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电池自热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311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电池自热控制方法,电池自热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电池加热命令,根据判断信号控制电池进入第一加热模式或第二加热模式;在第一加热模式下,第一开关模块断开、第三开关模块断开以及第二开关模块吸合,双向逆变器的上、下桥臂交替导通;在第二加热模式下,第一开关模块断开、第二开关模块吸合以及第三开关模块吸合,双向逆变器的上、下桥臂交替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控制电路在双向逆变器和各个开关模块的配合作用下具备两种电池加热方式,电池自热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电池的温度以及车辆使用场景,对电池高效加热,有效降低整车开发成本,简化模块,降低开发难度。开发难度。开发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电池自热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电池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电池自热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而电池,尤其是锂电池作为新能源载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更多地用于电动汽车等。但是,新能源汽车受限于锂电池低温活性低的特性,为了保护电池一般选择在低温下小电流充电的策略,造成用户感受不好,约束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范围。
[0003]传统的给电池加热方式多采用水加热方案,效率低;而现有的电池自加热方式包括:一种是使用电池自加热模块,需要增加一个控制器、一个大电感、一个大电容和一个单独的泄放回路,成本高且器件利用率不高;另一种是电池通过双向逆变电机控制器对电网充放电以实现自加热,需要连接交流充电桩,使用场景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电池自热控制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电机绕组、双向逆变器、滤波电感模块、滤波电容模块、第一储能电容、第二储能电容、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以及第三开关模块;
[0006]所述双向逆变器的正极汇流端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双向逆变器的负极汇流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
[0007]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
[0008]所述双向逆变器经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机绕组相连,所述双向逆变器与所述滤波电感模块相连,所述滤波电感模块与所述滤波电容模块相连,所述滤波电容模块经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滤波电感模块经所述第三开关模块与交流供电设备相连;
[0009]所述双向逆变器用于根据工作模式运行指令使得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运行相应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电机驱动模式、电池充电模式以及电池加热模式,所述电池加热模式包括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
[0010]在所述第一加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吸合,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的上、下桥臂交替导通,使所述电池与所述滤波电容模块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所述电池的加热;
[0011]在所述第二加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吸合,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的上、下桥臂交替导通,使所述电池与所述交流供电设
备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所述电池的加热。
[0012]优选的,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三相桥臂,所述滤波电感模块包括三个滤波电感,所述滤波电容模块包括三个滤波电容;
[0013]每相桥臂的上、下桥臂的中点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机绕组相连,所述三个滤波电感的一端分别与各相桥臂的中点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三个滤波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个滤波电容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三个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二端相连。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自热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电机控制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15]接收电池加热命令;
[0016]根据判断信号控制所述电池进入第一加热模式或第二加热模式;
[0017]在所述第一加热模式下,第一开关模块断开、第三开关模块断开以及第二开关模块吸合,双向逆变器的上、下桥臂交替导通;
[0018]在所述第二加热模式下,第一开关模块断开、第二开关模块吸合以及第三开关模块吸合,双向逆变器的上、下桥臂交替导通。
[0019]优选的,在所述接收电池加热命令后,所述电池自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0]检测并判断所述电机控制电路是否连接交流供电设备,生成相应的判断信号。
[0021]优选的,所述根据判断信号控制所述电池进入第一加热模式或第二加热模式包括:
[0022]若所述电机控制电路未连接所述交流供电设备,则控制所述电池进入第一加热模式;
[0023]若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供电设备,则控制所述电池进入第二加热模式。
[0024]优选的,在所述接收电池加热命令后,所述电池自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5]检测并判断所述电机控制电路是否连接交流供电设备;
[0026]若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供电设备,检测并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超过预设温度值,生成相应的判断信号。
[0027]优选的,所述根据判断信号控制所述电池进入第一加热模式或第二加热模式包括:
[0028]若所述电机控制电路未连接所述交流供电设备,且所述电池的温度超过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电池进入所述第一加热模式;
[0029]若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供电设备,且所述电池的温度不超过所述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电池进入第二加热模式。
[0030]优选的,所述双向逆变器的上、下桥臂交替导通包括:所述双向逆变器的三相桥臂的上桥臂同时导通,或,所述双向逆变器的三相桥臂的下桥臂同时导通。
[003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电机控制电路。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控制电路具有电池自热功能,一种方式通过外接交流供电设备,电池与交流供电设备进行充放电,实现电池的加热;另一方式在电池与滤波电容模块进行充放电,实现电池的加热。相应的,电池自热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电池的温
度(即对加热功率的需求)以及车辆使用场景(即有无交流供电设备,如交流充电桩),在两种加热方式之间切换,有效降低整车开发成本,简化模块,降低开发难度。
附图说明
[003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加热模式下的第一电流流向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加热模式下的第二电流流向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加热模式下的第三电流流向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加热模式下的第四电流流向图;
[003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自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40]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自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43]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绕组、双向逆变器、滤波电感模块、滤波电容模块、第一储能电容、第二储能电容、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以及第三开关模块;所述双向逆变器的正极汇流端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双向逆变器的负极汇流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所述双向逆变器经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机绕组相连,所述双向逆变器与所述滤波电感模块相连,所述滤波电感模块与所述滤波电容模块相连,所述滤波电容模块经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滤波电感模块经所述第三开关模块与交流供电设备相连;所述双向逆变器用于根据工作模式运行指令使得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运行相应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电机驱动模式、电池充电模式以及电池加热模式,所述电池加热模式包括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在所述第一加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吸合,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的上、下桥臂交替导通,使所述电池与所述滤波电容模块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所述电池的加热;在所述第二加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吸合,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的上、下桥臂交替导通,使所述电池与所述交流供电设备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实现所述电池的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三相桥臂,所述滤波电感模块包括三个滤波电感,所述滤波电容模块包括三个滤波电容;每相桥臂的上、下桥臂的中点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机绕组相连,所述三个滤波电感的一端分别与各相桥臂的中点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三个滤波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个滤波电容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三个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第二端相连。3.一种电池自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刘海军刘俊华谭鑫武运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