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靠的高压接地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90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靠的高压接地线,包括绝缘操作杆和导线夹;所述导线夹包括固定端头和第二夹块,所述固定端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外壁,所述固定端头为U型,所述固定端头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二夹块活动安装在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前端,所述绝缘操作杆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夹块前后移动的推动装置,前后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向对应的半圆槽,通过设置第一夹块配合可前后移动的第二夹块,有效地解决因为导线线径的不同造成的接地线导线夹与导线不匹配造成的脱落或者卡线的问题,保证了接地的有效性。保证了接地的有效性。保证了接地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靠的高压接地线


[0001]本技术涉及接地保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靠的高压接地线。

技术介绍

[0002]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的要求,在电力线路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包括:停电;验电;接地;使用过个人保安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其中接地指的就是将接地线安装在已停电待检修的导线上,这是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安全措施。
[0003]线路接地线大多是由绝缘操作杆、导线夹、接地软铜线、接地端子组成。现在常用的66kV、110kV、220kV线路接地线多为双弹簧挂钩式接地线或双弹簧鸭嘴型接地线,这两种形式的线路接地线在现场应用中都频繁出现脱落或卡线的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导线的直径与接地线的导线夹不匹配,相同电压等级的导线直径很多是不相同的,接地线的线夹尺寸确是相同的。导线直径过细则相应电压等级的接地线导线夹夹不实容易脱落;导线直径粗导线夹夹住后弹簧会卡死造成摘除困难,作业完成后想摘除接地线就得需要作业人员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冒着触电风险下到导线处掰开弹簧使接地线脱离导线。为了避免以上两种情况,现场作业人员遇到线径较粗或者过细的导线,一般会把接地线的导线夹夹在导线侧的三角连板或调节板上。这样操作虽然避免了卡线的问题,但是遇到风天或者其他情况使导线上发生振动同样容易脱落。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靠的高压接地线,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靠的高压接地线,包括绝缘操作杆和导线夹;所述导线夹包括固定端头和第二夹块,所述固定端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外壁,所述固定端头为U型,所述固定端头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二夹块活动安装在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前端,所述绝缘操作杆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夹块前后移动的推动装置,前后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向对应的半圆槽。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夹块配合可前后移动的第二夹块,有效地解决因为导线线径的不同造成的接地线导线夹与导线不匹配造成的脱落或者卡线的问题,保证了接地的有效性。
[0007]优选的,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支撑杆、转轴和推杆,所述绝缘操作杆内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支撑杆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内前后滑动,所述转轴和所述推杆可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前后滑动,所述第二夹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伸出所述绝缘操作杆前端面,所述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后端面,所述第二滑槽内均匀设有八个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四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和四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均为轴对称,所述转轴的外壁均匀设有四个第一滑
块,四个所述第一滑块可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前后滑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厚度,所述推杆的外壁均匀设有八个第二滑块,八个所述第二滑块可分别在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滑动,所述推杆的前端面均匀设有八个限位齿,所述限位齿的齿尖到相应的所述第二滑块左右两壁的距离相等,所述导向块的前端和所述第二滑块的后端均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斜面,且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限位齿相互配合。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转轴的外壁设置第一滑块,在第二滑槽内设置导向块、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在推杆的前端设置限位齿,在推杆的外壁设置八个第二滑块,在导向块的前端和第一滑块的后端设置导向斜面,从而能够通过推动推杆,带动转轴转动,使得第一滑块依次卡入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实现调节转轴在绝缘操作杆内的前后位置,进而实现调节第二夹块的前后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夹紧和松开的动作。
[0009]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后端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推杆的内腔。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入推杆内腔的限位柱,能够限定转轴相对推杆的位置,保证多个限位齿分别与第一滑块的导向斜面相互贴紧。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块包括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的连杆,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前端设有向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翻起的限位环,所述连杆可在所述限位环内前后滑动,所述连杆和所述限位环的截面均为矩形。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截面均匀矩形的连杆和限位环,能够防止连杆转动,保证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对应。
[0013]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前端面设有向后凹进的安装孔,所述支撑杆的后端面伸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杆的外壁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的滑杆,能够限定支撑杆的位置,保证支撑杆的后端能够卡入到转轴前端面的安装孔内,
[0015]优选的,所述连杆的外壁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环的后端面抵接和所述滑杆的前端面固定连接。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将滑杆向后推,避免滑杆相对第一滑槽前后滑动。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块的下端设有向前凸起的限位块。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能够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将导线夹紧后,保证导线不会从固定端头下方的开口处掉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夹块配合可前后移动的第二夹块,有效地解决因为导线线径的不同造成的接地线导线夹与导线不匹配造成的脱落或者卡线的问题,保证了接地的有效性;
[0021]2.本技术通过在转轴的外壁设置第一滑块,在第二滑槽内设置导向块、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在推杆的前端设置限位齿,在推杆的外壁设置八个第二滑块,在导向块的前端和第一滑块的后端设置导向斜面,从而能够通过推动推杆,带动转轴转动,使得第一滑块依次卡入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实现调节转轴在绝缘操作杆内的前后位置,进而实现调节第二夹块的前后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夹紧和松开的动作;
[0022]3.本技术通过设置伸入推杆内腔的限位柱,能够限定转轴相对推杆的位置,保证多个限位齿分别与第一滑块的导向斜面相互贴紧;
[0023]4.本技术通过设置截面均匀矩形的连杆和限位环,能够防止连杆转动,保证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对应。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绝缘操作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弹簧放大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杆放大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滑槽截面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的转轴放大图;
[0030]图7为本技术的推杆放大图。
[0031]图中:2、绝缘操作杆;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211、限位环;221、导向块;222、第一限位槽;223、第二限位槽;3、导线夹;31、固定端头;32、第二夹块;311、第一夹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靠的高压接地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操作杆(2)和导线夹(3);所述导线夹(3)包括固定端头(31)和第二夹块(32),所述固定端头(3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绝缘操作杆(2)的外壁,所述固定端头(31)为U型,所述固定端头(31)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一夹块(311),所述第二夹块(32)活动安装在所述绝缘操作杆(2)的前端,所述绝缘操作杆(2)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夹块(32)前后移动的推动装置(4),前后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夹块(311)和所述第二夹块(32)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半圆槽(3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靠的高压接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4)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支撑杆(41)、转轴(42)和推杆(43),所述绝缘操作杆(2)内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所述支撑杆(41)可在所述第一滑槽(21)内前后滑动,所述转轴(42)和所述推杆(43)可在所述第二滑槽(22)内前后滑动,所述第二夹块(32)设置在所述支撑杆(41)伸出所述绝缘操作杆(2)前端面,所述推杆(43)的一端伸出所述绝缘操作杆(2)的后端面,所述第二滑槽(22)内均匀设有八个导向块(221),所述导向块(22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槽(222)和第二限位槽(223),四个所述第一限位槽(222)和四个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均为轴对称,所述转轴(42)的外壁均匀设有四个第一滑块(421),四个所述第一滑块(421)可在所述第一限位槽(222)内前后滑动,所述第二限位槽(223)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滑块(421)的厚度,所述推杆(43)的外壁均匀设有八个第二滑块(431),八个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跃龙刘家成张春辉张磊李邱强王君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