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含硅的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采用了该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体地说涉及负极所采用的集电体的改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个人电脑、手机等便携设备的开发,对作为其电源的电池的需求逐渐增大。对于用于上述这样的用途的电池而言,要求在常温下使用的同时,还要求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优良的循环特性。针对该要求,将能够得到非常高的容量的硅(Si)或锡(Sn)的单质、氧化物或合金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使用的电池被认为是有前途的。但是,如上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在嵌入锂时结晶结构发生变化,其体积增加。如果充放电时的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大,则由于活性物质与集电体会发生接触不良等,因而充放电循环寿命缩短。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提出了在将表面粗化了的集电体上形成硅薄膜的方法(日本专利第3733065号公报(文献1))。但是,在文献1的负极中,由于硅薄膜内没有空间,所以在充电时活性物质膨胀的情况下,硅薄膜上产生极大的应力,硅薄膜从集电体上剥落,或者极板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在使用充放电时的体积变化大的活性物质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循环特性优良的锂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片状的集电体和附载在所述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集电体包括基材部和比所述基材部容易塑性变形的表层部,所述表层部具有凹凸,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含硅的多个柱状粒子,所述柱状粒子附载在所述表层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9-14 249452/2006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片状的集电体和附载在所述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集电体包括基材部和比所述基材部容易塑性变形的表层部,所述表层部具有凹凸,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含硅的多个柱状粒子,所述柱状粒子附载在所述表层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表层部的硬度比所述基材部的硬度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基材部和所述表层部含有铜,所述表层部中含有的铜的浓度比所述基材部中含有的铜的浓度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表层部包括压接在所述基材部的表面上的高纯度的铜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表层部通过在所述基材部的表面镀覆铜来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表层部通过在所述基材部的表面蒸镀铜来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结康隆,伊藤修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