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03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吸尘器,可防止在握持连接部的把手而搬运吸尘器本体时所产生之端子的破损。在连接部4之连接管12的外周面突设有肋部22,且于软管盖15a、15b的内周面形成有嵌合于肋部22的凹部23,又在所述连接管12的侧面,在相对于上述连接管12的轴心而为肋部22的相反侧,并于卡合于吸尘器本体1之吸入口6的爪部17a附近位置,配设有用以将设于吸入软管3的配线电连接至吸尘器本体1的端子24。(*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吸尘器。详而言之,涉及可紧凑地立型收放(以下称竖立收放)的电动吸尘器。以往,作为可紧凑地竖立收放于狭窄场所的电动吸尘器曾提出各种电动吸尘器。如附图说明图13所示,日本特开平7-39485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50,其前方收容有集尘室,而后方收容有电动送风机等;吸入软管51,可拆装地连接于该吸尘器本体50的前方;吸入管52,连接于该吸入软管51上;以及吸入构件53。且56为卡止部,设置于吸入管52,用以卡合于吸尘器本体50的下面前方的凹部57。上述吸入软管51对吸尘器本体50的连接部54包括筒状的连接管(未图示)、固设于该连接管之外周面前部的吸入软管51的端部以及由左右夹持该吸入软管51之端部与连接管之固设部的一对软管盖58,且把手55一体形成于该软管盖58的上方。藉由此把手55,而于结束室内的扫除后,可在使吸尘器本体50成为直立姿势,或将吸入管52安装于吸尘器本体50的状态下搬运。又如图14所示,日本特开平6-319667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60、吸入软管61、吸入管62及吸入构件63,且于上述吸入软管61的对吸尘器本体60的连接部64设有搬运安装有上述吸入软管61而使其直立之上述吸尘器本体60时的把手65。又,67为卡止构件,设于吸入管62,用以将该吸入管62卡止于吸尘器本体60。再者,于连接部64的前端部配设有卡合于上述吸尘器本体60之吸入口66的一对卡止部68、69。如图15所示,卡止部68、69藉由弹簧68a、68a,并经由朝外部推压的卡止用爪部68b、69b而卡合于上述吸入口66上。藉由这些卡止部68、69,而于搬运竖立收放的吸尘器时,上述吸尘器本体60不会因自重而由连接部64脱落。又,于将吸入软管61由吸尘器本体60取下的场合,亦可压下卡止部68、69的取下钮68c、69c而解除爪部68b、69b与吸入口66的卡合,此后由吸入口66拉出连接部64。现有电动吸尘器在用以操作图14所示之吸入管62的把手部70等设有电源开关(未图示)。电源开关电连接在设于吸入软管61的配线(未图示)上。此配线经由配设于连接部64的端子(未图示)而电连接在吸尘器本体60上。然而,现有电动吸尘器在握持设于连接部的把手,而使吸尘器本体成为直立姿势,或将吸入管安装于吸尘器本体的状态下搬运的场合,由于施加弯曲荷重于连接部,同时该弯曲荷重的反作用力施于连接部的端子,而造成端子破损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电动吸尘器,可防止在握持连接部的把手而搬运吸尘器本体时所产生之端子的破损。如图13及图14所示,现有电动吸尘器在室内扫除后,在使吸尘器本体50、60成为直立姿势的状态下收放时,吸入软管成为妨碍,进而造成不易收放于壁橱或家具之角落等的间隙的情况。若放置于室内,则不仅外表美观差,且亦有身体的一部分触碰到吸入软管而使吸尘器倒下之虞。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吸入软管,可拆装地连接在该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以及吸入管,连接该吸入软管及吸入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入软管之对吸尘器本体的连接部具有安装有吸入软管的连接管及覆盖该连接管与吸入软管之固设部的软管盖,且于该软管盖的外周形成有把手,同时于上述连接管的外周设有可拆装地卡合于吸尘器本体之吸入口的爪部;以及于上述连接管与软管盖形成有互相卡合的卡合部,同时于上述连接管,在相对于上述连接管的轴心而在卡合部的相反侧,且于上述爪部附近位置,配设有用以将设于上述吸入软管的配线电连接至吸尘器本体的端子。上述爪部最好至少一对配置成夹着上述把手而大体成对称。上述端子最好是多根,并配置成相对于上述至少一对爪部之排列方向而大体正交方向排列。上述把手最好为握持部分朝与上述连接管之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拱门型。上述把手最好为握持部分朝与上述连接管之轴线正交方向延伸的T字型。又,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吸入软管,可拆装地连接至该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以及吸入管,连接该吸入软管及吸入构件;其特征在于于该吸入管设有具有卡合于形成在上述吸尘器本体之被卡止部的卡止部的保持构件,同时于上述吸入软管之对吸尘器本体的连接部形成有把手,且于该把手形成有保持吸入软管的保持部。上述保持部最好为保持爪。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图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一实施例之竖立收放时的正视图;图2为由前端侧观察图1之连接部的视图;图3为图2之连接部的Ⅲ-Ⅲ线剖面图;图4为图3之连接部的Ⅳ-Ⅳ线剖面图;图5为由箭头A方向观察图2之连接管的视图;图6为由前端侧观察显示本专利技术之电动吸尘器之另一实施例之具有T字型把手之连接部的视图;图7为由箭头B方向观察图6之连接部的视图;图8为图1之吸尘器本体之后方上部的纵剖面图;图9为图1之吸尘器本体之前方上部之盖体的纵剖面图;图10为图9之盖体之孔的部分放大图;图1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之电动吸尘器之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2为图11之电动吸尘器的正视图;图13为显示现有电动吸尘器之一例的立体图;图14为显示现有电动吸尘器之另一例的立体图;图15为图14之连接部的剖面图。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图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之电动吸尘器之一实施例之竖立收放时的正视图;图2为由前端侧观察图1之连接部的视图;图3为图2之连接部的Ⅲ-Ⅲ线剖面图;图4为图3之连接部的Ⅳ-Ⅳ线剖面图;图5为由箭头A方向观察图2之连接管的视图;图6为前端侧观察显示本专利技术之电动吸尘器之另一实施例之具有T字型把手之连接部的视图;图7为由箭头B方向观察图6之连接部的视图;图8为图1之吸尘器本体之后方上部的纵剖面图;图9为图1之吸尘器本体之前方上部之盖体的纵剖面图;以及图10为图9之盖体之孔的部分放大图。如图1所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1、吸入管2以及吸入软管3。在吸入软管3之对吸尘器本体1的连接部4设有用以搬运竖立收放状态之电动吸尘器的把手5。吸尘器本体1内藏有电动送风机及集尘部(均未图示),且于该集尘部可拆装地安装有收容袋。于此吸尘器本体1的前部,开有连通至上述集尘部的吸入口6,且可拆装地连接有上述吸入软管3的连接部4。另一方面,于吸尘器本体1之下面前方及下面后方分别安装有脚轮7及一对轮子8,而使吸尘器本体1可于地面等上自由地移动。且,由于在吸尘器本体1的下面前方形成有凹部15,故藉由设于吸入管2之保持构件10的卡止部10a卡合于凹部15,而可紧凑地竖立收放。吸入管2由至少一根管子所构成,且可拆装地连接前端的吸入构件9。且于吸入管2的上部设有用以操作吸入管2的把手部11。本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在把手部11,设有电源开关(未图示)。电源开关电连接于设于吸入软管3的配线(未图示)上。此配线经由下述连接部4的端子24而电连接至吸尘器本体1。如图2~5所示,上述吸入软管3对吸尘器本体1的连接部4包括筒状的连接管12、固设于该连接管12之外周面前部的上述吸入软管3的端部3a以及左右夹持该端部3a与连接管12之固设部14的一对软管盖15a、15b,且如图2所示,在该软管盖15a、15b之外周面的上方,构成把手5之分割成二部分之部分5a、5b分别与软管盖15a、15b一体形成。软管盖15a和把手的左半部分5a与软管盖15b和把手的右半部分5b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吸入软管,可拆装地连接至该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以及吸入管,连接该吸入软管及吸入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入软管之对吸尘器本体的连接部具有安装有吸入软管的连接管及覆盖该连接管与吸入软管之固设 部的软管盖,且于该软管盖的外周形成有把手,同时于上述连接管的外周设有可拆装地卡合于吸尘器本体之吸入口的爪部;以及在上述连接管与软管盖形成有互相卡合的卡合部,同时于上述连接管,在相对于上述连接管的轴心而在卡合部的相反侧,且于上述爪部附近位 置,配设有用以将设于上述吸入软管的配线电连接至吸尘器本体的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1-9 3154/981.一种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吸入软管,可拆装地连接至该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以及吸入管,连接该吸入软管及吸入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入软管之对吸尘器本体的连接部具有安装有吸入软管的连接管及覆盖该连接管与吸入软管之固设部的软管盖,且于该软管盖的外周形成有把手,同时于上述连接管的外周设有可拆装地卡合于吸尘器本体之吸入口的爪部;以及在上述连接管与软管盖形成有互相卡合的卡合部,同时于上述连接管,在相对于上述连接管的轴心而在卡合部的相反侧,且于上述爪部附近位置,配设有用以将设于上述吸入软管的配线电连接至吸尘器本体的端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上述爪部为至少一对,配置成夹着上述把手而大体成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杂古昭彦萩野真一福岛定男土肥宪一郎米山显启鹿野裕隆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