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系统,其中,在转动机构未与被操作以用于转向的转向构件机械联接的状态下,由转动马达驱动转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
‑
224238号(JP 2004
‑
224238 A)公开了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其中,在被操作以用于转向的转向构件与转动机构未彼此机械联接的状态下,由转动马达(转向马达)驱动转动机构。在JP 2004
‑
224238 A中描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包括:操作单元,其包括操作反作用马达;转动单元,其包括转动马达;操作反作用控制单元,其控制操作单元;转动控制单元,其控制转动单元;以及自动跟踪系统。转动控制单元基于最终目标转动角控制转动马达。
[0003]在JP 2004
‑
224238 A中描述的自动跟踪系统中,最终目标转动角如下设置。当自动跟踪系统不在操作时,将基于方向盘的操作角计算的目标转动角设置为最终目标转动角(手动转向模式)。当自动跟踪系统在操作并且转向扭矩等于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构件;转动机构(4),其与所述转向构件机械地分离;反作用马达(13),其被配置成对所述转向构件施加反作用扭矩;转动马达(19),其被配置成驱动所述转动机构(4);转向扭矩检测单元,其被配置成检测施加于所述转向构件的转向扭矩;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反作用马达(13)和所述转动马达(19)的驱动,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手动转向角命令值设置单元,其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转向扭矩来设置手动转向角命令值;第一加权单元,其被配置成根据预定第一信息来对所述手动转向角命令值执行加权处理;反作用组合角命令值计算单元,其被配置成基于反作用自动转向角命令值和由所述第一加权单元加权的所述手动转向角命令值来计算反作用组合角命令值;转动组合角命令值计算单元,其被配置成基于转动自动转向角命令值和由所述第一加权单元加权的所述手动转向角命令值来计算转动组合角命令值;反作用力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使所述反作用马达(13)的旋转角与所述反作用组合角命令值一致;以及转动角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使所述转动马达(19)的旋转角与所述转动组合角命令值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单元,其被配置成基于驾驶员的操作将所述反作用马达(13)和所述转动马达(19)的控制模式切换为手动转向模式。3.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构件;转动机构(4),其与所述转向构件机械地分离;反作用马达(13),其被配置成对所述转向构件施加反作用扭矩;转动马达(19),其被配置成驱动所述转动机构(4);转向扭矩检测单元,其被配置成检测施加于所述转向构件的转向扭矩;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反作用马达(13)和所述转动马达(19)的驱动,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手动转向角命令值设置单元,其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转向扭矩来设置手动转向角命令值;第二加权单元,其被配置成根据预定第二信息对反作用自动转向角命令值和转动自动转向角命令值执行加权处理;反作用组合角命令值计算单元,其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手动转向角命令值和由所述第二加权单元加权的所述反作用自动转向角命令值来计算反作用组合角命令值;转动组合角命令值计算单元,其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手动转向角命令值和由所述第二加权单元加权的所述转动自动转向角命令值来计算转动组合角命令值;
反作用力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使所述反作用马达(13)的旋转角与所述反作用组合角命令值一致;以及转动角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使所述转动马达(19)的旋转角与所述转动组合角命令值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单元,其被配置成基于驾驶员的操作将所述反作用马达(13)和所述转动马达(19)的控制模式切换为手动转向模式。5.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构件;转动机构(4),其与所述转向构件机械地分离;反作用马达(13),其被配置成对所述转向构件施加反作用扭矩;转动马达(19),其被配置成驱动所述转动机构(4);转向扭矩检测单元,其被配置成检测施加于所述转向构件的转向扭矩;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路直纪,仲出知弘,罗伯特,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