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非水系凝胶电解质电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4543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把凝胶电解质组分涂敷到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上以形成凝胶电解质层,并把正极和负极以使凝胶电解质层夹在其间的方式层叠。此时,使凝胶电解质组分溶胶化,并涂敷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上。溶胶状态的凝胶电解质组分的粘度为1—50cp。通过加热或稀释凝胶电解质组分形成溶胶状态。当用非水溶剂进行稀释时,高沸点溶剂和低沸点溶剂相互混合,涂敷结束后,通过蒸发去除低沸点溶剂。在涂敷溶胶化的凝胶电解质组分时,加热正极或负极是有效的。由于涂敷了凝胶电解质组分,电解液可以快速渗入活性物质层中。(*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电压高、放电能量大的非水系凝胶电解质电池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池已被用作便携电子装置的重要能源。特别是蓄电池,由于在经济性及节省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作为驱动便携电子装置的电池,近年来其用途迅速扩大。要求便携电子装置的尺寸及重量减小,并且不希望便携电子装置在装置中有太大的容纳空间。为防止电子装置总重量增加,要求减少电池的重量。并且,要求电池可以使用较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便携电子装置的尺寸减小且性能提高要求所用电池的尺寸和重量减小且容量提高。作为满足上述各种要求的电池,非水系锂蓄电池由于与铅酸电池及镍镉电池相比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及输出密度,已备受关注。非水系锂蓄电池是这样一种电池,它利用可逆电化学反应,在充电时正极中的锂通过电解液吸附负电子,在放电时负极中的锂通过电解液吸附正电子。电解液采用溶解锂盐的非水溶剂。为防止电解液的泄露,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刚性金属容器即所谓硬壳(正极盖和负极盒)。但是,使用的金属硬壳存在一个问题,即上述硬壳不能满足上述减小重量、尺寸和厚度的要求。并且,随着电子装置尺寸的进一步减小,在设计蓄电池的形状时要求继续增加其形状自由度。上述硬壳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非水系凝胶电解质电池的方法,在该非水系凝胶电解质电池中,通过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活性物质层而形成正极;通过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活性物质层而形成负极;通过用凝胶电解质组分涂敷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和/或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凝胶电解质层,以在其间夹持凝胶电解质层的方式使正极和负极层叠,该方法包括: 把所述凝胶电解质组分做成溶胶状态,并涂敷到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和/或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崎晴朗松尾直树菊池健晴杉山毅今泉和弘志田政幸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