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保护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18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池保护壳体,包括:塑料材质的框体,其上设有上、下框口,及分别组接在该框体上、下的金属材质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其中:该框体的上、下框口的周缘分别设有数个组装槽,而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周缘分别设有呈相对错位的组接臂,可分别借超声波植入组装于上、下框口的组装槽,借这种构造的组合,可有效的降低电池保护壳体的厚度,以符合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且利于维修作业的进行。(*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池保护壳体,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数字相机、行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处理器等多媒体电子产品的电池保护壳体,其提供薄形化的构造,可配合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技术介绍
用于数字相机、行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处理器等多媒体电子产品的电池,基于专业产能分工及灵活搭配同款不同型号的种种需求,皆收容于一壳体内并组接有一连接器,这种组装于多媒体电子产品上时仅须将该连接器插接至预留的对接连接器上,即可提供该多媒体电子产品所需电源。现有组合式电池的壳体构造包括两个可相互靠合一体而以塑料制成的外壳体,并施以超声波技术将两外壳体组固一体。然而,基于配合多媒体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现有以塑料制的外壳体显然受限于塑料材料成型条件,无法将整体厚度降低,因而无法满足此一需求。鉴于此,开发出一种以塑料框与金属板组成的外壳体,即,当塑料框一体成型之前将上、下金属板植入一并成型,借金属板的强度有效的改善厚度的问题,并提高其它附加的功能。然而,这样,以一体成型的外壳体固然可解决厚度问题,但是,却迟缓了整体的制程,而严重的影响到产能。另一种现有解决厚度问题,在塑料周边的相对侧设有相贯穿的组装孔,而于上金属板的周缘延伸出一卡接片,并于其上设置扣孔,另于下金属板相对于卡接片设有卡柱,并于该卡柱上设有可扣入于该扣孔的扣脚。然而,该现有的卡接片与卡柱相扣卡时,该扣脚必须有扣入的行程,才能够以棘齿方式与该扣孔相扣合,这样,预留出的扣入行程则限制整体的厚度无法再薄,诚属美中不足。除此之外,该现有壳体一旦以棘齿方式扣合之后,除非以破坏方式并无法拆卸,因此,并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维修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保护壳体,该壳体不但提供简捷构造使得组装方便,有效的将整体厚度降低,以符合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且,利于维修作业的进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池保护壳体包括塑料材质的框体,及分别组接在该框体上、下的金属材质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其特征在于该框体的上、下框口的周缘分别设有数个组装槽,而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周缘分别设有呈相对错位的组接臂,可借超声波植入分别组装于上、下框口的组装槽,借这种构造的组合,可有效的降低电池保护壳体的厚度。所述的电池保护壳体,其中,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组接臂,一体由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周缘延伸,每一组接臂上设有干涉体,用于与组装槽的内壁干涉。所述的电池保护壳体,其中,该上、下框口的组装槽可分别对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组接臂。所述的电池保护壳体,其中,每一组接臂的干涉体为倒刺状。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的简要说明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池保护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24为图1的逐部组合立体图。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8分别为图5的6-6、7-7、8-8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本技术电池保护壳体1,包括塑料材质的框体2及金属材质的第一板体3与第二板体4,其中框体2内可收容电池5,且,其上设有连接器插槽20可收容导电接点60,另框体2具上框口21及下框口22,另,上、下框口21、22的周缘分别设有数个组装槽211、221,请配合图6观之,该组装槽211、221作相对错位设置。该第一板体3与第二板体4分别组装于上、下框口21、22上,其中该第一板体3与第二板体4的周缘分别设有呈相对错位的组接臂30、40,可分别与上、下框口21、22的组装槽211、221组装。每一组接臂30、40上设有干涉体301、401为倒刺状,用于与组装槽211、221的内壁干涉,而可稳固的将第一板体3与第二板体4组装于上、下框口21、22上。组装时,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施例先将第二板体4借组接臂40组装于下框口22,并借超声波植入,再将导电接点60组装于连接器插槽20内(图2),再将电池5收容于框体2内(图3),最后,将第一板体3借组接臂30组装于上框口21,并借超声波植入(图4),即可组装完成。整体组装完成后,请配合图6-8观之,组接臂30、40以错位方式组装于这些组装槽211、221内,不但因错位的关系使得整体的厚度降低(图6),框体2的四周同样被错位的组装臂30、40组接(图7-8),而可以稳固的将该第一板体3或第二板体4组装于上框口21及下框口22。所以,借由如上本技术电池保护壳体1可提供如下的优点一、很便捷快速的将该第一板体3或第二板体4组装于上框口21及下框口22。二、由于错位的组装型态使电池保护壳体1整体的厚度降低。综上所述,本技术电池保护壳体确能达到技术的目的,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凡是依据本技术所为的各种修饰与变化,例如将干涉体以其它型式设置、或将扣槽与卡体以其它型态匹配,甚或将第一、二板体直接组固于框体,而不是作相互嵌卡等,仍应包含于权利要求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保护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为塑料材质,其上设有连接器插槽,且,具上框口及下框口,另,上、下框口的周缘分别设有数个组装槽;及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为金属材质,其中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周缘分别设有呈相对错位的组接臂,借超声波植入分别组装于上、下框口的组装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组接臂,一体由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周缘延伸,每一组接臂上设有干涉体,用于与组装槽的内壁干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壳体,其特征在于,该上、下框口的组装槽可分别对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组接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保护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接臂的干涉体为倒刺状。5.一种电池保护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为塑料材质,其上设有连接器插槽,且,具上框口及下框口,另,上、下框口的周缘分别设有数个组装槽;及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为金属材质,分别组装于上、下框口上;其中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周缘分别设有组接臂,可分别与上、下框口的组装槽组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保护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组接臂,一体由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周缘延伸,每一组接臂上设有干涉体,用于与组装槽的内壁干涉。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保护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组接臂长度可与组装槽的深度相同,或比组装槽的深度短小。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保护壳体,其特征在于,该上、下框口的组装槽可分别对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组接臂设置。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保护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接臂的干涉体为倒刺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关于一种电池保护壳体,包括塑料材质的框体,其上设有上、下框口,及分别组接在该框体上、下的金属材质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其中该框体的上、下框口的周缘分别设有数个组装槽,而该第一板体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保护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为塑料材质,其上设有连接器插槽,且,具上框口及下框口,另,上、下框口的周缘分别设有数个组装槽;及    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为金属材质,其中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周缘分别设有呈相对错位的组接臂,借超声波植入分别组装于上、下框口的组装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赐堂
申请(专利权)人:慧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