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薄片研抛的无动力真空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354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精密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薄片研抛的无动力真空吸附装置,通过调压筒调节筒内真空度,利用真空吸附薄片工件进行研磨或抛光。在研抛过程中调压筒内的真空度会逐渐变小,使薄片工件的吸附力减小,该现象有利于薄片工件吸附应力的释放,进而提高薄片零件研抛的平面精度;本专利通过螺纹抬升活塞的高度来调节调压筒内的真空度,无需额外吸附动力源,节能环保,使用便携,既可以手持研抛,也可以放置在环抛机上进行自动研抛,可用于芯片级硅片的超精密研抛加工,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薄片研抛的无动力真空吸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精密加工
,涉及一种用于薄片研抛的无动力真空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薄片零件主要应用于电子芯片、硅片、光学玻璃等领域。传统薄片零件的超精加工方法,包括常用的真空吸附法,胶粘法。专利技术专利技术[CN110098143A]公开了一种芯片吸附装置及芯片键合系统,这种真空吸附装置需要真空泵提供动力源,且不能用环抛的方式加工等。采用胶粘法可实现薄片零件的研磨加工。胶粘法是通过将工件粘结在一精度和刚性较好的专用平板上,用平板带动薄片零件进行研磨加工。采用这种方法加工薄片零件,需要进行解胶操作,处理不当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另外,胶粘的均匀性、强度等因素是影响,也会造成研磨精度的下降。薄片零件属于弱刚度零件,研磨压力大小、分布及均匀性均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0003]环抛机是一种采用环抛工艺加工超精密平面的设备,主要用于光学玻璃、硅、KDP晶体、超精密金属模具等平面的研磨抛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及精密机械领域。采用环抛工艺可实现用作平面测量基准的标准圆平晶(直径为150mm)的超精密加工,1级平晶平面度可达50nm。然而,薄片零件不能直接用环抛工艺加工。薄片零件的高精度夹持是首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采用环抛工艺加工高平面精度的薄片零件,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薄片研抛的无动力真空吸附装置,通过调压筒调节筒内真空度,利用真空吸附薄片工件进行研磨或抛光。在研抛过程中调压筒内的真空度会逐渐变小,使薄片工件的吸附力减小,该现象有利于薄片工件吸附应力的释放,进而提高薄片零件研抛的平面精度;本专利技术通过螺纹抬升活塞的高度来调节调压筒内的真空度,无需额外动力源,节能环保,使用便携,既可以手持在研磨平板上研抛,也可以放置在环抛机上进行自动研抛,可用于芯片级硅片的超精密研抛加工。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薄片研抛的无动力真空吸附装置,包括真空压力表1、调压筒2、活塞筒3、活塞杆4、活塞5、真空吸盘6、锁紧螺母7、小密封环8、大密封环9、加压环10。
[0007]所述的活塞筒3置于调压筒2内,其筒壁上设有外螺纹,活塞筒3上下表面为开口结构,底面固定在真空吸盘6上表面。
[0008]所述的调压筒2的上表面设有螺纹孔,调压筒2内壁设有内螺纹,与活塞筒3外螺纹相互配合。调压筒2上表面中部设有通孔,与活塞杆4中间通孔对应,用于穿过真空压力表1的测量孔。旋转调压筒2向上增加活塞筒3内部真空度,向下减小活塞筒3内部真空度。
[0009]所述的活塞杆4、活塞5置于活塞筒3内,活塞5通过锁紧螺母7固定在活塞杆4的底部,活塞杆4顶部通过设有圆环凸起,圆环凸起上设有与螺纹孔,与调压筒2上表面螺纹孔对应,二者通过螺钉固连。所述活塞杆4上设有均布的通孔,且活塞杆4中间设有一通孔,通孔
上部连通真空压力表1的测量孔,下部穿过活塞5连通不锈钢底盘6

1的密封管螺纹孔6
‑1‑
2,其中,真空压力表1位于调压筒2上方。
[0010]所述的真空吸盘6由不锈钢底盘6

1和多孔陶瓷盘6

2组成,多孔陶瓷盘6

2粘在不锈钢底盘6

1内,多孔陶瓷盘6

2外壁面与不锈钢底盘6

1内避免之间留有一个小的空腔。所述真空吸盘连接面6
‑1‑
1中部设有一个密封管螺纹孔6
‑1‑
2,且连接面6
‑1‑
1上还设有均布的螺纹孔,通过螺钉与活塞筒3底面连接。通过密封管螺纹孔6
‑1‑
2和空腔,活塞筒3内部空腔和多孔陶瓷盘6

2的微孔连通,从而达到吸附薄片的目的;在薄片研抛完后,可以通过密封管螺纹孔6
‑1‑
2连接空气泵,将多孔陶瓷盘微孔内杂质和研抛剂等吹走。
[0011]当薄片吸附在真空吸盘6上时,薄片研抛真空吸附装置内部的真空压力表1的测量孔、活塞筒3内腔、活塞杆4通孔,不锈钢底盘密封管螺纹孔6
‑1‑
2、多孔陶瓷盘6
‑1‑
2和不锈钢底盘6之间的空腔、多孔陶瓷盘6

2内微孔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空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4上部开有小环形槽,用来在活塞杆4和调压筒2之间安装小密封环8;活塞筒3底部开有大环形槽,用来在活塞筒3和真空吸盘6之间安装大密封环9。
[0013]进一步,真空吸盘6的连接面6
‑1‑
1的表面粗糙度小于Ra0.4μm,工作面6
‑2‑
1的平面度小于1μm,工作面6
‑2‑
1相对于连接面6
‑1‑
1的平行度小于2μm,多孔陶瓷盘6

2微孔直径为20~60μm。
[0014]进一步,活塞杆4与调压筒2的连接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Ra0.4μm,平面度为1μm,活塞5的轴向定位面相对于活塞5与调压筒2的连接面的平行度小于2μm。
[0015]进一步,活塞筒3内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Ra0.4μm,圆柱度小于3μm,活塞筒3底面的平面度为1μm,底面相对与内圆柱面轴线的垂直度小于2μm。
[0016]进一步,待吸附工件的尺寸要大于多孔陶瓷盘6

2的直径1

2mm,保证待吸附工件把多孔陶瓷盘6

2的微孔全覆盖,以便调压孔内真空度的产生。
[0017]进一步,真空吸盘6上设置加压环10,加压环10的内径要大于调压筒2的外径,小于真空吸盘6的外径。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通过调压筒调节筒内真空度,利用真空吸附薄片工件进行研磨或抛光。在研抛过程中调压筒内的真空度会逐渐变小,使薄片工件的吸附力减小,该现象有利于薄片工件吸附应力的释放,进而提高薄片零件研抛的平面精度;本专利技术通过螺纹抬升活塞的高度来调节调压筒内的真空度,无需额外吸附动力源,节能环保,使用便携,既可以手持在研磨平板上研抛,也可以放置在环抛机上进行自动研抛,可用于芯片级硅片的超精密研抛加工。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薄片研抛真空吸附装置剖面图。
[0021]图2为薄片研抛真空吸附装置。
[0022]图3为活塞杆、活塞和小密封环。
[0023]图4为活塞筒、锁紧螺母和大密封环。
[0024]图5为不锈钢底盘和多孔陶瓷盘。
[0025]图6为真空吸盘连接面。
[0026]图7为加压环安装示意图。
[0027]图中:1真空压力表;2调压筒;3活塞筒;4活塞杆;5活塞;6真空吸盘:6

1不锈钢底盘;6

2多孔陶瓷盘;6
‑1‑
1连接面;6
‑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片研抛的无动力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包括真空压力表(1)、调压筒(2)、活塞筒(3)、活塞杆(4)、活塞(5)、真空吸盘(6)、锁紧螺母(7);所述的活塞筒(3)置于调压筒(2)内,其筒壁上设有外螺纹,活塞筒(3)上下表面为开口结构,底面固定在真空吸盘(6)上表面;所述的调压筒(2)的上表面设有螺纹孔,调压筒(2)内壁设有内螺纹,与活塞筒(3)外螺纹相互配合;调压筒(2)上表面中部设有通孔,与活塞杆(4)中间通孔对应,用于穿过真空压力表(1)的测量孔;旋转调压筒(2)向上增加活塞筒(3)内部真空度,向下减小活塞筒(3)内部真空度;所述的活塞杆(4)、活塞(5)置于活塞筒(3)内,活塞(5)通过锁紧螺母(7)固定在活塞杆(4)的底部,活塞杆(4)顶部与调压筒(2)上表面通过螺钉固连;所述活塞杆(4)上设有均布的通孔,且活塞杆(4)中间设有一通孔,通孔上部连通真空压力表(1)的测量孔,下部穿过活塞(5)连通不锈钢底盘(6

1)的密封管螺纹孔(6
‑1‑
2),其中,真空压力表(1)位于调压筒(2)上方;所述的真空吸盘(6)由不锈钢底盘(6

1)和多孔陶瓷盘(6

2)组成,多孔陶瓷盘(6

2)粘在不锈钢底盘(6

1)内,多孔陶瓷盘(6

2)外壁面与不锈钢底盘(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四营杨洋凌明黄志民王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