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及非水电解质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43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同时获得循环性能和高负载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含有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锂锰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材料以及一种使用这种材料的非水电解质电池。所述尖晶石结构锂锰复合氧化物的一次颗粒直径不小于0.05μm且不大于10μm,形成一种团聚体,通过BET法测得其比表面在不小于0.2m↑[2]/g且不大于2m↑[2]/g范围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正极和一种非水电解质电池,特别地,涉及对作为活性材料的尖晶石型锂锰复合氧化物的改进。近来,已经开发了高性能、小尺寸便携式电子设备并且需要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作为这些设备的能源。作为用于这些电子设备的二次电池,典型的电池是镍-镉二次电池、铅蓄电池、镍氢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其中,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电池电压、高能量密度、小的自放电并且没有记忆效应。目前,在锂离子电池中,通常使用具有层状结构的钴酸锂(LixCoO2,0≤x≤1)作为正极和用具有层状结构的碳作为负极。钴酸锂表现出4V或更高的电压特性,并且对于锂离子的掺杂和去掺杂可以保持比较稳定的结构。然而,钴受到资源限制并且昂贵。因此,希望使用不含钴的正极材料。作为不含钴的正极材料的候选材料,典型的是具有层状结构的镍酸锂(LixNiO2,0≤x≤1)和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特别地,锰酸锂便宜并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作为下一代正极材料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然而,锰酸锂有一个问题,在高温储存和循环过程中,锰溶解进入电解液,降低电池性能。对于实际应用,有必要通过抑制锰的溶解改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含有尖晶式结构的锂锰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一次颗粒直径不小于0.05μm且不大于10μm,形成一种团聚体,通过BET法测得其比表面不小于0.2m↑[2]/g且不大于2m↑[2]/g。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山纯司永峰政幸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