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膜电极和支撑管合为一体的列管式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59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膜电极和支撑管合为一体的列管式燃料电池,由依次连接的燃料入口、至少一个管状膜电极和燃料出口组成,不同膜电极之间串联或并联,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电极从内到外依次由阳极、质子交换膜层和阴极组成,所述阳极为担载催化剂的中空碳纤维管,所述阴极为担载催化剂的导电碳黑或导电碳黑和泡沫金属的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幅降低了电池内部的接触电阻,提高了燃料分配的效率和均匀性,大大提高了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电极和支撑管合为一体的列管式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一个典型的燃料电池主要由 阳极(负极)、阴极(正极)和设于两者之间的电解质组成。燃料电池有多种类型,目前 发展最快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它是以具有质子导电的聚合物膜(如杜邦 (dupont)公司的Nafion膜)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与其它类型的燃料电池相比,质子交 换膜燃料电池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温度低、工作效率较高等优点。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主要是平板式结构,这种结构的燃料电池主要有以下缺点 (1)需要使用重量重、体积大、价格昂贵的流场板(或称气体分配板);(2)电池中的水 管理和热管理系统比较复杂;(3)电池密封困难;(4)当要输出较高电压和电流时,需要 将多个平板式单电池联成一个电堆,由于体积较大,很难应用于小型便携式设备(如手提 电脑和手机等)。由于以上缺陷以及成本等问题,平板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至今未能得 到产业化应用。列管式燃料电池的设计可以部分克服以上问题,中国专利CN97201080.7描述了一种 列管式燃料电池的结构,利用多孔金属管或多孔塑料管作为支撑管,管壁外为膜电极组件。 该设计虽然简单,但支撑管和膜电极的连接比较困难,而且支撑管体积和重量仍然较大, 有效导流面积的利用率较低,导致功率密度不高。中国专利CN03217133.1部分改善了上 述专利设计的不足,采用耐腐蚀导电弹簧作为支撑体,分别附着固定在膜电极的内侧和套 装在膜电极的外侧,虽然密封性能有所提高,但是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仍然使用涂有催化 剂的碳纸或碳布,膜电极和金属弹簧的接触电阻很大,导致电池性能降低,另外使用弹簧 构筑的管道结构稳定性较差,当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时,很难继续保持管状结构,并可能 导致管端的密封产生问题。美国专利US6007932描述了一种列管式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同样使用多孔支撑管作为燃料传输的通道,起到分配反应物(燃料)的作用,并在 支撑管外缠绕膜电极组件(正极、负极和质子交换膜)。总之,现有的列管式燃料电池, 存在以下缺点(1)膜电极和支撑管是分离的,造成两者接触电阻较大;(2)由多孔支撑 管分流的燃料分配不均、有效导流面积的利用率较低;(3)无论是多孔塑料管还是金属管, 都使得电池的重量和体积增大,功率密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 高、膜电极和支撑管合为一体的列管式燃料电池。为了込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膜电极和支撑管合为一体的列管式 燃料电池,由依次连接的燃料入口、至少一个管状膜电极和燃料出口组成,不同膜电极之 间串联或并联,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电极从内到外依次由阳极、质子交换膜层和阴极组成, 所述阳极为担载催化剂的中空碳纤维管,所述阴极为担载催化剂的导电碳黑或其和泡沫金 属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膜电极优选是的制备方法为将催化剂担载在中空碳纤维管的管壁孔 道内形成阳极,将质子交换树脂的溶液或将质子交换膜溶解得到的溶液涂或喷在中空碳纤 维管的外表面形成质子交换膜,将担载催化剂的导电碳黑或其和泡沬金属的混合物组成的 浆料直接涂覆在质子交换膜表面得到阴极。所述的质子交换树脂优选为全氟磺酸树脂。所述的泡沫金属优选为泡沫镍。所述催化剂优选为铂或铂合金催化剂。所述燃料优选为氢气、甲醇、乙醇或二甲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膜电极中的导电扩散层和多孔支撑管合为一体,大幅降低 了电池内部的接触电阻,提高了燃料分配的效率和均匀性。由于不需要导流板(气体分配 板)以及膜电极管径较细,大大提高了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图l为列管式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中空碳纤维管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一种膜电极和支撑管合为一体的列管式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包括 依次连接的燃料入口 1、至少一个管状膜电极3和燃料出口 2,不同膜电极3之间串联或 并联。如图2所示,所述膜电极3从内到外依次由阳极4、质子交换膜层6和阴极5组成,所述阳极4和阴极5分别连接阳极导线7和阴极导线8,所述阳极4为担载催化剂的中空 碳纤维管,所述阴极5为担载催化剂的导电碳黑。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用的中空碳纤维管,管壁具有内外壁贯穿的微孔。所述的 中空碳纤维管有三方面的作用作为催化剂的支撑材料;为燃料提供通道(扩散层)和反 应场所;传输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所述的中空碳纤维管管壁具有相互贯穿的多空结构, 可以为燃料输送提供通道。所述燃料可以为氢气、甲醇、乙醇、二甲醚等。使用时,燃料经燃料入口 l进入膜电极3,反应后的气体经燃料出口 2排出,排出气 中含未用尽的燃料,可回收后循环使用。空气(空气中氧气作为氧化剂)通过自呼吸方式 输入膜电极表面进行反应。在膜电极上反应后产生的电流经阳极导线7和阴极导线8引出。所述膜电极3的制作方法如下将中空碳纤维管浸渍在50wtM氯铂酸盐的溶液中5小 时,取出后在8(TC下用硼氢化钠还原剂还原1小时,得到担载有18wt%铂催化剂的阳极4。 然后,将担载有铂催化剂的中空碳纤维浸渍在质子交换树脂(全氟磺酸树脂)的溶液中5 分钟,反复3次,在表面形成质子交换膜层6,最后可用全氟磺酸树脂的溶液为胶水和担载 40wty。钼催化剂的导电碳黑混合后涂于质子交换膜层6表面,得到空气自呼吸的阴极5。按 图1方式组装由20根上述膜电极3串联组成的有效面积为18cm2的列管式燃料电池,25°C 时以40raA/cm2放电,以氢气、甲醇、乙醇和二甲醚为燃料时,电池电压分别为2. IV、 1. 8V、 2. 5V和2. 3V,功率密度分别为0. 084w/cm2, 0. 072 w/cm2, 0. 1 w/cm^B 0. 092 w/cm2。实施例2如实施例1的膜电极和支撑管合为一体的列管式燃料电池,区别在于阳极4担载的 催化剂为铂钌合金,其中铂和钌的摩尔比为1:1,合金催化剂的担载量为17wt%,所述阴 极由全氟磺酸树脂的溶液胶水、担载40 wt。/。铂催化剂的导电碳黑和泡沫镍经混合后涂于质 子交换膜层6表面制成,三者的质量百分比为2: 72: 26。按图1方式组装由20根上述膜 电极3串联组成的有效面积为18cm2的列管式燃料电池,25'C时以40mA/cm2放电,以氢气、 甲醇、乙醇和二甲醚为燃料时,电池电压分别为2.3V、 1.9V、 2.4V和2.5V,功率密度分 别为0. 092w/cm2, 0. 076 w/cm2, 0. 096 w/cm, 0. 1 w/cm2。权利要求1. 一种膜电极和支撑管合为一体的列管式燃料电池,由依次连接的燃料入口(1)、至少一个管状膜电极(3)和燃料出口(2)组成,不同膜电极(3)之间串联或并联,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电极(3)从内到外依次由阳极(4)、质子交换膜层(6)和阴极(5)组成,所述阳极(4)为担载催化剂的中空碳纤维管,所述阴极(5)为担载催化剂的导电碳黑或其和泡沫金属的混合物。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电极和支撑管合为一体的列管式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电极和支撑管合为一体的列管式燃料电池,由依次连接的燃料入口(1)、至少一个管状膜电极(3)和燃料出口(2)组成,不同膜电极(3)之间串联或并联,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电极(3)从内到外依次由阳极(4)、质子交换膜层(6)和阴极(5)组成,所述阳极(4)为担载催化剂的中空碳纤维管,所述阴极(5)为担载催化剂的导电碳黑或其和泡沫金属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彪王华平温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