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38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包括:外壳、中空舱体、捕水舱体和多条毛细管,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中空舱体外侧与外壳相连,内侧组成捕水舱体,所述毛细管与所述中空舱体连通交错排列于捕水舱体中;其中,所述中空舱体用于通过进口注入液氮,从而注入与其相连的所有毛细管路;充分利用毛细管路表面积与液氮低温的作用,形成高效大面积捕水,达到干燥空气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干燥
,尤其涉及一种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针对于干燥行业,常规的干燥方式一般采用热传导干燥或冻干燥。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13631205 U公开了一种膜布干燥机,采用液氮作为制冷源进行干燥,具体方式为,采用风机将液氮吹入到输送机构的膜布上以进行干燥处理。但是,上述干燥方式并没有从本质上对于干燥环境湿度进行改变,且会消耗大量的液氮导致生产成本较高。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减少液氮使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实现减少液氮使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包括:外壳、捕水舱体、中空舱体和多条毛细管,所述捕水舱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捕水舱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中空舱体的外侧与所述外壳相连,中空舱体的内侧与所述捕水舱体相连,多条所述毛细管与所述中空舱体连通并交错排列于捕水舱体中;其中,所述中空舱体用于盛放液氮。
[0005]进一步的,多条交错排列所述毛细管与所述捕水舱体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隔。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上分别设置有可开关的门体。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中空舱体为环形结构并包裹在所述捕水舱体的外部。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排放管,所述毛细管的第一管口与所述中空舱体连通,所述毛细管的第二管口与所述排放管连通。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中空舱体并伸出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捕水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水管。
[0011]进一步的,包括多个所述外壳,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壳中,其中一所述外壳上的所述出口与另一所述外壳上的所述进口对接在一起。
[0012]本技术提供的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通过在捕水舱体和外壳之间配置用于存储液氮的中空舱体,并在捕水舱体的内部配置若干条毛细管,中空舱体中的液氮能够流入到毛细管中,利用毛细管一方面能够对捕水舱体形成的捕水腔体进行降温进而利用冷井原理进行干燥处理,另一方面毛细管可以直接作为捕水部件,以使得干燥过程中空气中含有的水分直接凝结在毛细管上,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捕水的能力,以优化干燥的效果;与此同时,对于液氮的消耗量,由于液氮进入到毛细管中进行干燥操作,毛细管能够利用减少的液氮进行干燥操作,有效地降低了液氮的使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4]图2为本技术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5]图3为本技术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的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外壳1;
[0018]保温层11、排放管12、排水管13;
[0019]捕水舱体2;
[0020]中空舱体3;
[0021]进液管31;
[0022]毛细管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4]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包括:外壳1、捕水舱体2、中空舱体3和多条毛细管4,捕水舱体2为隧道式结构并具有第一端口(未标记)和第二端口(未标记),捕水舱体2设置在外壳1中,外壳1上设置有进口(未标记)和出口(未标记),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中空舱体3设置在外壳1和捕水舱体2之间,中空舱体3外侧与外壳1相连,中空舱体3内侧组成捕水舱体2,毛细管4与中空舱体3连通,毛细管4交错排列于捕水舱体2中。
[0025]具体而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中空舱体3用于存储液氮,而毛细管4与中空舱体3连接,进而使得中空舱体3中的液氮能够流入到毛细管4中。
[0026]而对于进入到毛细管4中的液氮将流入到毛细管4位于捕水舱体2中的部分,液氮通过毛细管4对捕水舱体2内部形成的捕水腔体进行制冷,进而完成对捕水舱体2中的空气进行干燥处理。
[0027]而毛细管4的内径较细,流入到毛细管4中的液氮的量较少,并且,液氮也能够利用毛细管4与捕水舱体2进行高效的热交换。与此同时,中空舱体3中的液氮能够持续的流入到毛细管4中以实现液氮迭代制冷,以提高干燥的效果。
[0028]其中,为了提高保温性能,可以在外壳1的捕水舱体设置有保温层11,保温层11包裹在中空舱体3的外部,以减少中空舱体3向外壳1的外部往释放冷量而造成漏冷的情况发生。另外,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上分别设置有可开关的门体(未图示)。具体的,在干燥操作过程中,门体处于关闭的状态,以使得捕水舱体2形成的捕水腔体形成密闭的空间,这样,便可以进行有效的干燥操作。而当需要取放物品时,则将门体打开。
[0029]另外,为了方便加注液氮,中空舱体3还连接有进液管31,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中空舱体并伸出至所述外壳的外部。具体的,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液氮经由进液管31注入到中空舱体3内,中空舱体3内的液氮再流入到各条毛细管4中,以通过毛细管4向外是否冷量进行捕水。
[0030]而为了方便排出氮气,外壳1上还设置有排放管12,毛细管4的第一管口与中空舱体3连通,毛细管4的第二管口与排放管12连通。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毛细管4中的液
氮受热后变为氮气上升,毛细管4中的氮气将流入到排放管12中,氮气可以通过排放管12向往排出氮气。与此同时,中空舱体3中存储的液氮将继续流入到毛细管4中补充液氮以实现连续不断的进行干燥操作。其中,排放管12的排放口121可以伸出至外壳1的外部。
[0031]对于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而言,中空舱体3围绕在捕水舱体2的外部,所述外壳和所述保温层包裹在中空舱体3的外部形成箱体结构。工作时,液氮由进液管31注入中空舱体3中,液氮布满中空舱体后,再流经与中空舱体3连通的毛细管4,最终所有毛细管4汇聚到排放管12排出氮气以形成循环。
[0032]另外,根据生产需要,可以配置多个串联设置的多个外壳1,相邻的两个外壳1中,其中一外壳1上的所述出口与另一外壳1上的所述进口对接在一起。具体的,每个外壳1均配置有独立的捕水舱体2、中空舱体3和毛细管4,当前一工位处的捕水舱体2需要除冰时,则可以将未干燥完的物品推送到下一工位继续处理。
[0033]具体的,每个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为单节箱体组成的隧道式结构,每个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形成独立循环体系。由进液管31注入液氮后,由于温度瞬间降低,气体经过隧道时,其中的水分会被超低温中空舱体3的捕水舱体2与毛细管4表面共同作用捕捉成冰,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捕水舱体、中空舱体和多条毛细管,所述捕水舱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中空舱体的外侧与所述外壳相连,中空舱体的内侧与所述捕水舱体相连,多条所述毛细管与所述中空舱体连通并交错排列于捕水舱体中;其中,所述中空舱体用于盛放液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多条交错排列所述毛细管与所述捕水舱体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的进口和出口上分别设置有可开关的门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液氮管路迭代循环捕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舱体为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晗曹营王佳佳张麟赵爱军路思瑶孙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韩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