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716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包括有蓄电池组、进风导流盖板、蓄电池支承板、蓄电池底板和排气风扇。在进风导流盖板上对应于每块单体蓄电池的位置都斜向开有进气导流槽,进气导流槽的槽口倾斜对向两列蓄电池组之间的空隙,且将进气导流槽的开槽宽度和导流角度大小设计为沿蓄电池组中心向两边逐渐增大。排气风扇安装在蓄电池底板下,与蓄电池组中心位置相对,每组蓄电池对应安装一个排气风扇,并在排气风扇外罩排气导流槽板。另外在蓄电池组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散热系统信号处理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和已有的相关技术相比,可以保持电池组内单体电池温度的一致性,从而保证电池组各单体电池性能的一致性,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整车安装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散热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是混合动力汽车体系中的关键控制部件,其性能优劣将影响整车性能好坏。动力电池的温度场分布直接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电池主要性能参数和电池模块之间的不均衡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现代电动汽车是必需的,电池组的热监控和热管理对整车运行安全意义重大。如《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3期,“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一文中提到日本丰田公司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rius和本田公司的Insight都采用了空冷的方式。以空冷散热的通风方式一般有串行和并行两种,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所示串行通风方式下,冷空气从左侧吹入从右侧吹出。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被加热,所以右侧的冷却效果比左侧要差,电池箱内电池组温度从左到右依次升高。图2所示,并行通风方式使得空气流量在电池模块间更均匀地分布。并行通风方式需要对进排气通道,电池布置位置进行很好地设计。丰田新Prius采用的就是并行通风结构,其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包括有蓄电池组(1)、进风导流盖板(3)、蓄电池支承板(5)、蓄电池底板(4)和排气风扇(8);所述蓄电池组(1)通过蓄电池支承板(5)支撑,并固定在蓄电池底板(4)上,进风导流盖板(3)从上部罩住蓄电池组(3),通过连接螺栓(2)与蓄电池支承板(5)固定;其特征在于:在进风导流盖板(3)上对应于每块单体蓄电池的位置都斜向开有进气导流槽(31),进气导流槽(31)的槽口倾斜对向两列蓄电池组之间的空隙,且进气导流槽(31)的开槽宽度和导流角度大小沿蓄电池组中心向两边逐渐增大;排气风扇(8)安装在蓄电池底板(4)下,与蓄电池组(1)中心位置相对,每组蓄电池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包括有蓄电池组(1)、进风导流盖板(3)、蓄电池支承板(5)、蓄电池底板(4)和排气风扇(8);所述蓄电池组(1)通过蓄电池支承板(5)支撑,并固定在蓄电池底板(4)上,进风导流盖板(3)从上部罩住蓄电池组(3),通过连接螺栓(2)与蓄电池支承板(5)固定;其特征在于:在进风导流盖板(3)上对应于每块单体蓄电池的位置都斜向开有进气导流槽(31),进气导流槽(31)的槽口倾斜对向两列蓄电池组之间的空隙,且进气导流槽(31)的开槽宽度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辉秦大同杨亚联石万凯叶明任勇周安健赵川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