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冷气浮电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53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气冷气浮电主轴,包括电主轴壳、气缸组件、主轴轴承座,所述电主轴壳内部水平设有电主轴本体,所述转子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定子本体,所述所述电主轴壳的内壁安装有定子冷却套,所述主轴轴承座内部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表面设有轴承冷却套,所述主轴轴承座的右端与所设气缸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冷却液通过进通道管输入至第二螺旋通道管内,能够将电主轴本体产生的热量强行带走,降低了电主轴本体使用过程中整体的发热,保证了电主轴本体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冷却液经过连通管道输送至第一螺旋通道管内进行循环回流,进而能够对电主轴壳内部进行直接冷却,同时提高了该电主轴的长期使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冷气浮电主轴


[0001]本技术属于电主轴
,具体涉及一种气冷气浮电主轴。

技术介绍

[0002]电主轴是最近几年在数控机床领域出现的将机床主轴与主轴电机融为一体的新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腾飞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机械加工行业也在异军突起,尤其是占据领先地位的电主轴行业技术创新非常明显。由于油泵、油嘴磨削,有色金属的成型加工以及高光行业的精度越来越高,迫使电主轴向着高转速和高功率方向发展。传统的滚珠轴承电主轴受制于轴承的限制,其转速很难进一步提高。因此,电主轴行业的高转速必须在气浮主轴上进行研发,在现有技术中,气浮电主轴用主轴组件采用的是铝水套,结构复杂,不利于散热,在使用过程中,产品易变形,主轴使用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冷气浮电主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冷气浮电主轴,包括电主轴壳、气缸组件、主轴轴承座,所述电主轴壳内部水平设有电主轴本体,所述电主轴壳的左侧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接在电主轴本体的表面左侧,所述电主轴本体位于电主轴壳的内部一端套接有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定子本体,所述所述电主轴壳的内壁安装有定子冷却套,所述定子冷却套的内部均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管,所述第一螺旋通道管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通道,且第一螺旋通道管的输入端设有连通管道,所述主轴轴承座安装在电主轴壳的右侧,所述主轴轴承座内部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接在电主轴本体的表面右端,所述第二轴承表面设有轴承冷却套,所述轴承冷却套的内部设有第二螺旋通道管,所述主轴轴承座的右端与所设气缸组件之间固定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盖、第一气缸隔片、第二气缸隔片、螺杆,所述气缸盖和第一气缸隔片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一气缸隔片与第二气缸隔片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分别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第一气缸隔片与第二活塞、第二气缸隔片上均设有密封圈,能够保证其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气缸盖与第一活塞之间设有密封胶圈,加强气缸组件内部的密封性,所述第二活塞的中心处下端装设置有推杆,所述第一活塞上设置有圆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设圆孔与推杆连接,所述推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电主轴本体的一端内部活动设置。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螺旋通道管上所设的输出通道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电主轴壳的端面外部,实现冷却液对电主轴壳内进行循环冷却的效果。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螺旋通道管的输出端设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一端与连通管道的一端贯穿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螺旋通道管的输入端连接有进通道管,所述进通道管的一端贯穿延伸至主轴轴承座的外部,实现对轴承的冷却降温的作用。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主轴本体位于电主轴壳的左侧外部一端套接有防护轴套,所述防护轴套的一端与电主轴壳的左面连接有防尘胶圈,能够提高电主轴本体与电主轴壳之间的密封性。
[000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气冷气浮电主轴,工作时首先将第二螺旋通道管上设置的进通道管接通冷却液,使冷却液通过进通道管输入至第二螺旋通道管中,从而对电主轴本体实行圆周均匀冷却的作用,并且能够将转动的电主轴本体产生的热量强行带走,同时可以对第二轴承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降低了电主轴本体使用过程中整体的发热,保证了电主轴本体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定子本体、转子本体直接装在电主轴本体上的设置,在该电主轴工作过程中,能够使电主轴本体经过精确的动平衡校正,具有良好的回转精度和稳定性,同时能够形成一个完美的气浮电主轴单元,并且切该装置通电后转子本体直接带动电主轴本体运转工作,从而能够提高其工作的效率。
[0010]通过第二螺旋通道管上设置的支管与连通管道一端贯穿连通的设置,能够使冷却液经过支管输送至连通管道内,并且冷却液经过连通管道输送至第一螺旋通道管内进行循环回流,从而能够减小转子本体与定子本体在高速转动下与定子冷却套精度的影响,进而能够对转子本体与定子本体进行直接冷却,同时提高了该电主轴的长期使用性,通过气缸盖、第一气缸隔片、第二气缸隔片、螺杆组合构成的气缸组件的设置,能够减少电主轴本体的旋转时的偏重,从而可以确保电主轴本体的寿命,通过防护轴套的一端与电主轴壳的左面连接有防尘胶圈,能够防止灰尘的进入,避免电主轴本体与灰尘之间产生摩擦造成其本身磨损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气缸组件主视内部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4]图中:1、电主轴壳;2、气缸组件;3、主轴轴承座;4、电主轴本体;5、定子本体;6、转子本体;7、定子冷却套;8、第一螺旋通道管;9、输出通道;10、连通管道;11、第一轴承;12、进通道管;13、轴承冷却套;14、第二轴承;15、第二螺旋通道管;16、支管;17、气缸盖;18、第一气缸隔片;19、第二气缸隔片;20、推杆;21、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气冷气浮电主轴,包括电主轴壳1、气缸组件2、主轴轴承座3,电主轴壳1内部水平设有电主轴本体4,通过电主轴本体4的设置,能够保证输出驱动力的稳定,电主轴壳1的左侧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11,通过第一轴承11的设置,能够使电主轴本体4在转动过程中稳定性的提高,第一轴承11套接在电主轴本体4的表面左侧,并且能够对电主轴本体4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通过电主轴本体4位于电主
轴壳1的左侧外部一端套接有防护轴套,且防护轴套的一端与电主轴壳1的左面连接有防尘胶圈,加强该气浮电主轴的防尘密封性,电主轴本体4位于电主轴壳1的内部一端套接有转子本体6,通过转子本体6的设置,能够提高定子本体5转动的动力。
[0017]转子本体6的外表面设有定子本体5,通过定子本体5的设置,能够提高电主轴本体4的输出轴动能的效率,电主轴壳1的内壁安装有定子冷却套7,实现对定子本体5的冷却降温的效果,定子冷却套7的内部均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管8,通过第一螺旋通道管8的设置,实现对电主轴壳1内部的冷却的作用,第一螺旋通道管8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通道9,能够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通过第一螺旋通道管8上所设的输出通道9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电主轴壳1的端面外部设置,便于冷却液的循环冷却,且第一螺旋通道管8的输入端设有连通管道10,通过连通管道10的设置,方便与支管16的连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冷气浮电主轴,包括电主轴壳(1)、气缸组件(2)、主轴轴承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主轴壳(1)内部水平设有电主轴本体(4),所述电主轴壳(1)的左侧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11),所述第一轴承(11)套接在电主轴本体(4)的表面左侧,所述电主轴本体(4)位于电主轴壳(1)的内部一端套接有转子本体(6),所述转子本体(6)的外表面设有定子本体(5),所述电主轴壳(1)的内壁安装有定子冷却套(7),所述定子冷却套(7)的内部均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管(8),所述第一螺旋通道管(8)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通道(9),且第一螺旋通道管(8)的输入端设有连通管道(10),所述主轴轴承座(3)安装在电主轴壳(1)的右侧,所述主轴轴承座(3)内部设有第二轴承(14),所述第二轴承(14)套接在电主轴本体(4)的表面右端,所述第二轴承(14)表面设有轴承冷却套(13),所述轴承冷却套(13)的内部设有第二螺旋通道管(15),所述主轴轴承座(3)的右端与所设气缸组件(2)之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冷气浮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2)包括气缸盖(17)、第一气缸隔片(18)、第二气缸隔片(19)以及螺杆(21),所述气缸盖(17)和第一气缸隔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翠竹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