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519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及汽车。包括压缩模块、冷凝模块、补气增焓模块、换热模块、冷水分配模块、热水分配模块以及支架。其中,冷水分配模块的一端连接于换热模块,另一端连接于多个负载装置;热水分配模块的一端连接于冷凝模块,另一端连接于多个负载装置;压缩模块、冷凝模块、补气增焓模块、换热模块、冷水分配模块以及热水分配模块均设置于支架上。该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结构紧凑,零部件模块化,装置小型化,进而使得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的线路走向清晰明了,有利于热水分配模块和冷水分配模块连接多个负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而提高汽车对不同负载装置的灵活适用性。高汽车对不同负载装置的灵活适用性。高汽车对不同负载装置的灵活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汽车作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正在逐步走入千家万户。为了确保人们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的舒适度,汽车空调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目前市面上汽车热泵空调以直接式热泵系统居多,即利用乘客舱空调箱内蒸发器冷却乘客舱、空调箱内冷凝器为乘客舱采暖,加上用于电池包冷却的板式换热器,冷媒侧连成一个多换热器系统。该类直接式热泵系统由于换热器数量众多,导致冷媒管路回路模式多、冷媒管路走向复杂、管路尺寸长、冷媒回路电磁截止阀和节流阀数量多。
[0004]针对以上直接式热泵系统的不足,目前已有开始对间接式热泵系统在汽车热泵空调领域应用可行性的探索,期望简化冷媒回路的设计,改善直接式热泵系统的不足。然而,目前的汽车负载较多,不同类型负载往往具有不同的需求,例如不同负载间连接方式需求不同,多个负载之间的搭配更加灵活多变,但现有技术中的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结构不紧凑,占用空间大,在安装配置多负载时,会导致零部件的线路错综复杂,增加了后期拆卸的难度,同时也会降低热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5]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及汽车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该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成本低,结构简单紧凑,易于装配,零部件模块化,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所述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连接有多个负载装置,包括:
[0009]压缩模块,所述压缩模块被配置为压缩流体;
[0010]冷凝模块,所述冷凝模块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压缩模块连接;
[0011]补气增焓模块,所述补气增焓模块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冷凝模块连接;
[0012]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补气增焓模块连接,且所述换热模块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模块的进口端;
[0013]冷水分配模块,所述冷水分配模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模块,另一端连接于多个所述负载装置;
[0014]热水分配模块,所述热水分配模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模块,另一端连接于多个所述负载装置;
[0015]支架,所述压缩模块、所述冷凝模块、所述补气增焓模块、所述换热模块、所述冷水
分配模块以及所述热水分配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0016]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冷水分配模块上设置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冷水分配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冷水分配模块的打开或关闭,以实现所述流体进入或阻隔所述负载装置。
[0017]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热水分配模块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热水分配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热水分配模块的打开或关闭,以实现所述流体进入或阻隔所述负载装置。
[0018]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所述第一泵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冷水分配模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模块;所述第二泵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热水分配模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模块。
[0019]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还包括加热加压装置,所述加热加压装置与所述热水分配模块连接。
[0020]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模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补气增焓模块。
[0021]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多个侧板,且多个所述侧板均开设有通孔。
[0022]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多个所述侧板连接。
[0023]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压缩模块设置在所述加强板上。
[002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降低汽车的故障率,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本技术提供的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通过将压缩模块、冷凝模块、补气增焓模块、换热模块、冷水分配模块以及热水分配模块均设置于支架上,使得各零部件结构更加紧凑,零部件模块化,装置小型化,进而使得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的线路走向清晰明了,有利于热水分配模块和冷水分配模块连接多个负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的适用性;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的拆卸和安装,提高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率。
[0028]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能够使得在汽车整车装配的过程中可实现模块化组装,节约成本,提高组装生产汽车的效率,从而能够保证汽车各零部件的管路和线束走向清晰,降低汽车的故障率,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汽车能够同时搭配安装更多的负载装置,提高汽车对不同负载装置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带有冷水分配模块和热水分配模块的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水分配模块和热水分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压缩模块;2、冷凝模块;3、补气增焓模块;4、换热模块;5、冷水分配模块;6、热水分配模块;7、第一控制器;71、第二控制器;8、第一泵体;81、第二泵体;82、加热加压装置;9、支架;91、侧板;92、通孔;93、底板;94、加强板;
[0034]11、第一管路;21、第二管路;31、第三管路;41、第四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所述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连接有多个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模块(1),所述压缩模块(1)被配置为压缩流体;冷凝模块(2),所述冷凝模块(2)通过第一管路(11)与所述压缩模块(1)连接;补气增焓模块(3),所述补气增焓模块(3)通过第二管路(21)与所述冷凝模块(2)连接;换热模块(4),所述换热模块(4)通过第三管路(31)与所述补气增焓模块(3)连接,且所述换热模块(4)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41)连接于所述压缩模块(1)的进口端;冷水分配模块(5),所述冷水分配模块(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模块(4),另一端连接于多个所述负载装置;热水分配模块(6),所述热水分配模块(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模块(2),另一端连接于多个所述负载装置;支架(9),所述压缩模块(1)、所述冷凝模块(2)、所述补气增焓模块(3)、所述换热模块(4)、所述冷水分配模块(5)以及所述热水分配模块(6)均设置于所述支架(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分配模块(5)上设置有第一控制器(7),所述第一控制器(7)与所述冷水分配模块(5)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7)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冷水分配模块(5)的打开或关闭,以实现所述流体进入或阻隔所述负载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负载集成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分配模块(6)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器(71),所述第二控制器(71)与所述热水分配模块(6)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71)被配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兆开吴铎穆景阳
申请(专利权)人: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