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84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包括:至少一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由多个电池及至少两总线所组成,电池的金属筒身表面上涂有第一纳米涂层,第一纳米涂层由第一高分子防水涂层组成,至少两总线分别装设于多个电池的两极上,并以多个导线将每一电池与总线相连,如此能以将多个电池串并联,总线及与其相接的多个电池向外露出的两极上皆涂布有一第二纳米涂层,第二纳米涂层由第二高分子涂层及第一高分子涂层先后涂布而成;及至少一电路板,电路板借由多个导线与总线相连接,电路板上涂布有第三纳米涂层,第三纳米涂层由第一溶液、第三高分子涂层、第二高分子涂层、第一高分子涂层及一第二溶液先后涂布而成;多个导线于电池、总线及电路板上的焊接处,涂布有第四纳米涂层,第四纳米涂层由第三高分子涂层及第一高分子涂层先后涂布形成。高分子涂层先后涂布形成。高分子涂层先后涂布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为提供一种电池芯模组,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先前的电池模组外部包覆有一外部防水结构,用以防止水渗入电池模组内部。然而,当该防水结构因损坏而失效时,水就能渗入电池模组内部,造成内部电池及电路板短路,进而导致电池组损坏,甚至发生起火或爆炸的风险。
[0003]故需要提供一种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能让电池模组的内部零件的表面具有绝缘、防水的功效,以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并延长电池组在恶劣的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其中:包括至少一电池组,包括有多个电池及至少两总线,所述电池的金属筒身上涂有第一纳米涂层,所述第一纳米涂层由第一高分子防水涂层组成,至少两所述总线分别装设于多个述电池的两极上,并以多个导线将每一电池与所述总线相连,如此能以将多个所述电池串联,当具有多个所述电池组时,每一所述总线之间连接有所述导线,如此将每一所述电池组并联,所述总线及与其相接的多个所述电池的向外露出的两极上皆涂布有一第二纳米涂层,所述第二纳米涂层由第二高分子涂层及所述第一高分子涂层先后涂布而成;及至少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借由多个所述导线与所述总线相连接,所述电路板上涂布有第三纳米涂层,第三纳米涂层由第一溶液、第三高分子涂层、所述第二高分子涂层、所述第一高分子涂层及一第二溶液先后涂布而成;多个所述导线于所述电池、所述总线及所述电路板上的焊接处,涂布有第四纳米涂层,所述第四纳米涂层由所述第三高分子涂层及所述第一高分子涂层先后涂布形成。
[000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高分子防水涂层由聚氨酯(PU)树脂、醇酸树脂、稀释剂及二氧化钛(TiO2)混合组成。
[000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高分子防水涂层中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其含量介于约18.3wt%至约28.3wt%之间,所述醇酸树脂其含量介于约57.2wt%至约67.2wt%之间,所述稀释剂其含量介于约9.2wt%至约19.2wt%之间,所述二氧化钛的粒径为5nm至100nm之间,其含量介于约1.3wt%至约2.3wt%之间。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高分子涂层由聚氨酯(PU)树脂、稀释剂及二氧化钛混合组成。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高分子涂层中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其含量介于约73.5wt%至约83.5wt%之间,所述稀释剂其含量介于约14.5wt%至约25.5wt%之间,所述二氧化钛的粒径为5nm至100nm之间,其含量介于约1.0wt%至约2.0wt%之间。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高分子涂层包括有聚氨酯树脂及二氧化硅混合而成。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高分子涂层中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其含量介于约84.0wt%至约94.0wt%之间,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径为0.1nm至10nm之间,其含量介于约1.0wt%至约2.0wt%之间。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电路板之元件上的尖端、边角处或其他较薄的部位,在所述第一容液涂布后,所述第二高分子涂层涂布之前,还涂布有一第三高分子涂层。
[0012]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中的电池组、电路板及导线焊接处,借由涂布上纳米复合涂层,使得其具有绝缘、防水及耐腐蚀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应用本专利技术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中电池及其涂层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中电路板及其涂层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中以导线焊接于电池及总线上及其涂层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的组装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100包括有至少一电池组1、至少一电路板2及复数导线3。
[0019]请参阅图1及图2,电池组1包括有多个电池11及至少两总线12,电池11的金属筒身101表面上涂有第一纳米涂层111。第一纳米涂层111由第一高分子防水涂层41组成,第一高分子防水涂层41由聚氨酯(PU)树脂、醇酸树脂、稀释剂及二氧化钛(TiO2)混合组成。其具有绝缘、防水及耐腐蚀等特性。其绝缘的特性,能在多个电池11相互排列的情况下,避免多个电池11的金属筒身101因着相互接触导致电池11断路,进而造成电池组1损坏。
[0020]具体地,第一高分子防水涂层41中的聚氨酯树脂其含量介于约18.3wt%至约28.3wt%之间。醇酸树脂其含量介于约57.2wt%至约67.2wt%之间。稀释剂其含量介于约9.2wt%至约19.2wt%之间。二氧化钛的粒径为5nm至100nm之间,其含量介于约1.3wt%至约2.3wt%之间。
[0021]至少两总线12分别装设于于多个电池11两极102的上方,并以多个导线3将每一电池11与总线12相连,如此能以将多个电池11串联。当具有多个电池组1时,每一总线12之间连接有导线3,如此将每一电池组1并联。总线12及与其相接的多个电池11的向外露出的两极102上皆涂布有一第二纳米涂层121,第二纳米涂层121由第二高分子涂层42及第一高分子涂层41先后涂布而成。第二高分子涂层42由聚氨酯(PU)树脂、稀释剂及二氧化钛混合组成。其具有绝缘、防水及耐腐蚀等特性。第二纳米涂层121能使总线12的外表面及与其相接的多个电池11的向外露出的两极102上具有绝缘、防水及耐腐蚀的效果。
[0022]具体地,第二高分子涂层42中的聚氨酯树脂其含量介于约73.5wt%至约83.5wt%之间。稀释剂其含量介于约14.5wt%至约25.5wt%之间。二氧化钛的粒径为5nm至100nm之
间,其含量介于约1.0wt%至约2.0wt%之间。
[0023]当电池组1浸到水中时,涂布于多个电池11金属筒身101的第一纳米涂层111和涂布于总线12的外表面及与其相接的多个电池11之向外露出的两极102上的第二纳米涂层121,皆具有防水的功效,故电池组1在水中也能正常使用。第一纳米涂层111及第二纳米涂层121也具有耐腐蚀的效果,若是电池组1中有电池11产生破损状况,其中具有腐蚀性的电池液会向外漏出而沾附到周围的电池11上,此时该第一纳米涂层111及第二纳米涂层121的耐腐蚀特性,能使得周围的电池11较不易被电池液腐蚀,如此能保护周围的电池11不容易腐蚀而避免造成其他电池11产生更多的损坏。
[0024]进一步地,第一高分子涂层41及第二高分子涂层42的特性相当,而第一高分子涂层41的流动性较第二高分子涂层42大。故第二高分子涂层42的黏度较第一高分子涂层41大。当第二纳米涂层121在涂布时,是先将第二高分子涂层42先进行涂布,以在电池11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电池组,包括有多个电池及至少两总线,所述电池的金属筒身上上涂有第一纳米涂层,所述第一纳米涂层由第一高分子防水涂层组成,至少两所述总线分别装设于多个所述电池的两极上,并以多个导线将每一电池与所述总线相连,如此能以将多个所述电池串联,当具有多个所述电池组时,每一所述总线之间连接有所述导线,如此将每一所述电池组并联,所述总线及与其相接的多个所述电池的向外露出的两极上皆涂布有一第二纳米涂层,所述第二纳米涂层由第二高分子涂层及所述第一高分子涂层先后涂布而成;及至少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借由多个所述导线与所述总线相连接,所述电路板上涂布有第三纳米涂层,第三纳米涂层由第一溶液、第三高分子涂层、所述第二高分子涂层、所述第一高分子涂层及一第二溶液先后涂布而成;多个所述导线于所述电池、所述总线及所述电路板上的焊接处,涂布有第四纳米涂层,所述第四纳米涂层由所述第三高分子涂层及所述第一高分子涂层先后涂布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防水涂层由聚氨酯(PU)树脂、醇酸树脂、稀释剂及二氧化钛(TiO2)混合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纳米复合涂层的电池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防水涂层中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其含量介于约18.3wt%至约28.3wt%之间,所述醇酸树脂其含量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
申请(专利权)人:盔甲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