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4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实现具备小型且操作简易的旋风分离式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该吸尘器设置有入口部和连通口,其中入口部设置于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出尘埃的分离室的下部用于使含尘空气流入的入口部,连通口连通到位于上述分离室的上部形成的分离室的侧面的集尘箱。在上述分离室的内部设置形成从上述分离室的下方至上方的气流的引导板,该引导板用螺旋状的分隔壁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一般的电动吸尘器都是将由吸口吸入的含尘空气导入吸尘器本体,通过此吸尘器本体内的集尘部除尘,之后将除尘后清洁的空气排出到吸尘器本体外。集尘部一般由过滤纸过滤捕捉尘埃进行除尘,或是通过旋风分离筒的离心分离捕捉尘埃进行除尘。装备有旋风分离式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此吸尘器的集尘部的结构为用1个旋风分离筒的离心分离捕捉尘埃进行除尘。并且,作为电动吸尘器中的旋风分离式集尘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尘埃分离装置提出了将旋风分离筒构成为外侧分离筒和内侧分离筒的双重构造,用外侧分离筒离心分离粗大的尘埃进行除尘,用内侧分离筒离心分离细微的尘埃进行除尘的方案。而一般家庭使用的电动吸尘器,小型化及操作简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使集尘部小型化并使废弃捕捉到的尘埃的操作简易化。用一个旋风分离筒捕捉尘埃的集尘部由于将粗大的尘埃和细小的尘埃一同捕捉,所以在废弃捕捉到的尘埃时,细小的尘埃容易飞散,使废弃尘埃的操作变得非常麻烦。而为了提高捕捉尘埃(集尘=除尘)的性能,又会使旋风分离筒变长而使设备大型化了。采用内外双重分离筒构造的旋风分离式尘埃分离装置(集尘部),因其是由外侧分离筒和内侧分离筒组合为一体的结构,所以很难构成小型且操作简易的形态。在一般的家庭使用中,捕捉到大量的粗大尘埃而废弃这些粗大尘埃的操作频度非常高,但采用内外双重分离筒构造的集尘部不能进行只将捕捉有粗大尘埃的外侧分离筒卸下,只废弃这些粗大的尘埃的操作。日本专利特开2001-292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平10-5118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就是提出一种具备小型且简易操作的旋风分离式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具备小型且尘埃捕捉(集尘)性能高的旋风分离式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具备能够确保捕捉到的细小尘埃不会飞散的旋风分离式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设置有设置在从含尘空气中将尘埃分离出去的分离室的下部、使含尘空气流入的入口部,和到达安置在上述分离室的上部形成的分离室的侧面的集尘箱的连通口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离室的内部设置有形成由下至上的气流的引导板。并且,在上述第一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用螺旋状的分隔壁形成所述引导板。并且,在上述第一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旋状分隔壁设置到达旋风分离筒入口部的连通口的上侧。并且,在上述第一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室形成为圆筒状,所述入口部设置成使空气沿所述分离室的切线方向流入。并且,在上述第一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用螺旋状的分隔壁形成所述引导板,在所述分离室的内部设置内筒,在该内筒的筒部设置所述螺旋状的分隔壁。并且,在上述第一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入口部配置在所述分离室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的中央的下部位置上。本专利技术通过配置产生向上旋转气流的旋风分离筒和其侧面的内部有过滤器的集尘箱,并安装到吸尘器本体上,能够实现小型化且操作简易的旋风分离式的集尘部。由于内筒的分隔壁以螺旋状向上升起,因此即使是低风量工作的吸尘器,尘埃也会受到很强的在上述旋风分离筒内上升的作用,从而能够将尘埃运送到集尘箱。而且能够降低从入口管流入旋风分离筒的空气流的因干扰、混合等带来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透视2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透视3表示图1所示的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上盖打开状态的透视4表示打开图1所示的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上盖,卸下集尘箱的状态的透视5表示打开图1所示的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上盖,卸下集尘箱和旋风分离筒的状态的透视6表示卸下吸尘器本体的上箱和上盖的状态的俯视7表示空气流的模式8旋风分离筒104的外观透视9集尘箱105的外观透视10表示图6的A-A剖面的剖视11包含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部分在内的剖视12包含旋风分离筒104和集尘箱105的连通口117在内的剖视13从排气侧看集尘箱105时的侧视14内筒131的透视15旋风分离筒104和集尘箱105结合为一体时的外观透视1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立式电动吸尘器的外观透视17图16所示电动吸尘器的侧视18旋风分离筒404和集尘箱405结合为一体的集尘部460的纵剖视19从吸尘器本体301背面一侧看集尘部460的20表示图19的B-B剖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为该吸尘器本体的透视图。图3为表示打开该吸尘器本体的上盖的状态的透视图。图4为表示拆下了该吸尘器本体的集尘箱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为拆下了该吸尘器本体的集尘箱和旋风分离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为拆下了上盖和上箱的横向俯视图。图7为表示该吸尘器本体内空气流的模式图。该实施形态中的电动吸尘器如图1所示,包括吸尘器本体1、软管2、手动操作管3、可伸缩连接管4和吸口5。吸尘器本体1和手动操作管3用软管2连接,吸口5通过可伸缩连接管4与该手动操作管3连接使用。吸尘器本体1内置电动鼓风机(后述),由此电动鼓风机的吸气从吸口5进行吸气,由产生的吸气流吸入尘埃,通过可伸缩连接管4、手动操作管3和软管2将吸入的含尘空气吸进吸尘器本体1中,用旋风分离式集尘部(后述)除尘(集尘)后排出机外。如图2~图6所示,吸尘器本体1将旋风分离筒104和集尘箱105安装在下箱101与上盖102之间,可以装卸,在下箱101和上箱150之间内置有第2辅助过滤器112和电动鼓风机107和电线卷盘110。该吸尘器本体1通过软管2如图7所示那样将含尘空气由入口管115流入到旋风分离筒104中并使之旋转,在离心分离的作用下分离尘埃,将尘埃通过上部的连通口117运送到集尘箱105中,从旋风分离筒104中出来的排气通过内筒131排放到旋风分离筒104下部设置的排气口120。另外,一部分空气流入集尘箱105,由第1辅助过滤器106捕捉尘埃。集尘箱105的排气经由第1辅助过滤器106的后方的旋风部流出口146通过第2辅助过滤器112被电动鼓风机107吸入。此时从旋风分离筒104出来的排气也从上述排气口120通过连接通路145,由上述旋风部流出口146流出,与上述集尘箱105的排气一同被电动鼓风机107吸入。从此电动鼓风机107出来的排气通过过滤器108,一部分通过排气流路(图中未表示),一部分流入电线卷盘110,使它们冷却,之后排放到机外。下箱101上装备有使吸尘器本体1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轮208和导向轮(图中未表示),旋风分离筒104与集尘箱105纵向并排安装,可以独立装卸,另外还并列设置有第2辅助过滤器102。上盖102安装在上箱150的上侧后部,可以旋转,在关闭的状态下赋能使旋风分离筒104的入口管115与软管连接口部116以气密状态相抵接,使旋风分离筒104的连通口117与集尘箱105的上部开口118以气密状态相抵接,并且赋能使旋风分离筒104下部的排气口120与集尘箱105下部设置的连接通路145以气密状态相抵接,使旋风部流出口146与容纳第2辅助过滤器112的过滤箱113之间以气密状态相抵接。旋风分离筒104的轴方向朝向垂直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吸尘器,设置有:设置在从含尘空气中将尘埃分离出去的分离室的下部用于使含尘空气流入的入口部,和到达安置在上述分离室的上部形成的分离室的侧面的集尘箱的连通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离室的内部设置有形成由下至上的气流的引导板。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2-28 052247/20031.一种电动吸尘器,设置有设置在从含尘空气中将尘埃分离出去的分离室的下部用于使含尘空气流入的入口部,和到达安置在上述分离室的上部形成的分离室的侧面的集尘箱的连通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离室的内部设置有形成由下至上的气流的引导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由螺旋状的分隔壁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螺旋状的分隔壁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正二岩濑幸司北川直史菅野恭一佐藤进蛭田康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