯树脂的酸值和羟值大于10mgKOH/g,交联程度过高,所制得的涂层硬度过大,涂布在包裹膜表面所形成的产品用于包裹锂离子电池时,不易包裹。
[0015]更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酸类树脂的相对分子量2000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50℃以上,酸值和羟值10mgKOH/g以下。当聚丙烯酸类树脂的相对分子量小于20000时,所制得的涂层硬度和强度低,且手机在充电过程中温度较高,分子量小的聚丙烯酸类树脂的分子结构容易被破坏;当聚丙烯酸类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50℃时,所制得的涂层硬度低,容易软化,涂层性能差;当聚丙烯酸类树脂的酸值和羟值大于10mgKOH/g,交联程度过高,所制得的涂层硬度过大,涂布在包裹膜表面所形成的产品用于包裹锂离子电池时,不易包裹。
[0016]更优选地,所述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的相对分子量1000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50℃以上,酸值和羟值10mgKOH/g以下。当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的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0时,所制得的涂层硬度和强度低,且手机在充电过程中温度较高,分子量小的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的分子结构容易被破坏;当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50℃时,所制得的涂层硬度低,容易软化,涂层性能差;当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的酸值和羟值大于10mgKOH/g,交联程度过高,所制得的涂层硬度过大,涂布在包裹膜表面所形成的产品用于包裹锂离子电池时,不易包裹。
[0017]更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酸类树脂选自BMA/MMA共聚物、MMA/EA共聚物。
[0018]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羟甲基树脂、多异氰酸酯、环氧树脂、金属盐类及螯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方案所选用的交联剂与树脂的交联反应性活性高,室温下可以与树脂发生交联反应。
[0019]优选地,所述附着力促进剂选自树脂类附着力促进剂、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0]优选地,所述树脂类附着力促进剂选自包括羟基、羧基、氨基、酰胺基、磺酰胺基中
一种或多种取代基的树脂。本方案所选用的树脂类附着力促进剂与树脂的极性相近,两者相容性好,同时树脂类附着力促进剂可以与包裹膜形成化学结合,提升印刷涂层对包裹膜的表面附着力。
[0021]更优选地,所述树脂类附着力促进剂的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
[0022]优选地,所述钛酸酯偶联剂的通式为R
n
Ti(OX)4‑
n
,R为可反应基团,R为氨基、巯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酸氧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树脂
ꢀꢀꢀꢀꢀꢀꢀꢀꢀꢀꢀꢀꢀꢀꢀꢀ
20

40份;交联剂
ꢀꢀꢀꢀꢀꢀꢀꢀꢀꢀꢀꢀꢀꢀꢀꢀ1‑
5份;附着力促进剂
ꢀꢀꢀꢀꢀꢀꢀꢀꢀꢀ1‑
5份;所述树脂分子链上包括羧基和/或酯基,室温可交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选自聚酯树脂、聚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树脂的相对分子量1000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50℃以上,酸值和羟值10mgKOH/g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类树脂的相对分子量2000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50℃以上,酸值和羟值10mgKOH/g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裹膜的可印刷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的相对分子量1000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50℃以上,酸值和羟值10mgKOH/g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爱兵阮镜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澳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