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278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池仓、抗压杆与盖板,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池仓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二,所述电池仓内外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一,所述防护板二顶部与底部固定安装有抗压杆,所述抗压杆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外壁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活动杆插接在限位柱内壁,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通过抗压板一受力,向内挤压支撑板,支撑板推动限位柱向内移动,活动杆在限位柱内部向前移动挤压活动块,从而使限位柱挤压弹簧,使抗压板一卸掉一部分压力,碰撞力度过大时电池仓的防护板一与防护板二起到二次抗压与承重,具有保护电池减少变形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产品,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之一,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整车安全性能,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其使用工况越来越复杂,已有多起电动汽车碰撞起火的案例,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是尤为重要的。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为了实现高续航而研制的高能量密度电池,由于高能量密度技术即便在技术成熟阶段也难以保证百分百的安全性,依然会出现电池的热失控导致的自燃,由于电池的热失控不仅是内部短路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外部短路造成的,电动汽车碰撞造成电池变形,异常电池将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进而自燃,同时产生的热辐射也会对周边的电池造成影响,形成连锁反应,危害极大。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通过抗压板一受力,向内挤压支撑板,支撑板推动限位柱向内移动,活动杆在限位柱内部向前移动挤压活动块,从而使限位柱挤压弹簧,使抗压板一卸掉一部分压力,碰撞力度过大时防护板一与防护板二起到二次抗压与承重,以解电池碰撞变形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池仓、抗压杆与盖板,所述电池仓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二,所述电池仓内外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一,所述防护板二顶部与底部固定安装有抗压杆,所述抗压杆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外壁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活动杆插接在限位柱内壁,所述限位柱两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柱与限位块连接处固定安装有挡环,所述限位块两侧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插接在限位块内壁与限位柱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一与防护板二内壁固定安装有金属格栅。
[0008]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二两侧开设有螺纹孔二,所述螺纹孔二设有三组,所述防护板一两侧开设有螺纹孔一,所述螺纹孔一设有两组,所述螺纹孔一顶部与底部开设有通孔一,所述防护板一与防护板二连接处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左侧固定安装有螺钉一,所述支撑柱通过螺钉一插接在螺纹孔二内壁固定安装在防护板二两侧。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右侧开设有螺纹孔三,所述螺纹孔三设有两组,所述螺纹孔三顶部与底部开设有通孔二,所述螺纹孔三、通孔二、螺纹孔一与通孔一配合使用,所述通孔二内壁固定安装有弹簧座。
[0010]优选的,所述弹簧座外壁设有受压杆,所述受压杆两端套接在弹簧座顶部,所述受压杆与弹簧座连接处开设有通孔三,所述受压杆一侧固定安装有抗压板二,所述抗压板二两侧固定安装有螺钉二,所述螺钉二两端固定安装有铆钉,所述铆钉插接在通孔三内壁,所述螺钉二依次插接在螺纹孔三与螺纹孔一内壁。
[0011]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一两侧设有抗压板一,所述抗压板一与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抗压板一外壁均匀安装有加强筋一,所述加强筋一两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格栅。
[0012]优选的,所述电池仓内壁固定安装有防爆仓,所述防爆仓外壁粘接有导热硅胶片,所述防爆仓内壁均匀安装有加强板,两组所述加强板之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安装在防爆仓内壁,所述挡板顶部两侧开设有卡槽。
[0013]优选的,所述电池仓顶部安装有盖板,所述电池仓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盖板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插接在安装槽内壁,所述盖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加强筋二,所述加强筋二两侧均匀开设有散热孔。
[0014]优选的,电池仓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均匀安装有凹条,所述顶板底部过固定有边板,所述边板与安装槽固定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抗压板一受力,向内挤压支撑板,支撑板推动限位柱向内移动,活动杆在限位柱内部向前移动挤压活动块,从而使限位柱挤压弹簧,使抗压板一卸掉一部分压力,碰撞力度过大时电池仓的防护板一与防护板二起到二次抗压与承重,具有保护电池减少变形效果。
[0016]2.通过防爆仓内壁均匀安装有加强板,两组加强板之间设有挡板,挡板固定安装在防爆仓内壁,挡板分隔组合电池包单独安装,电池仓与挡板采用轻质复合钢板镀锌工艺和钢冲牙工艺制成,有一定的抗爆能力,具有减少对周边的电池造成影响的效果。
[0017]3.通过电池仓内壁固定安装有防爆仓,防爆仓外壁粘接有导热硅胶片,加强筋二两侧均匀开设有散热孔,加强筋一两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格栅,具有低温热导与防止自燃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防爆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抗压板二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盖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抗压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抗压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防护板一与防护板二安装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支撑柱安装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顶板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电池仓100、安装槽101、防爆仓110、导热硅胶片111、加强板112、挡板120、卡槽121、防护板一130、金属格栅131、螺纹孔一132、通孔一133、防护板二140、螺纹孔二141、
支撑柱150、螺钉一151、通孔二152、螺纹孔三153、抗压板一160、加强筋一161、散热格栅162、弹簧座170、受压杆171、通孔三172、抗压板二180、铆钉181、螺钉二182、抗压杆200、限位块210、活动块220、支撑板230、限位柱240、挡环250、活动杆260、弹簧270、盖板300、凹槽310、加强筋二320、散热孔330、顶板340、凹条341、边板3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0]实施例1,参照附图1

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池仓100、抗压杆200与盖板300,电池仓100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二140,电池仓100内外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一130,防护板二140顶部与底部固定安装有抗压杆200,抗压杆200包括活动杆260,活动杆260外壁设有弹簧270,弹簧270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240,活动杆260插接在限位柱240内壁,限位柱240两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10,限位柱240与限位块210连接处固定安装有挡环2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池仓(100)、抗压杆(200)与盖板(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100)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二(140),所述电池仓(100)内外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一(130),所述防护板二(140)顶部与底部固定安装有抗压杆(200),所述抗压杆(200)包括活动杆(260),所述活动杆(260)外壁设有弹簧(270),所述弹簧(270)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柱(240),所述活动杆(260)插接在限位柱(240)内壁,所述限位柱(240)两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10),所述限位柱(240)与限位块(210)连接处固定安装有挡环(250),所述限位块(210)两侧设有活动块(220),所述活动块(220)插接在限位块(210)内壁与限位柱(240)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220)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一(130)与防护板二(140)内壁固定安装有金属格栅(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二(140)两侧开设有螺纹孔二(141),所述螺纹孔二(141)设有三组,所述防护板一(130)两侧开设有螺纹孔一(132),所述螺纹孔一(132)设有两组,所述螺纹孔一(132)顶部与底部开设有通孔一(133),所述防护板一(130)与防护板二(140)连接处安装有支撑柱(150),所述支撑柱(150)左侧固定安装有螺钉一(151),所述支撑柱(150)通过螺钉一(151)插接在螺纹孔二(141)内壁固定安装在防护板二(140)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组合电池包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50)右侧开设有螺纹孔三(153),所述螺纹孔三(153)设有两组,所述螺纹孔三(153)顶部与底部开设有通孔二(152),所述螺纹孔三(153)、通孔二(152)、螺纹孔一(132)与通孔一(133)配合使用,所述通孔二(152)内壁固定安装有弹簧座(17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李荣吉宋涛张为阳黄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中车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