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 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 70年代的石油危机,并于90年代 实现了商品化生,由于其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 无记忆效应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移动电子设备的首选电源,并渗透到航空航天、 军事等尖端领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断枯竭,人们对资源短缺问题的了 解日益加深,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由于各种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开发更高 比容量和功率特性的电极材料极具迫切性。炭基负极材料受本身较低的理论嵌锂 容量的限制(372mAh/g)已远远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在目前已知的嵌锂材料中, 硅具有最高的理论嵌锂容量(4200 mAh/g),同时具有很低的嵌脱锂电位,较其 他材料具有更高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但是,硅基负极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存在 巨大的体积变化,容易造成硅颗粒的粉化,降低颗粒之间的接触,从而导致电极 材料的循环性能急剧下降。为克服硅的体积效应,人们普遍采用纳米结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1)将原料硅粉作为活性材料均匀分布在沉积反应槽中,反应槽体放置在气相沉积反应器的沉积区;2)反应器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下,以5-3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预定的沉积温度,沉积温度为600-1000℃;3)将热解炭前驱体恒温在30~70℃,与惰性气体在气体混合器中混合,打开气体混合器,热解炭前驱体随惰性气体按照50-500ml/min的流量进入热气相沉积反应器,沉积1-10小时后,关闭气体混合器;4)将反应器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样品取出,得到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的原料硅粉为粒径20nm-50μm的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文明,刘鸿鹏,张睿,詹亮,梁晓怿,龙东辉,凌立成,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