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忠武专利>正文

负压腔式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91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铅酸蓄电池,它是由间隔板将壳体分为正压腔和负压腔,在正压腔内设有极群,负压腔内装有电解液,壳体下部设有电解液通道,电解液进口和电解液出口分别设置于正压腔和负压腔相通的通道两端。它结构简单,壳体内的电解液不易泄漏,减少对环境污染。(*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铅酸蓄电池。目前使用的阀拉铅酸蓄电池,充电时要求定电压充电,循环寿命周期短,最佳的深放电时电解液枯竭,而采用涓流充电时,使用寿命较长,但蓄电池实用较差,不易大面积推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随意翻转、任意放置,电解液不易泄漏的负压腔式铅酸蓄电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负压腔式铅酸蓄电池,它是由间隔板将壳体分为正压腔和负压腔,在正压腔内设有极群,负压腔内装有电解液,壳体下部设有电解液通道,电解液进口和电解液出口分别设置于正压腔和负压腔相通的通道两端。本技术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铅酸蓄电池壳体在使用时可以任意放置,电解液不易泄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在负压腔内装有电解液,充电时电解液可以随时补充;(3)它适合于10小时充电流及快速充电,在阀拉密封式铅酸蓄电池中,可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4)在使用时电解液在负压腔内增补一次,电解液寿命可达千次以上,采用箔式板栅40WH/kg以上,可用做电动车蓄电池电池使用。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由图1~图2可知,本技术是由间隔板1将壳体3分为正压腔和负压腔,在正压腔内设有极群2,负压腔内装有电解液,壳体3下部设有电解液通道4,电解液进口5和电解液出口6分别设置于正压腔和负压腔相通的通道4两端。所述的通道4设置于壳体3下部对角线处。所说的电解液通道,是将电解液注入负压腔内,由于负压作用,电解液通过通道进入正压腔内,与极群相接触,由于它适合于10小时定电流充电及快速充电使寿命较长可达千次以上,特别适用于电动车。权利要求1.一种负压腔式铅酸蓄电池,由壳体、极群组成,其特征在于间隔板(1)将壳体(3)分为正压腔和负压腔,在正压腔内设有极群(2),负压腔内装有电解液,壳体(3)下部设有电解液通道(4),电解液进口(5)和电解液出口(6)分别设置于正压腔和负压腔相通的通道(4)两端。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腔式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4)设置于壳体(3)下部对角线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铅酸蓄电池,它是由间隔板将壳体分为正压腔和负压腔,在正压腔内设有极群,负压腔内装有电解液,壳体下部设有电解液通道,电解液进口和电解液出口分别设置于正压腔和负压腔相通的通道两端。它结构简单,壳体内的电解液不易泄漏,减少对环境污染。文档编号H01M10/06GK2258322SQ96226620公开日1997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17日专利技术者郭忠武 申请人:郭忠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腔式铅酸蓄电池,由壳体、极群组成,其特征在于:间隔板(1)将壳体(3)分为正压腔和负压腔,在正压腔内设有极群(2),负压腔内装有电解液,壳体(3)下部设有电解液通道(4),电解液进口(5)和电解液出口(6)分别设置于正压腔和负压腔相通的通道(4)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武
申请(专利权)人:郭忠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