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活性材料和利用这种正极活性材料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525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大容量和改善的充电/放电循环特性的正极活性材料。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具有这种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2)、负极(3)和非水电解质。采用由含有Ni和Co并包括层状结构的第一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含有Ni和Mn并包括层状结构的第二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混合物构成该正极活性材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极活性材料和利用这种正极活性材料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专利技术是2003年1月8日提出的申请号为03800053.9(PCT/JP03/00065)的、专利技术名称为“正极活性材料和利用这种正极活性材料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还涉及利用此阴极活性材料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大量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集成了照相机的VTR、移动电话和膝上型电脑的出现,对二次电池的需求迅速增加。随着这些电子设备小型化和重量轻的趋势,二次电池要想用作便携式能源,就需要更大的能量密度。在二次电池中,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大于常规水相电解质二次电池例如铅电池和镍-镉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是令人期待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实际采用含层状结构的锂-钴复合氧化物、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锂-锰复合氧化物、锂-镍复合氧化物等作为阴极活性材料。(1)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锂-锰复合氧化物表现出稳定的晶体结构,同时存在问题是,锂-锰复合氧化物的充电容量低于锂-钴氧化物或锂-镍氧化物的充电容量,其高温存储特性也稍微差一些。(2)由于锂-镍复合氧化物在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阴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活性材料由第一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第二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构成,第一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主要含有锂和钴并且具有层状结构,第二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具有层状结构并且它在0.2C的电流下放电至4.25V至3.00V的范围所得到的平均放电电压比所述第一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低0.05V或更多,以4%至50%的摩尔比包含所述第二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2-1-8 2002-001724;JP 2002-10-10 2002-296962;1.一种阴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活性材料由第一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第二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构成,第一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主要含有锂和钴并且具有层状结构,第二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具有层状结构并且它在0.2C的电流下放电至4.25V至3.00V的范围所得到的平均放电电压比所述第一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低0.05V或更多,以4%至50%的摩尔比包含所述第二锂过渡金属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谷洋介山本佳克佐藤隆史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