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909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极片两面涂覆有活性物质的区域和位于极片两面末端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并且还包括至少在极片一面上位于极片前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公开了使用该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电池极片前端设置空白区域,使得在极片的转移过程中,一旦出现手或装极片的器具与极片前端接触,首先接触到的是集流体,而不会碰到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从而减少在转移极片的过程中掉粉,降低由于粉尘所带来的电池微短路等故障,提升电池成品率和整体质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具体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电池
技术介绍
自1980年提出“摇椅电池”(RCB)的概念后,日本索尼公司和三洋公司分别于1985年和1988年开始了锂离子二次电池实用化研究,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自放电小、应用温度范围宽、工作电压平稳、贮存寿命长等突出特点,世界各国均对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通讯领域、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车、和航天航空等方面的应用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且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及制造工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近些年来,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使得例如型号为18650的圆柱电池的容量,从最初的1200mAh提高到目前的2400mAh。但在一些看似细节,实际上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池整体成品率和质量的问题上却仍有待改进。例如,在极片的浆料涂布及制造工艺中,现有极片一般都是采用将整卷集流体(铝箔或铜箔等)连续涂布,然后进行切片、刮片,所谓刮片就是将极片上一定长度上的涂覆层刮去,形成一段空白区域。为了电池设计的需要和焊极耳的需要,一般将极片末端进行刮片操作,形成一定宽度的空白区域。然而在极片转移的过程中极片前端部分与操作员工的手和装极片的器具(如托盘等)接触较为频繁,手或托盘接触极片时就有可能接触到了极片上的活性物质,一旦接触就会导致活性物质和集流体分离(活性物质从集流体上脱落),从而出现掉粉,导致电池微短路及粉尘刺破电池隔膜等情况,降低电池的成品率和整体质量,这一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减少极片在转移过程中掉粉,提升电池成品率和整体质量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及电池。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极片两面涂覆有活性物质的区域和位于极片两面末端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并且还包括至少在极片一面上位于极片前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优选的是,所述位于极片前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长度为1~4mm。优选的是,极片两面均具有位于极片前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本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1)在电池极片前端设置空白区域,使得在极片的转移过程中,一旦出现手或装极片的器具(如托盘等)与极片前端接触,首先接触到的是集流体,而不会碰到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从而减少在转移极片的过程中掉粉,降低由于粉尘所带来的电池微短路等故障,提升电池成品率和整体质量;2)在电池极片两面的前端均设置空白区域,能够加强了前述效果,避免转移时掉粉情况的出现;3)采用本技术中给出的空白区域范围,能够既起到保护作用又不会浪费多余的集流体,获得最佳的平衡效果。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正、负两面涂覆情况相同),结合图2,包括位于极片两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1、2(区域2位于极片末端,用于焊接极耳),和中间涂覆有活性物质的区域3。在上述实施例中位于极片前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长度在1~4mm之间都是适宜的,如果小于1mm则起不到保护作用,如果大于4mm则浪费多余的集流体,影响电池设计的容量。在实际生产中,极片的涂覆区3的长度由电池的型号、容量等根据具体设计情况来进行确定,但一般而言,空白区域采用本技术中提供的范围都是可以的。锂离子电池极片中,由于钢壳电池和铝壳电池的正负极片的卷绕叠放次序不同,一般而言对于钢壳电池,本技术极片结构适用于正极片;对于铝壳电池,本技术极片结构适用于负极片。本技术极片上的空白区域可以是在极片连续涂布后通过刮片生成的,也可以是采用先进的涂布机,直接在涂布的工艺中进行不连续涂布预留出来的,当然,后者是最优的选择,因为不经过刮片可以既节省工序又减少粉尘污染的可能。权利要求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极片两面涂覆有活性物质的区域和位于极片两面末端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在极片一面上位于极片前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极片两面均具有位于极片前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极片前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长度为1~4mm。4.一种具有上述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极片两面涂覆有活性物质的区域和位于极片两面末端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并且还包括至少在极片一面上位于极片前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本技术并公开了使用该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电池极片前端设置空白区域,使得在极片的转移过程中,一旦出现手或装极片的器具与极片前端接触,首先接触到的是集流体,而不会碰到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从而减少在转移极片的过程中掉粉,降低由于粉尘所带来的电池微短路等故障,提升电池成品率和整体质量。文档编号H01M10/40GK2789941SQ200520033908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黄加军, 邵戈, 杨红平, 万华平, 郝彦军, 周员芳 申请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极片两面涂覆有活性物质的区域和位于极片两面末端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在极片一面上位于极片前端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白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加军邵戈杨红平万华平郝彦军周员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