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气缸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61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气缸盖。它包括设置于水冷气缸盖内的气缸盖水套,所述气缸盖水套包括下水套和上水套,所述下水套设有进水通道、热负荷关键区水套和下水套外围水套,所述下水套一端通过贯穿孔与上水套相连通;冷却液通过下水套上所设的进水通道进入,流经热负荷关键区水套、下水套外围水套,通过贯穿孔流入上水套并流出气缸盖水套。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进入气缸盖的冷却液全部流经底板热关键区,冷却水利用率高。率高。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气缸盖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内燃机
,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气缸盖。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如专利CN110953083,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直流冷却水流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如图1、图2表示,其中,气缸盖安装在气缸体的上方,每个气缸的缸筒水套出水口与缸盖进水孔相通,缸盖缸间隔板将气缸盖水套分割成每缸独立的水套,缸盖集水套位于缸盖上缸盖进水孔的对侧,缸盖集水道的一侧出口即为缸盖出水口。
[0003]上述方案具有以下缺陷:进入气缸盖的冷却液未能全部流经底板热关键区,冷却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冷气缸盖。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气缸盖,包括设置于水冷气缸盖内的气缸盖水套,所述气缸盖水套包括下水套和上水套,所述下水套设有进水通道、热负荷关键区水套和下水套外围水套,所述下水套一端通过贯穿孔与上水套相连通;冷却液通过下水套上所设的进水通道进入,流经热负荷关键区水套、下水套外围水套,通过贯穿孔流入上水套并流出气缸盖水套。
[0006]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下水套每缸独立,所述下水套内设有两支排气道和两支进气道,所述排气道和进气道与喷油器孔所包含区域的水套共同构成热负荷关键区水套;所述下水套在两支所述排气道处分别设有两处截断结构形成进水通道。
[0007]进一步优选的结构,冷却液通过进水通道流经两支排气道之间的排排鼻梁区,并流入热负荷关键区水套。
[0008]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热负荷关键区水套设有倒三角形截流结构,所述倒三角形截流结构顶角位于气门连线的中点,且顶角为30
°‑
120
°
,所述倒三角形截流结构用于调节鼻梁区流速。
[0009]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鼻梁区包括排排鼻梁区、排进鼻梁区、进排鼻梁区和进进鼻梁区,所述排排鼻梁区为两支排气道之间的下水套区域,所述排进鼻梁区为其中一支排气道与其中一支进气道之间的下水套区域,所述进排鼻梁区为另一支进气道与另一支排气道之间的下水套区域,所述进进鼻梁区为两支进气道之间的下水套区域。
[0010]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鼻梁区流速的比例为排排鼻梁区:排进鼻梁区:进排鼻梁区:进进鼻梁区=5:4:4:2.5。
[0011]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贯穿孔为两个,布置在排气道和进气道之间下水套的外侧,且异侧布置;所述贯穿孔连线与流入热负荷关键区水套的进水方向呈夹角为30
°‑
90
°

[0012]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截断结构的宽度为3

6mm。
[0013]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下水套设有用于定位下水套的第一芯脚、第二芯脚、第三
芯脚和第四芯脚,所述第二芯脚位于进气道下方,所述第四芯脚位于进水通道下方,所述第三芯脚、第四芯脚通过铸造加固连接结构进行连接,所述加固连接结构的宽度和高度为5

15mm。
[0014]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截断结构处设有芯撑,所述芯撑呈纺锤形。
[0015]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下水套顶部上套贯穿孔上端设置凸台用于上水套定位。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进入气缸盖的冷却液全部流经底板热关键区,冷却水利用率高;
[0018]2、流经底板热关键区的冷却液经过截流后流速加强,冷却效果提升明显;
[0019]3、缸盖下水套贯穿孔呈对角布置,有利于减小流动死区;
[0020]4、通过芯撑工艺方案,可提高水套砂芯的强度,提高铸造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现有技术原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原理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纵向剖面图;
[0025]图5为下水套俯视图;
[0026]图6为下水套仰视图。
[0027]图中,1

下水套、2

上水套、3

进水通道、4

热负荷关键区水套、5

下水套外围水套、6

贯穿孔、7

排气道、8

进气道、9

喷油器孔、10

截断结构、11

倒三角形截流结构、12

第一芯脚、13

第二芯脚、14

第三芯脚、15

第四芯脚、16

加固连接结构、17

排排鼻梁区、18

排进鼻梁区、19

进排鼻梁区、20

进进鼻梁区、21

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设置于水冷气缸盖内的气缸盖水套,所述气缸盖水套包括下水套1和上水套2,所述下水套1设有进水通道3、热负荷关键区水套4和下水套外围水套5,所述下水套1一端通过贯穿孔6与上水套2相连通;冷却液通过下水套1上所设的进水通道3进入,流经热负荷关键区水套4、下水套外围水套5,通过贯穿孔6流入上水套2并流出气缸盖水套。
[0031]所述下水套1每缸独立,所述下水套1内设有两支排气道7和两支进气道8,所述排气道7和进气道8与喷油器孔9所包含区域的水套共同构成热负荷关键区水套4;所述下水套1在两支所述排气道7处分别设有两处截断结构10形成进水通道3。
[0032]冷却液通过进水通道3流经两支排气道7之间的排排鼻梁区17,并流入热负荷关键区水套4。
[0033]所述热负荷关键区水套4设有倒三角形截流结构11,所述倒三角形截流结构11顶角位于气门连线的中点,且顶角为30
°‑
120
°
优选的,90
°‑
120
°
,所述倒三角形截流结构11用于调节鼻梁区流速。
[0034]所述鼻梁区包括排排鼻梁区17、排进鼻梁区18、进排鼻梁区19和进进鼻梁区20,所述排排鼻梁区17为两支排气道7之间的下水套1区域,所述排进鼻梁区18为其中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气缸盖,包括设置于水冷气缸盖内的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水套包括下水套(1)和上水套(2),所述下水套(1)设有进水通道(3)、热负荷关键区水套(4)和下水套外围水套(5),所述下水套(1)一端通过贯穿孔(6)与上水套(2)相连通;冷却液通过下水套(1)上所设的进水通道(3)进入,流经热负荷关键区水套(4)、下水套外围水套(5),通过贯穿孔(6)流入上水套(2)并流出气缸盖水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套(1)每缸独立,所述下水套(1)内设有两支排气道(7)和两支进气道(8),所述排气道(7)和进气道(8)与喷油器孔(9)所包含区域的水套共同构成热负荷关键区水套(4);所述下水套(1)在两支所述排气道(7)处分别设有两处截断结构(10)形成进水通道(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冷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冷却液通过进水通道(3)流经两支排气道(7)之间的排排鼻梁区(17),并流入热负荷关键区水套(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负荷关键区水套(4)设有倒三角形截流结构(11),所述倒三角形截流结构(11)顶角位于气门连线的中点,且顶角为30
°‑
120
°
,所述倒三角形截流结构(11)用于调节鼻梁区流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冷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梁区包括排排鼻梁区(17)、排进鼻梁区(18)、进排鼻梁区(19)和进进鼻梁区(20),所述排排鼻梁区(17)为两支排气道(7)之间的下水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迪李智范建权吴红亮余光建欧阳凤霞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