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智能点火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06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智能点火线夹,包括有线夹主体以及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的前端导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包紧部以及卡止部,所述线夹主体包括有两个夹持臂,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后端向后延伸出导接部,所述导接部的后端面凹设有第一插槽以及第二插槽,所述导接部上设置有卡止件,所述卡止件的后端具有第一通槽以及第二通槽,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包紧部和卡止部分别对应穿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并分别过盈配合地插在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中,所述凹腔的内侧壁与导接部的外侧壁螺合锁紧,所述第二插槽与第二通槽处于相对错位的状态,所述卡止部的后端卡止于凹腔的内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拆装时操作简单,非常方便。常方便。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智能点火线夹


[0001]本技术涉及点火线夹
,尤其是指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智能点火线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制造成本的快速降低,现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交通代步工具。然而,大部分汽车电池都是使用铅酸蓄电池,而铅酸蓄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充、放电性能会大大降低,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有不少汽车启动不了,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应运而生。汽车应急启动电源通常使用高倍率锂电池作为储能电池,不会因低温而影响相应的充放电性能,很好地弥补了铅酸蓄电池的不足。随着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的广泛应用,连接在汽车应急启动电源与汽车电池之间的智能点火线夹也作为必不可少的配件顺势而生,现有智能点火线夹通常包括有线夹主体以及连接导线,连接导线将线夹连接到智能保护装置上,在实际当中,需要把智能保护装置与应急电源连接在一起才能使用,然而,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现有的智能点火线夹在拆卸和安装上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智能点火线夹,其能解决现有的智能点火线夹在拆卸和安装上不够方便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智能点火线夹,包括有线夹主体以及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的前端导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包紧在连接导线前端的包紧部以及于包紧部侧壁向外凸设的卡止部,所述线夹主体包括有互相配合的两个夹持臂,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后端向后延伸出有用于与连接导线导接的导接部,所述导接部的后端面凹设有与包紧部相应的第一插槽以及与卡止部相应的第二插槽,所述导接部上设置有绝缘的卡止件,所述卡止件的前端凹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套设在导接部外侧,并且,所述凹腔的内侧壁与导接部的外侧壁螺合连接,所述卡止件的后端具有供包紧部穿过的第一通槽以及供卡止部穿过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均前后贯通并与凹腔连通,所述第一通槽与第一插槽的位置相对应,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包紧部和卡止部分别对应穿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并分别过盈配合地插在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中,所述凹腔的内侧壁与导接部的外侧壁螺合锁紧,所述第二插槽与第二通槽处于相对错位的状态,所述卡止部的后端卡止于凹腔的内底面。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接部的外侧壁具有第一对位线槽,所述卡止件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对位线槽,在所述第二插槽与第二通槽完全正对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对位线槽与第二对位线槽在同一直线上。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开口均做倒角处理。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后端口均做倒角处理。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主要通过在导接部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并配合在卡止件设计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在安装时,只需要旋拧卡止件,让第二插槽与第二通槽完全正对,这样连接件的包紧部和卡止部就可以分别对应穿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并分别过盈配合地插在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中,之后,通过旋拧卡止件,从而将卡止件锁紧在导接部上,此时,第二插槽与第二通槽处于相对错位的状态,这样卡止部的后端就卡止于凹腔的内底面,防止连接件脱离导接部,从而完成安装,当需要拆卸时,只需要旋拧卡止件,让第二插槽与第二通槽完全正对,然后抓住连接导线向后一拉,就可以将连接件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中拉出,从而完成拆卸,本技术结构简单,而且在拆装时操作简单,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插槽与第二通槽完全正对的状态的截面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插槽与第二通槽相对错开的状态的截面图。
[001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0014]附图标识说明:
[0015]10、线夹主体;11、夹持臂;12、导接部;121、第一插槽;122、第二插槽;123、第一对位线槽;20、连接导线;30、连接件;31、包紧部;32、卡止部;40、卡止件;41、凹腔;42、第一通槽;43、第二通槽;44、第二对位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智能点火线夹,包括有线夹主体10以及连接导线20;所述连接导线20的前端导接有连接件30,所述连接件30包括用于包紧在连接导线20前端的包紧部31以及于包紧部31侧壁向外凸设的卡止部32,所述线夹主体10包括有互相配合的两个夹持臂11,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11的后端向后延伸出有用于与连接导线20导接的导接部12,所述导接部12的后端面凹设有与包紧部31相应的第一插槽121以及与卡止部32相应的第二插槽122,所述导接部12上设置有绝缘的卡止件40,所述卡止件40的前端凹设有凹腔41,所述凹腔41套设在导接部12外侧,并且,所述凹腔41的内侧壁与导接部12的外侧壁螺合连接,所述卡止件40的后端具有供包紧部31穿过的第一通槽42以及供卡止部32穿过的第二通槽43,所述第一通槽42和第二通槽43均前后贯通并与凹腔41连通,所述第一通槽42与第一插槽121的位置相对应,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包紧部31和卡止部32分别对应穿过第一通槽42和第二通槽43,并分别过盈配合地插在的第一插槽121和第二插槽122中,所述凹腔41的内侧壁与导接部12的外侧壁螺合锁紧,所述第二插槽122与第二通槽43处于相对错位的状态,所述卡止部32的后端卡止于凹腔41的内底面。
[0018]所述导接部12的外侧壁具有第一对位线槽123,所述卡止件40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对位线槽44,在所述第二插槽122与第二通槽43完全正对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对位线槽123与第二对位线槽44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判断第二插槽122与第二通槽43是否
完全正对。
[0019]所述第一插槽121和第二插槽122的开口均做倒角处理,所述第一通槽42和第二通槽43的后端口均做倒角处理。
[0020]在安装时,只需要旋拧卡止件40,让第二插槽122与第二通槽43完全正对,此时,连接件30的包紧部31和卡止部32就可以分别对应穿过第一通槽42和第二通槽43,并分别过盈配合地插在的第一插槽121和第二插槽122中,需要注意的是,用户需要稍微用力将连接导线20往前推,这样才能让包紧部31和卡止部32插入到第一插槽121和第二插槽122中,之后通过旋拧卡止件40,从而将卡止件40锁紧在导接部12上,此时,第二插槽122与第二通槽43处于相对错位的状态,这样卡止部32的后端就卡止于凹腔41的内底面,防止连接件30脱离导接部12,从而完成安装;当需要拆卸时,只需要旋拧卡止件40,让第二插槽122与第二通槽43完全正对,然后抓住连接导线20向后稍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智能点火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线夹主体以及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的前端导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包紧在连接导线前端的包紧部以及于包紧部侧壁向外凸设的卡止部,所述线夹主体包括有互相配合的两个夹持臂,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后端向后延伸出有用于与连接导线导接的导接部,所述导接部的后端面凹设有与包紧部相应的第一插槽以及与卡止部相应的第二插槽,所述导接部上设置有绝缘的卡止件,所述卡止件的前端凹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套设在导接部外侧,并且,所述凹腔的内侧壁与导接部的外侧壁螺合连接,所述卡止件的后端具有供包紧部穿过的第一通槽以及供卡止部穿过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均前后贯通并与凹腔连通,所述第一通槽与第一插槽的位置相对应,在安装状态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